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钟德海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钟德海

广东省惠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51600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监测工作也越来越突出,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基础的步骤,现场采样是否科学和规范,对环境监测的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主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持,环境监测工作也日益繁忙,大量的监测数据及时反应着环境质量的现状,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而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中的基础步骤,现场采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由于现场环境的限制,使得数据质量的控制比起实验室数据的质量控制更为困难,更需要引起我们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影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因素

1.采样人员操作不规范

采样人员应按采样计划和相关标准要求规范采集水质样品,使用正确的采样器和采样容器,对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要按相关标准要求单独采集样品,同时做好现场测试项目,采集的样品要用规范的采样标签予以标识,需要加固定剂保存的样品应按要求加入相应的固定剂。而目前大部分现场采样人员没有真正认识到现场采样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没有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对现场采样的布点要求、如何使用正确的采样器和采样容器以及特殊项目要求等内容没有充分了解,造成现场采样操作不规范。

2.环境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受人为的控制,对现场采样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自然条件因素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是最大的,气温变化、风、雨等都会使环境大气中污染物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在水质的监测方面,河岸环境的变化会使水质的监测采样产生误差,尤其在靠近岸边的采样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误差更为明显。地形地貌对于空气和噪声的采样也具有明显的影响。

3采样计划内容不够详细

采样计划是采样过程的指导,制定采样计划前应首先要充分了解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计划内容要具体详细。现场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监测站采样计划中都缺少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器材、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内容,特别是对于监测内容相对固定的例行监测工作,现场采样计划更是过于简单。

4.频率和监测点位的设置

采样频率对现场采样样品的准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要使样品能够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环境的污染状况,就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严格控制采样的频率。而监测布点是现场监测的第一步,也是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的一步。由于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点位的布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监测点位的布置适宜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更关系到能否真实地反映实际状况。

5.容器因素。

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保存样品的容器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容器,不同的样品要采用相应的容器来进行存储。如果容器选择不当,监测样品中的因子与容器如果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反应,会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细节问题分析

1.大气采样中的细节问题

1.1低浓度样品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对于某些浓度较低的大气样品的监测来说,如果使用常规的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由于其检出限相对来说较高,很难得到有效的监测结果,这就可采用化学的分析方法进行采样分析,因为化学法相对于仪器法来说检出限较低,能够得到更为可靠的监测结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吸收液和样品保存

因为吸收液的稳定性较差,采用吸收液采集的样品,易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分解或随现场温度的变化而分解等,所以采集完样品后先进行密封,然后在低温保存,特别是夏季,需要在冰箱冷藏,避免对监测结果造成误差,样品采集完后需要对吸收管进行密封,并尽快分析,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1.3容器检查

当样品浓度较高或者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在这种情况下,可对样品直接采样,常用容器有注射器、塑料气袋、真空瓶等。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容器,都要检查容器的气密性。要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减小误差,采集后应尽快分析,不宜存放时间太长。

2水质采样中的细节问题

2.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在监测过程中,分析方法的正确采用,直接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准确度。因为样品来源不尽相同,所以要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在进行因子监测时,要以水体中要监测项目的浓度和执行标准等要求来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选择的监测方法,其检出限值至少应小于执行标准限值的1/5,以满足监测方法能够定量测定该因子的基本要求。同时在选择分析方法时还要把抗干扰能力放在首位,采样人员应对采集样品的性质进行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

2.2水样保存条件

在保存方法的选择上,要力求将环境因素的改变、微生物的活动和化学变化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常用的水样保存方法包括冷藏、冷冻、加入固定剂等方法。由于地表水、污水样品成分不同,同样的保存条件很难保证对于不同类型样品中的待测物质都是可行有效的。所以在采样前应该对样品的环境条件、组成成分和性质进行了解,选择可靠性高的保存方法。

3.固废和土壤采样中的问题

土壤的不均一性是造成采样误差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土壤采样前,要对土壤进行现场情况的勘察,将土壤按照地形、土壤类型以及肥力等级的不同进行多个采样单元的划分,尽量使每个单元的土壤具有均匀性。采样器具不能和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有任何反应,不能使待采工业固体废物污染、分层和损失,样品要自然风干。工业固体废物有可能通过水、气或土壤的环境链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对于固废样品的采集要注意采样位置的选择,要正确且具有代表性。

三、加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问题控制对策

1.做好现场采样人员的管理

做好现场采样人员的管理。加强人才引进力度,通过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现有监测人员技能再培训工作。对所有的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保证经常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经验丰富的采样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员工尽快掌握实践技能,以能够尽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不定期进行业务考核,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督促监测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地贯彻执行,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监测现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真正发挥质量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保证监测现场的工作质量。而且环境监测部门可以借鉴国内大型企业的管理模式,参考其有价值的工作方法和监督模式,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

3.根据情况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过程中采用的分析方法、采样和布点方法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等,应首选最新颁布的国家监测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和规定,或选用与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配套的分析方法标准和采样布点方法。对于未做要求的,可选用环境保护部推荐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或试行的方法以及有关的技术规定。

4.做好采样的仪器设备管理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制定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要了解仪器的基本性能和适宜使用仪器的条件,在使用仪器时既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求,又要考虑本单位的经济条件,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确保监测仪器设备更加合理、充分地利用。而且对仪器的检查和保养要做到位,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核查。

5结语

环境现场监测与采样是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部分,现场监测与采样的成败决定了监测工作的成败。因此,我们要重视现场监测采样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为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提高监测质量提出合理性的建议,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曾曜.浅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2(18).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4

[3]余平.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3年第1期,223

论文作者:钟德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1

标签:;  ;  ;  ;  ;  ;  ;  ;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钟德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