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地域历史讲好平凉故事传播文化能量-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论文

寻找地域历史 讲好平凉故事 传播文化能量
——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

闫虹

(平凉市博物馆,甘肃 平凉 744000)

摘 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平凉市博物馆立足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增强了青少年文化自信,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让活力满满的青少年成为接力大军,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平凉市博物馆;地域文化;青少年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下,平凉孕育了优秀的历代名人。在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博物馆起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而培育优秀的青少年是当代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博物馆不仅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还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以及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为了弘扬平凉特色地域文化,深刻挖掘平凉历史,讲述平凉故事,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平凉市博物馆特别开展了一系列“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活动。

1 探索地域文化亮点,创新社教活动内涵

博物馆是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载体,汇聚着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精华,见证了古往今来的每一帧历史画卷。2015年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指出,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说明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与载体,在当代社会中其教育职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2015年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实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机制。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开展青少年教育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责任。平凉市博物馆立足于本地,汇集历史文化的精髓,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力量注入到青少年教育中,以文化助推教育,打造了“博游记”“博乐园”“博爱苑”“博古知新学堂”四大社教活动品牌,使博物馆社教工作系统、丰富、可持续展开。同时,问鼎家乡特色文化,举办了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工作成绩显著,社会反响强烈,教育宣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2 多措并举提升体验,丰富社教活动形式。

继去年“国学”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极好反响之后,今年,平凉市博物馆审时度势,创新理念,拓展载体,培育特色,扎根于本土文化研究,延伸社教理念,拓展教育思路,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以“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一系列青少年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社会反响强烈,让平凉市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实现了快速精准的飞跃式发展。

2.1 选拔小小讲解员,奏响时代最强音

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培育,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让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释放。平凉市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之路的探索上,不遗余力探掘新内容,将孩子的关注力、创新力、表达力进行综合培养,提升青少年自身素质。通过全市范围内报名、选拔、考核等环节,在6~15岁青少年群体之中,最终确定了35名小小讲解员,组建起一支新兴蓬勃的地方文化讲述队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宣讲,将成为平凉市博物馆对于这支小小讲解员队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在满足最广泛的青少年表达、公众演讲能力锻炼需求的基础上,

158****7318:小意,有一个人,她(ZBX)的生日在11月3日。我暗恋了她4年,所以让我上个墙表白吧!

博物馆就是一座城市的脉络,包含了古老沧桑、历史变化的轨迹,要读懂一座城,不仅要解读它、了解它,还要通过青少年自我表达的形式讲述平凉故事。在经历选拔考验、文化探索、历史对话之后,为了让青少年更加深刻感悟平凉的历史文化,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平凉市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了“礼祭昊天·赋颂平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孩子们通过古代祭天展演、百人诵读《平凉赋》等展示方式,重温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天传统礼仪,并对家乡平凉诗词歌赋、文学深入了解,以此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感染和带动更多的民众,以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诗词的智慧宣传、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地域文化自信,为社会文明进步添加正能量。

2.2 泾川研学进基层,博学浩游展风采

博物馆里存有最古老的历史见证,为我们隔空对话、穿越历史搭建了完美的空间。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吸引力来自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平凉市博物馆经过对本土文化的调研、分析,最终以平凉地区最为古老的文化遗迹“泾川人”作为主题,专门针对青少年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首先建立知识层面的联系,通过参观展览,以同时期文物建立历史空间概念,再以PPT中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内容,为青少年讲述最为古老的文明之光。第二步是产生新的探究内容,在特定的故事背景下,以虚拟人物白虎族长、神鹰族长为首领的宝物遗存之战拉开序幕(出现人物均由工作人员扮演),参与者通过Cosplay的形式,开始探险寻宝类活动。第三步是知识的传递运用,以亲子互助的方式,由家长帮助孩子完成战袍的缝制,了解原始人类的穿戴方式,并提高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与亲子默契度。第四步是自我探索成长,在团队闯关中,需要参与者极高的关注度、思维力、表达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才能最终拔得头筹,找到遗失的宝物。这一系列渐进式的活动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了“泾川人”头盖骨化石的前世今生,在丰富多样的体验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参与者走进历史,体味对话历史的乐趣。

小小讲解员选拔培训活动现场

诵读《平凉赋》活动

2.3 开展“神秘的泾川人”活动,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研学游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研学是一种结合“游”与“学”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以求在“游”的过程中达到“学”的目的。博物馆展示了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其旅游功能与教育功能的结合紧密,也使它成为青少年游学的必选打卡地。平凉市博物馆倡导“博物洽闻,游通古今”的博物学精神,开辟了“博游记”系列品牌活动,使博物馆教育“走出去”,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三个步骤进行科学思考,帮助青少年把生活中、学校里的碎片知识联系起来,构建起完整的思考体系。为了深刻体悟平凉地区的特色文化,平凉市博物馆组织研学赴基层活动,以参观泾川县博物馆、大云寺博物馆为内容,借助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资源,探究文物内涵,采取寓教于乐的演讲形式,通过“文物观察+自我讲述”相结合的方式,将历史的悠久深远和文物的旷世之美传递给青少年,让他们在领悟中学习,在表达中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系列的传递中得以发扬,真真正正做到让历史说话。这不仅改变青少年单一的参观方式,提高了青少年对文物的兴趣,丰富了文化体验,还创意性地诠释了博物馆展品所承载的文化魅力,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4 寻根问祖,赋诵平凉,彰显地域文化自信

