运用协同学优化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_协同理论论文

运用协同学优化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_协同理论论文

运用协同学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手段论文,机制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协同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系统学科的新发展。它以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有序、无序以及有序与无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将无序与有序统一起来,揭示系统进化的动力所在。所谓协同(或称协作),即协同作用的意思。协同学认为,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协同作用”,即合作、同步、协调与互补。协同学还认为,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协同导致有序,不协同引起无序。所谓有序、无序,简单地说,不乱就是有序,混乱就是无序。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各种要素不很好地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的功能终至瓦解。反之,系统中各要素如能很好地配合,协同而有序,就可以把多种力量汇集成一个总的力量而形成"1+1〉2"的整体功能。

根据协同学的观点,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起作用的机制一是其自身必须优化协同,二是与教学系统中的其它诸要素之间也必须优化协同,即整个教学系统内部形成一种合作、同步、协调、互补的关系,从而产生协同作用,构成教学系统演进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作用机制的基本思路是:

一、合作

所谓合作,一是就教学系统的主体——教师的态度、倾向而言,即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同。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把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是一个首要条件。二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运动方向、目标上必须与整个教学系统保持统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系统的总目标,如果偏离教学总目标的要求,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系统整体结构之外,就不可能产生一种优化的作用机制。

因此,我们的相应对策:一是大力宣传与开设讲座,统一思想和提高认识,使大家明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并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发展学生的特长开辟广阔的前景,而且它对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发展和变革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二是制定各学科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各不相同,但其宏观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必须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或最优化为中心。也就是说,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体现出优化教学过程的意图。就微观目标而言,我们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引其观、诱其思、导其向、排其难、解其疑、探其源、穷其理、激其情、审其美、养其性”的具体要求,作为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一尺度,使其与教学系统总目标保持一致。

二、同步

所谓同步,一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在各个学科上应同步化。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系统,要优化整个系统的作用机制,必须优化作为子系统的每一门学科中的现代化手段的作用机制。二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中,师生的活动应同步化。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也应与此相对应。

我们的相应对策:一是以点带面,选择基础较好、运用较多、经验丰富的有关学科如教学法等作为先导,进而带动其它学科全面展开,同步进行。二是横向沟通,加强各学科的联系,全面地、分层次地揭示各学科的共性,促使各学科现代化手段实施水平的同步发展。三是明确教会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作为目标之一,有意识地让学生也参与实践,学用结合,使学生得到相应发展。

三、协调

所谓协调,主要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系统中的其它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和谐与适应。即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组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呈现有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性和主体性作用,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规范性、多样性特征,以及科学性和灵活性原则,从而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相应对策:一是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协同学认为,系统诸要素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有居于主导位,起着序参量作用的一个或几个要素,当这种起序参量作用的要素的性能加强,各子系统就会产生协同作用,使系统处于有序状态。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诸要素的联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居于主导位的要素,它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的全部信息传递的控制。怎么“导”,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处理好与学生、教学内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的关系。其次要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与操作技能,能优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选择与组合,特别是能找到现代化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最佳时机和位置,即最佳切入点。我们的体会是:1.从知识结构角度看,在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注意关键点时切入。2.从思维规律角度看,由直观到抽象时,在过渡中切入;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时,在过渡处切入。3.从认知规律角度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原则,由易到难时,阶梯化时用;由难化易时,形象化时用。二是进行优化教学结构的实验,寻找现代化教学手段介入的优化的教学结构的操作方法,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合理的教学结构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使之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相协调。实验既整体综合研究,又重点突破。在各学科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法、英语、物理四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作深入研究,然后再从各学科特点出发,相互渗透,探索一般规律。

四、互补

所谓互补,一是指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其功能的互相补充与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选择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切忌过分追求如电影、录像等较高档的手段,而忽视投影、幻灯等常规手段。二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其功能的互相补充与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固然有许多优点,也能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不少缺陷,但并不是样样都优先于传统教学手段,它也有自身的缺陷需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去弥补。两者应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发挥整体功能。

我们的相应对策是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指导、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全校性的研究课、进行示范等,使教师在教学中把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其功能的互补与完善。

总之,合作、同步、协调、互补构成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协同作用的整体,这种协同作用越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就越优化,其发挥的整体效能也就越大。

标签:;  ;  

运用协同学优化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机制_协同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