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育人的策略建构及校本实践论文_吴洁敏

“同心”育人的策略建构及校本实践论文_吴洁敏

吴洁敏 无锡市广瑞实验小学 214011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必须以统筹改革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主题,建构全方位良性互动的大德育平台,营造“同心”育人的良好氛围。其策略选择是教师悉心、学生动心、师生悦心、家校倾心、社校齐心,凝聚共识,多维度系统建构主体化的育人新格局,使学校德育成为以学生为圆心的“同心圆”成长坊。

【关键词】“同心”育人;策略建构;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222-01

“同心圆”是指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的圆。“同心”育人是指以学校学生为圆心,拉长最大“半径”,牵手各方力量,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积极打造“同心圆”成长坊,精心构筑教师悉心、学生动心、师生悦心、家校倾心、社校齐心的“五心”家园格局,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精神涵养不断内化充实,行为习惯自觉养成。

一、厚爱厚教,教师悉心

厚爱厚教,是一种深沉的情怀,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于漪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从教的黄金法则”。老师厚教学生,就是不断追求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循循善诱,运用自己的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源头活水,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和手段,去唤醒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提升学生,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全面发展。

我校虽是一所办在居民聚集区的老新村小学,生源相对较差,但积极倡导“蓄德蓄智,厚爱厚教”之教风,每位老师夯实自身人格魅力,丰厚自身教育底蕴,以一份敬业爱岗的情怀,用一颗真诚的心培养孩子,为每个孩子画下成长的同心圆,使孩子们在心理素质、行为素养、学习质量上都有可喜的收获。笔者认为,厚爱厚教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当老师,对待学生爱心满满,动真情;对待工作热情负责,动真心;对待教学精益求精,动真劲。

二、文化浸润,学生动心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因为校园文化是润泽学生心灵成长的源头活水,其陶情冶性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综合素养。老师们对“耕耘幸福每一天”办学理念的解读是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指引孩子一个幸福人生。在办学思想引领下的德育工作思路是要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让他们具有理解幸福的思维、创造幸福的能力、奉献幸福的境界、品味幸福的习惯,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幸福素质,引导学生在每一天的耕耘中构成一个积极的循环链:感悟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

良好的校园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其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应该体现在“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常常动真情”的德育环境。我校虽然是一所老新村小学,但对相对老旧的校舍和校园也可“精雕细刻”。漫步我们美丽校园,鲜花簇拥的“弘志”校训催人奋进,门厅文化墙熠熠生辉,“队员之家”、“心情书吧”、“手工坊”等专室文化精彩纷呈,“鸢飞•极舞•情趣”———“情志教育”特色文化长廊生机勃勃,运动场地简笔图案活力四射,教学楼江南诗韵展板、专室楼励志榜样展板各具特色,班队精神、心语天空、领巾飞扬、绿色专列、开心书架等组构而成的班级文化意境深远。“校园文化缤纷入眼,情味相应浓郁入心”,让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与精神相遇,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亲情交往,师生悦心

朱小蔓教授曾经指出:“在学校教育诸多关系的和谐中,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运动最为基本和核心。” 可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学校班集体的面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需要道德的感召,人格需要人格的引领,情感需要情感的浸润,建立在这一理念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会使每一位老师对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不漠视、不歧视、不轻视,不使一个学生掉队落伍,不使一块心灵的田园荒芜。因为老师们坚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同样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因此,除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制定了“量身提升方案”外,还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了“补习巩固方案”,为激励那些行为表现与习惯养成比较差的学生制定了“奋进规划方案”。通过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发现学生因为师爱和信任而变得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师生在亲情交往、相互合作、彼此尊重中愉快地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活动是师生亲情的纽带和桥梁。如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开展了主题为“在交往中学习 在交往中反思”师生亲情交往系列活动,促使老师们树立平等和谐的交往意识,指导老师养成交往礼仪,掌握交往技能,增进与同学的感情。又如举行“领巾齐飞扬•同心启新篇”开学典礼、“童心飞扬庆六一•同心逐梦画明天”大队活动、“同心耕耘•收获成长”休业式活动、“健康运动身体棒•同心参与乐淘淘”师生趣味运动会、“爱心传递•同心成长”走访辅读学校公益活动等,都有利于乐教乐学,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在体验中成人。

教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情交往,其育德成效就体现在共同沐浴集体之温暖,品悟学习之快乐,激扬健康之个性,绽放自信之微笑。教师每一天都以赏识的目光发现美好,学生每一天都会以感恩的心绪收获成长,师生共同收获智慧的充盈,达成人格的臻善。

四、携手同行,家校倾心

家长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是现代德育体系建构中无法回避的课题,因此我校将家长拉进教育的“同心圆”,提高家校共育的“达成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常态化是“倾心共育”的重要保证。学校全新打造的心情书吧,在家校间架起了一座有形的合力育人桥。心情书吧里,教师接待家长、亲情恳谈,走出校门,教师亲情家访、送温暖等途径保证了家校合作教育的正常化,使老师与家长能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等情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家校活动多样化是“倾心共育”的策略选择。学校会根据不同年段家长的需求,为家长们提供切实有效地指导。举行“同心同行•守护成长”入学动员,帮助一年级孩子和家长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开展“家校同心•共话成长”毕业升学指导,旨在引导家长在小升初阶段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举办“关爱宝贝,呵护女童”公益讲座,使女童妈妈认识到呵护女童、防范性侵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走进同心圆•携手画童心”专题讲座,让家长明白家校倾心合作的重要性,在行动上要与孩子共同成长,与老师成为朋友,与学校荣辱与共,共同润泽可爱的童心。

五、资源整合,社校齐心

社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是德育课程建设的增长点,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学校始终坚持“共享教育资源,社校和谐互进”的原则,与社区融合互动,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书本引向实践体验,从教室带向社区天地。

学校聘请广瑞二村社区书记、消防大队参谋、社区民警、优秀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为校外辅导员和学校理事成员,并定期召开理事会议,集思广益,广开资源,加大校内外合作力度。同时,学校充分挖掘丰厚的地域资源,把广瑞二村社居委、锡沪路消防二中队、无锡市博物院、公花园第一支部、薛福成故居、区辅读学校等定点为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各类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品行,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论文作者:吴洁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同心”育人的策略建构及校本实践论文_吴洁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