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病的防控策略论文_孙玉娥

浅谈流行病的防控策略论文_孙玉娥

孙玉娥

(大连金州新区卫生监督所 1161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流行病发病特征以及流行病的发病趋势,来探讨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了流行病学的研究控制方法,主要分析了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和病态发展的案例,来总结禽流感的防控策略。结果  2003年12月26日到2005年11月27日,亚洲的多个国家患禽流感流行病人数有130例,死亡67例,病死率已经大于50%。结论 禽流感传染病病毒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控制病毒感染,防控已经成为了流行病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流行病 禽流感 流行病特点 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059-02

为了能够更清晰的观察到禽流感流行病的病毒发病条件,以及能够判断我们对预防禽流感流行病的正确性我们做了以下说明,从1897年第一次在意大利报道发现“鸡瘟”到2005年,亚洲、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都发生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感染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调查资料来源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主要针对禽流感流行病学作出调查和研究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利用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的资料显示,1972年5月份我国台湾省台北淡水镇首先发生了鸭流感[1],分离病毒为H6N1;1975年至1980年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对香港本地以及从广东和广西进口的鸡鸭鹅都进行了市场检测,分离出的主要血型是H4N6,H3N3,H3N9,H5N4和H1N1;到1980年,我国的学者韩冲、徐为燕在南京的鸡鸭加工厂又分离出流感病毒,分属于H4/H5/H6;1992年陈博伦和张泽纪等人从鸡的体中分离到了H9N2的禽流感病毒;1996到1998年,唐秀英等人从发病的鸡群跟鸭鹅当中分离到了H4N6、H9N2、H3N2、H1N1、H3N8禽流感病毒[2];1997年4月在香港的流浮山3个鸡场里有4500只鸡发病突然死亡,分离病毒为H5N1;1998年我国很多地区发生了以H9N2为主的亚型禽流感,致使鸡群产蛋大量下降;2001年6月,韩国从在我国进口过去的鸭产品中分离出H5N1病毒,后香港各个地区各菜市场和鸡场也都发生了H5N1亚型禽流感,到2004年就出现了鸡群的死亡,在2005年,截止到11月24号,在我国的湖南、安徽、内蒙古地区多个省、市、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并且出现了人被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通过这上述资料,把患流感动物以及死亡动物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调查他们接触环境的不同来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以上数据显示,从1980年我国就证实动物身上是带有易感染病毒的,一直到2005年病毒进行了交叉感染可以传染给人类,就说明这些病毒是存在同类传染以及非同类交叉传染的。在正常的情况之下,所有的A型流感病毒它们侵害的动物都是可以自然宿主的,而且在普通情况的时候都是很少发生交叉性感染,举例子来说:猪的流感病毒它们主要感染的对象是猪,马的流感病毒它们主要感染的对象就是马,像人体的流感病毒它们是不能够在鸡鸭等一些禽类体内来进行复制的。但是它们的这种特性又不是绝对的,它们当中的一些流感病毒也是可以跨越种类的区别,在异种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传播,这样的病毒就是属于变异之后的,因为每个物种身体内部都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所能够被感染上的病毒也是不同的,而个别病毒相互传染的之后就产生了变异,形成新的病毒,这就是属于交叉传染了。

2.2 再详细一点的说,就是当动物感染了细菌病毒的时候,流感病毒就会通过其HA吸附在被感染动物组织细胞的受体上,只有这样,流感病毒才能够进入动物身体组织内部。

3 讨论

3.1 病禽跟带毒禽是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像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鸡,也说明了禽类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传染病毒的,所以针对于根源下手是必要的工作,减少并控制禽类,从散养的方式向集中规模化养殖、宰杀处理和科学运输的一个转变,提高家禽和家畜的养殖、流通生物安全水平,从而减少人群的活禽或病死禽暴露机会。

3.2 加强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尤其人类,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没熟的肉类或者是蛋类;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3.3 建立动物的流感监测网,有完善的预警预报机制,及时的检测所有动物出入境的检疫情况还有在我们国内动物买卖购销的检疫以及密切监视我国可能发现禽流感以及具备禽流感流行因素的所有地区,预备工作是要严格遵行的。一旦发现有动物感染禽流感,必须快速安全隔离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3.4 除了禽流感之外还有很多带菌性多并且传染给人之后有很大伤害的传染病[3],只要它们存在出现以后,扩散传播都是相当迅猛的,等到那个时候再想去采取措施将它们消灭就会非常困难了,只有在开始的时候就杜绝这样的病毒出现,提高我们自身的防范意识才不会让病毒有机可趁,并且对于以后而言,我国也应该加快发展的脚步,制作出能够抵制可能再出现的病毒措施,一定要严格实施对流行病的防控。

参考文献

[1] 秦恩强,张昕,赵敏.军队突发群体性传染病疫情现场处置模式的建立[J].传染病信息,2011(04):116.

[2] 张习坦.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与对策[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01):253.

[3] 刘天印.复杂网络上的A(H1N1)型流感传播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15):222-224.

论文作者:孙玉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浅谈流行病的防控策略论文_孙玉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