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冬梅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冬梅

四川省冕宁县后山小学 615600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数学却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生活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延伸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

比如,学习小数时,我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等。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我让学生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我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论文作者:李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