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丰艳

长沙市望城区妇幼保健院 湖南省 410200

【摘 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门诊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应用妇炎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通过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该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通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达到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治疗有效率高于妇炎康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汤;临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病和多发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在未彻底治愈情况下,盆腔炎反复发作,引起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和机制十分复杂,与免疫、衣原体感染、病情迁移、性生活、妇科手术、年龄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腰腹疼痛、白带增加、月经不调、不孕等,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吴文湘[1]研究报告显示,盆腔炎性疾病好发于20~35岁妇女,约占女性性成熟人口的1~2%,各地区发病原因不同,差异较大,与经济状况、性文化、性行为、道德观念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于湿浊邪毒之余邪,长期客于胞内,胞络气机受阻,冲任气血功能紊乱,临床以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为主。本文收集了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少腹逐瘀汤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4.87±2.3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1±0.83)年;有生育史87例,无生育史33例。观察组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90±2.3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02±0.78)岁;有生育史89例,无生育史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有无生育史方面,均衡可比(P>0.05)。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2]。结合临床症状,通过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慢性盆腔炎。

1.2.2中医诊断标准[3]。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型,小腹冷痛,腰骶疼痛,得温痛减,带下良多,色白质稀,舌淡,苔白腻,脉沉迟。

1.2.3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无药物过敏史,了解研究内容,同意入组研究。

1.2.4排除标准。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者;慢性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结核、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引起腹痛者;合并重要脏器严重不全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拒绝入组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妇炎康片(云南白药集团云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416)口服治疗,每次6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接受少腹逐瘀汤治疗,方剂组成为:丹参、生黄芪各15g,蒲黄、炮姜、赤芍、当归、延胡索、川芎各12g,小茴香、炒乳香、炒没药、炒五灵脂、官桂各10g,炮山甲5g,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1个月持续服用20d为1个疗程,服药应避开月经期。

1.4评价指标

采用中医症候评分量表[4],经期腹痛、带下增多、低热乏力各记1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各记3分,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子宫单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及压痛、子宫活动受限及压痛、输卵管为条索状压痛各记5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体征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慢性盆腔炎疗效评估标准[5],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征积分减少95%以上,妇科相关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体征积分减少70%以上,妇科检查显示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妇科检查有所改善,体征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恶化。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1.0086,P=0.981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8327,P=0.0215),见表1。

3讨论

女性健康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女性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妇科疾病患病人数逐年上涨,给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严重者可导致患者不孕,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和睦。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位于盆腔低处,因流产、分娩、怀孕、妇产科手术等消毒不当、性伴侣多、性生活不节、经期卫生不洁等,引起盆腔内生殖器官感染,加上大量抗菌药物反复使用,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病情缠绵,发展为慢性盆腔炎。

在谷雨等[6]研究中,对照组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妇炎康治疗,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76.7%,表明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带下病”、“妇人腹痛”、“月经病”、“不孕”等范畴[7],气虚、血瘀、湿滞、寒凝为其病机,以消癥、止痛、补虚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以行气止痛、活血化瘀、补气溢血、温经散寒为主。本文所采用的少腹逐瘀汤出自于王清任《医林改错》,其中当归、赤芍、川芎为主药,具有养血调经、活血祛瘀之功效;加蒲黄可达祛瘀止痛、通利血脉之功效;茴香、炮姜、官桂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直达疾所少腹;延胡索、没药、五灵脂、蒲黄四药共奏散结定痛、活血化瘀的作用;黄芪利尿消肿、补脾益气,与丹参合用活血止痛、去瘀生新;炒乳香行气止痛,使脉络畅通;炮山甲活血消癥,全方可达温阳散寒、消肿止痛、化瘀散结之功效[8]。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与对照组的70.00%比较显著提高,说明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炎性积液吸收,改善盆腔粘连,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慢性盆腔炎治愈率,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综上所述,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文湘,廖秦平.盆腔炎性疾病的流行病学[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10):721-723.

[2]范明慧,张峰莉,任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1):127-129.

[3]马春瑜.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11(7):89-90.

[4]朱秀丽.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J].陕西中医,2013,09(11):1448-1448.

[5]傅捷,夏阳.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1513-1514.

[6]谷雨,王克杰.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1,20(6):38-39.

[7]尚雅琼.加减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6,6(5):351-352.

[8]谢正生.162例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2):103-103.

论文作者:李丰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5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丰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