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坡塬水土流失问题及水土保持方案论文_连蕾1,秦彦荣2,张稳定2,贾作友2

黄土坡塬水土流失问题及水土保持方案论文_连蕾1,秦彦荣2,张稳定2,贾作友2

1 陕西天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2 陕西丰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黄土坡塬地貌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而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近年来,国家开始重点关注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问题,土壤恶化的面积正在逐步改善,但是仍未取得有效成果。本文通过对黄土坡塬地貌类型的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分析,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加强水土保持的对策。

关键词:黄土坡塬;水土流失;水土保持

1.引言

黄土坡塬是中国西北地区人民对黄土平台和黄土桌状高台地貌类型地区的俗称。黄土坡塬一般是顶面平整宽阔,坡度约为1—5度,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黄土高原农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黄土坡塬上[1]。黄土坡塬因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侵蚀,水土流失严重,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严重阻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近些年来,虽然开始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但是仍未达到有效改善。

2.黄土坡塬水土流失现状、特点

2.1 黄土坡塬水土流失的现状

黄土坡塬地貌类型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上。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西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主要覆盖省区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河南省部分地区。面积约占62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地区都被50—100米厚的黄土层覆盖[2]。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植被覆盖较少,水土流失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中国的黄土坡塬地貌大约有35573km2,大约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5.54%,沟壑密度为1.0-3.0km/km2,,切割深度大约为100-200m,植被覆盖率为20—30%,人口密度约为180人/km2,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2.a[3]。大量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土地耕种面积急剧减少,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同时大量的泥沙被冲进黄河,对下游地区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2 黄土坡塬水土流失的特点

黄土坡塬水土流失因为其特有的地貌特点,主要有一下三个特点:

2.2.1 土壤恶化面积大,侵蚀类型多。

黄土高原的特有型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造成黄土坡塬的土壤侵蚀类型较多,包括重力侵蚀、水里侵蚀和风力侵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坡塬周边的沟壑地形在雨季会因为水力侵蚀带走大量土壤,又在重力的影响下,出现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而因为植被覆盖面积小,坡塬上种植的大多数都是低矮的草本农作物,难以抵抗风力的侵蚀。多种类型的侵蚀作用下,黄土坡塬的土壤恶化面积已经很大,已经占据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已经达到了2000-5000t/km2.a。

2.2.2 重力侵蚀现象多,沟壑受侵严重。

黄土坡塬地形虽然坡面较缓,但是周边都是沟壑切割。纵横交错的沟壑是造成黄土坡塬水土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机构研究,在黄土高原地区,这种沟壑帝乡约占高原面积的50%以上,1km长度以上的沟壑越有30余万条[4]。一次偶然的暴雨就会引起重力侵蚀中的滑坡、崩塌。根据调查,由于强烈的沟壑侵蚀,甘肃某地区在1000年间土地减少了近50%。

2.2.3 土壤侵蚀的时间集中

黄土高原地区的雨季大约在每年的7月到9月。因此黄土坡塬水土流失发生最集中的时段也在7-9月份,其侵蚀量约占全面侵蚀量的80%。有很多地方会因为这期间的一次暴雨,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3.黄土坡塬水土保持对策

3.1加强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研究

近些年来,国家开始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在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上有了较大的投入。但是针对黄土坡塬地貌类型的科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对国家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提供必须的科学支撑。目前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小流域地区,我们应该将这个试验基地继续扩大。针对黄土坡塬周边的不同环境,积极开展不同的应对策略。比如加强沟壑政治工程,调控坡面径流控制技术及可持续性植被建设等等一系列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研究[4]。在技术试验阶段,同时要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以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扩大生态修复规模, 加快林草植被建设

增加植被覆盖率是针对黄土坡塬地貌最直接最有小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加强植被建设同样是生态建设中的重点规划,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根据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特点,人工种植与自然保护结合在一起。按照季节区域划分耕种与畜牧带,始终保持植被的自然生长和更替变化。还可以根据环境特点增加一些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外来植物种类。

3.3加大淤地坝建设力度, 加快实施坡改梯工程

黄土高原是最适合建立淤地坝工程的地方。这种可以有效克制水土流失的工程应该得到大力支持,目前黄土高原上的诸多省份也表达了迫切需求的意愿。国家应该给予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同时针对黄土坡塬的坡度改造也是保持水土的重要举措,虽然目前高原上的梯田建设已经有了一些规模,但是还远远不够,尤其是一些较偏远地区,植被建设仍旧只停留在黄土坡塬的源上,在雨季,坡上的水土被风力、重力和水力慢慢吞噬,塬的面积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梯田工程建设增加了土壤的着力性,减少了风力和水力的侵蚀,是水土保持的一项有力措施,同时又增加了耕种面积,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同样应该增加对坡改梯工程的支持。

3.4条形树坑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长条型土坑,我们称为条形树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这是针对传统鱼鳞坑的一种进化,更符合黄土坡塬地区的地势条件。沿等高线而挖的条形树坑,降低雨水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侵蚀。同时,使植物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土壤肥力的损失,从而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进而实现保水保土保肥。

条形树坑的实施减少了地表扰动,提高了防护措施标准,缩小了施工占地范围,缩短了施工工期、优化了施工工艺,加强了治理措施,对减弱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效果。

3.5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黄土坡塬是黄土高原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应该将这一地形的水土保持工作规划到国家政策中。首先就是建立一项稳定的投入机制,在国家引导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将其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计划中。其次,在政府投入的同时,发展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获得资金支持。最后,还可以建立一种补偿与鼓励机制,允许从收益项目提取一部分资金用来补偿水土保持项目投入和奖励科学技术项目研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2030年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J].中国法律信息,2011 (1),1-9.

[2]孙太是,徐清华,马建刁一黄土高原地区“}一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思路及目标确定[J].黄河生态网,2005 (9):1-2.

[3]李永红,高照良,彭坷珊.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4]张言荣,蔡艳蓉,赵晶,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15770- 15781.

[5]高照良.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及其规划研究[Ml北京:中央义献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连蕾1,秦彦荣2,张稳定2,贾作友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黄土坡塬水土流失问题及水土保持方案论文_连蕾1,秦彦荣2,张稳定2,贾作友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