先行试验,研发高阶能力培养课程,希冀推动小小讲解员队伍建设,满足多层次需求。活动内容设计将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浅层次的表达,其目的在于记忆、复述文物知识,并辅以形体、仪表、发声等训练内容,增强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力。小小讲解员活动旨在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解读文物,寻找主题,主动为观众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拓宽自我知识面,建构知识体系,实现价值观教育,最终形成了“能力提升+价值观培养”模式,为加强小小讲解员团队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

3 深化舆论宣传氛围,锻造特色品牌文化

在“互联网+”的牵引作用下,博物馆教育已经从馆内教育拓宽到多平台教育,积极利用网络的力量,创立社教微信公众号,积极拓展粉丝数量,加大博物馆的教育宣传,使更多的群体了解、关注博物馆,让平凉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得到多方位、全角度的关注、鼓励和帮助,获得更强、更大的前进动力。

青少年阶段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此,博物馆必须发挥自身的积极引导作用,深刻发掘自身文物内涵、当地文物资源,以社会热点话题为切入点,采取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利用馆藏优势,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发挥平凉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教育活动使青少年熟悉家乡,热爱祖国,从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力。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宣教者提出的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新的征程。对于博物馆教育,其实质是以“物”出发的教育,激发孩子的兴趣、灵感和想象。平凉市博物馆总结“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积极打造平凉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建设,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坚持“均等便利”“机制创新”的核心思想,通过标准化的程序和团队合作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更稳定的教育项目。让平凉市博物馆的“地域文化”品牌系列活动的开发实施策略、方法和步骤,成为可复制、可学习、可创新的项目案例,为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全面提升积累经验。在提升地域文化自信力的同时,增强社教服务效率,以递进的方式展开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体验感,并且注重教育服务的差异性,找到青少年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衔接切入点,才能更好地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落在实处,掷地有声。

4 精准提升文化自信,强化社教服务力量

平凉市博物馆“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市内各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还有来自省级相关知名媒体记者的报道。此新闻一经播出,媒体关注度较高,先后在中国甘肃网、东方头条、新浪看点、搜狐文化、果乐头条、北京时间、省文物局、市文广局网站、平凉日报、平凉新闻、平凉门户网、平凉新闻网、微博、微信等各大媒体刊登报道并转载。不仅让“地域文化”继续走进大众视野,增加关注度和理解度,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平凉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形象,增强了平凉市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益。使广大青少年更加了解平凉,更加热爱平凉,引起社会各界人士情感共鸣,全面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文化强国软实力,为建设家乡平凉增砖添瓦。

5 启示与思考

5.1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立足青少年身心发展

这时候驶来另一辆轿车,两个保安把贾鹏飞像押犯人一样塞进车里,然后一左一右按着他。在木材厂附近,他被推下车来,一屁股坐在公路边的草丛里,车子迅速驶离。

5.2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实现第二课堂落地化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落实,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不仅仅是在馆内开展实地课堂。如平凉市博物馆开展的“博乐园”系列品牌活动,将馆内资源最大发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还要发挥创新意识,注重引导青少年主动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体验实践学习。平凉市博物馆自2018年被评为首批平凉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来,按照“依托馆藏、教育为本、注重特色”的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活动。在实施青少年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服务群体的对象研究,使活动内容与青少年相匹配。

综合响应面的最高点和等值线(图3)可知,在所选范围内存在极值,确定艾渣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1.7(g∶mL),乙醇体积分数74.68%,提取时间30.75 min,超声功率418.62 W,此时,艾渣总黄酮提取率为4.71%。但从实际操作考虑,调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2(g∶mL),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31 min,超声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的结果显示,艾渣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4.62%,平均偏差率为1.43%。说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优选的提取工艺重复性良好。

根据表3中数据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HSOS的环氧值逐渐降低,CHSOS的产率逐渐升高,由表3可明显看到,反应时间在4~6 h时,CHSOS产率变化趋势明显,当反应时间超过6 h之后,CHSOS的产率随时间的延长的变化趋势减缓。因此选择最佳反应时间为6 h。

5.3 博物馆教育人员自我素质提升

平凉市博物馆十分重视教育人员的素质培养,积极参与国内关于博物馆教育的论坛和学习,不断加强博物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重视发展和培养扎根于基层的宣教人员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打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教育工作队伍。在博物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意识形态,还要培养过硬的业务素质,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全面、求实严谨、德艺双馨的宣教强兵队伍。

参考文献

[1]周彤莘.关于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职能的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9).

[2]康宁.用活馆藏资源凸显教育理念——博物馆资源课程化一览[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6(00).

[3]毛颖.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J].东南文化,2010(1).

[4]杨斌.青少年观众心理研究对博物馆教育的启示[D].兰州:兰州大学,2014.

[5]王莹莹.博物馆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J].博物馆研究,2011(2).

[6]宋伟宏.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活动[J].博物馆研究,2015(4).

【作者简介】 闫虹(1982—),女,平凉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标签:;  ;  ;  

寻找地域历史讲好平凉故事传播文化能量-平凉市博物馆创新开展“寻根溯源·亮文化自信”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