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的教学策略_思维障碍论文

段的教学策略_思维障碍论文

段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段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训练阶段。然而,由于部分同志对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技巧等还有模糊认识,带来了教学中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段的训练不到位,或者陷入烦琐的语法分析,或者陷入程式化等等。因此,对如何准确把握小学语文段的训练的“度”,开掘段的训练的丰富内涵,对如何积极而有效地开展段的训练,有必要进行一番探讨。

段能反映一定的独立意思,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组成。从阅读的角度看,段与篇都是负载信息的文字材料,都是通过阅读感知、理解的。它们只有篇幅长短、内容多少、结构繁简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在阅读理解中是个大问题。在内容方面,段意是文意的一部分,要理解全篇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各段的意思,不弄清各段话的内容、层次、要点,就很难把握全篇的中心内容。在认知方面,理解长文和短文的认识处理过程有所不同,长文需要综合各种认知过程,才能从纷繁复杂的段落中抽出贯穿全文的主线。而短文,特别是一个段落的认知图式相对比较简明。对于开始学习阅读的三年级儿童来讲,相对简明的认知图式的训练更为适宜。

从写作的角度看,段与篇的差异更为明显。段落是介于句子和篇章之间的一种形式,它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段落的特殊地位,缩小了由句子到文章之间的距离,掌握了段的写作就为写成篇的文章奠定了基础。从写作过程来看,写篇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它需要学生从记忆里恢复相应的写作素材,按照写作的目的组织写作的材料。段与篇在材料的组织上差异明显。段的结构简明、内容单一的特点较之篇大大地减少了写作的难度,操作起来更简便易行,更能直接表述内容,这一点适用于初学写作的儿童。

由此看来,段在读写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特别是段的结构简明、内容单一的特点更适合于初学读写的儿童学习。因此,研究段与篇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则十分必要。

一、段的教学目标:从结果指向转变为过程指向

以往段的教学、训练目标,往往把着眼点放在分段和归纳段意的结果是否准确上,而忽略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过程的训练。这种指向,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更多体现的是求同思维,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求异思维的发展,不能深入挖掘段的丰富的思维训练内涵,把教学引向呆板、程式化,使鲜活的内容材料变得干瘪枯燥。从训练效果看,这种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结论,由于学生没有深入参与并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会使结论掌握不牢固,机械的记忆结论又是最不可取的教学方式。

而过程指向的教学目标,依据的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正如认知心理学家司马贺在《人类的认识——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一书中所谈:“学习过程是对一系列符号的学习、存储及以后的提取和应用的过程。学习不能只靠记忆,还应会利用,能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自己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并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1]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们自身认识、学习、发展的过程,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阅读教学体系。体现阅读过程的科学化,段的过程指向体现了这一观点,是把学习看作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的是教学引导。例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通过这两个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体现提高自学和认识能力的过程。可以进行训练过程的具体指导:哪些自然段的内容联系紧密;哪些是表达主要意思的段落;怎样进行段意推理;采取哪些归纳段意的方法等。这样便于学生拓宽思路,积极思考,深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训练思维、训练自学能力的过程。由于对教学目的的不同理解,学生在学习结果的检测上不要求简单划一,在达到目的的训练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分段、概括段意的结果不必要求简单一致,重要的是通过分段、归纳段意的训练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得出结论的能力,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过程指向的教学,由于教师强调训练的过程,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思考、分析。对于发展思维有重要意义,从学习效果看,学生往往能够深入体验学习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巩固掌握知识。

二、段的教学内容:从技巧指向到内容为中心指向

段究竟训练什么,是侧重于结构、特征的训练,还是立足于内容为中心的训练,这是在段的训练中的模糊认识。以基本技能为主的阅读教学一般注重阅读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等。在教学中,有的脱离内容孤立地进行阅读段的技巧训练,有的停留在写作知识和技巧的讲解上。而以内容为中心的段的训练,是在大量的阅读内容过程中,归纳总结出阅读和技巧,并在阅读中进一步去验证、使用。这里并不拒绝、排斥基本的技能训练。例如“总述和分述”、“概括和具体”是常见的段、篇的构成方式之一;“因果”、“并列”、“递进”等体现了句子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强调对句段内容的理解而不是着眼于结构的分析。在理解内容发生障碍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结构分析,将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否则会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阅读、写作的技法的掌握也应在经常的熟读和运用中体会、总结出来,脱离内容的学习往往体会不深入。这种由技巧型向内容为中心转变的阅读教学策略,也是近年来美国阅读教学改革的趋向。美国针对近年来读写能力严重下降的状况,提出改革传统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阅读教学向阅读文学作品转变。这一转变,同样对我国的阅读教学,特别是段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在段的教学中,强调以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以技巧为中心的训练策略的原因在于:1.文章内容是负载信息的,而我们阅读的过程就是开发信息的过程,而技巧是获取内容的手段和途径,是本末关系。2.在段的教学中,过多地强调技能技巧,容易把内容肢解破碎,破坏文章语意、语气以及内容逻辑上的贯通,影响整段语感的体会和感受。3.从学生的接受情况来看,处于阅读学习初始阶段的儿童,对那些形象的内容材料以及语言和形式上都相似的材料的学习会有更多的成功,因为他们形象思维的特点及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容易把阅读的内容和他们头脑中相似内容的认识联系在一起,能够根据他们的知识经验,运用课文的背景内容和课文线索构建意义,并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中心。而单纯、孤立地脱离内容的、注重段的特征和结构的训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枯燥而烦琐的语法、结构分析,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而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段的教学技巧:由呆板单一向灵活丰富转向

在教学中强调由技巧向内容为中心转向的同时,要避免走上另一个极端,即丢掉必要的技能技巧训练。技能是指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到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技巧。基本的技能技巧训练是不可缺少的,是培养阅读、作文的能力的重要训练手段。长期以来,这种段的读写技能技巧的训练方式方法机械单一,是没有使段的训练深入展开的原因之一。国外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视段的技能技巧训练,呈现出训练的目的具体直接,训练方法丰富多样的特点,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例如,美国的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段落,他们选取文章片断和段落作为阅读教材,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写好段落,要求达到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协调、条理清晰连贯的标准。训练方法也十分丰富。前苏联的达维多夫和玛尔柯娃在他们的《实验教学大纲》中,强调“四年级着重教学构造句子复合整体(即片断)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片断’的基本思路结构。”[2]段的技能技巧训练及其方式方法有深入挖掘的余地,因为一段之内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由字词句组成,在词与句、句与句及句群之间存在着各种逻辑关系,涉及到内容、结构、中心及修辞方法的运用等。从阅读理解训练看:有句段内容的理解;层意、段意推理;段落主句及段内中心意思的把握;段落结构的作用以及段落在全篇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的,采用精读、陪读、速读、评价性阅读的方法进行训练。从语言技巧看:有段内词语训练,包括通过上下文测定词义,同义词、近义词分辨;词语比较和运用等等。段内句子训练,包括句子成份、结构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句式的比较;简单修辞方法的使用等。段落训练,包括了解段落的构成、展开方式;理清段内句间的顺序和关系;弄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中心意思的体现等。可以采用句意、句式的比较,段意、段式的比较,推测层意、段意,组织句序、段序,以及补充句子、填空白等多种形式。

开展丰富的段内技能技巧训练,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十分必要,否则面对复杂的句群,学生不会思维操作,无从下手。而简单、机械的段内训练,又会使段的训练流于形式或陷入程式化,失去段的训练的真正意义,只有进行目标切实、材料丰富、方法多样的训练,才能使段的训练真正到位,才能真正为篇的训练奠定基础。当然在小学阶段,这种技能技法训练是以理解内容为前提的,和以分析词法、句法为中心的段的训练不可等同,以避免训练中肢解内容,进入语法训练为主的误区。在教学中深入而切实地开展段内技能技法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技巧,顺利阅读,还能训练、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四、段的思维训练:由单一性向多面性转向

段的训练不仅作为阅读过程中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解内容的重要技能训练手段,更主要的是它包括了丰富的思维训练的内涵。

逻辑思维训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内容。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的心理过程。段的训练的每一步骤都包含了其中某一部分的心理活动。比如:在理解段意的过程中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归纳段意的过程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在理解词句中进行判断和推理,在研究段与段的联系中进行系统化和具体化。例如:读《捞铁牛》第三段,在理清了这段话中四句话的意思后,要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归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其思考过程如下:

(和尚)摸清铁牛沉在哪里

准备装满泥沙的大船

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架子

用绳子拴住铁牛和架子

(和尚)做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其中和尚请人做的四项工作都和捞铁牛有直接关系,都是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因此,和尚做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是这四项内容抽象出来归纳的高一级概念,是抽象概括的过程,也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过程。同时,阅读材料中语言的逻辑关系明显地反应着作者思维的条理性,因而研究句间、段内的逻辑关系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面。段内、句间的语言中存在着多种逻辑关系,美国维尔·霍思在学生所用课本段落中总结出18种逻辑关系,有评述、答案、原因、比较、对比、评价、结果等等。[3]了解段内、句意的逻辑关系可以深入展开阅读,理解内容;同时理清思路,调整句序,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小学阶段,开展因果、对比、比较等简单明了的逻辑关系的训练十分必要,因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仅具备了逻辑思维训练的可能,而且这种适当的逻辑关系训练还能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段内、句间的逻辑思维训练只是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还应开掘更丰富的思维训练内容,向训练的多面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势的思维方式,往往能打破常规,产生一种新颖、独到、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对于培养富有创造、开拓精神的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主要有创造性想象,思维的求异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在段内、句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由句扩段来训练创造性想象;设计情境想象不同的结果,训练发散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段内填充,来训练思维的求异性和遣词组句的能力;通过段落比较、内容对比,进行观察和思维技巧训练;此外,还可以根据段的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训练的一项内容。在小学高年级可以培养边阅读、边置疑的思考习惯,就段内、句间训练来讲,可以鼓励学生对某句话、某个观点提出异议,并用条理清晰的几句话或一段话阐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此来提高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以及评判、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充分开掘段的内容,积极进行丰富的思维训练,是段的教学策略之一。

注释:

[1]见《国外阅读研究》

[2]《国外作文教学目标中的改革信息》

[3]《国外阅读研究》

标签:;  ;  ;  ;  ;  

段的教学策略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