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边召杏

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边召杏

边召杏

(江苏省无锡市解放军第101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44)

【摘 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整体护理组(37例)与常规护理组(37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整体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补充血容量、心理干预、用药护理、止血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和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整体护理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整体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18-01

上消化道出血由于发病较急加上诊断难度大,很容易导致急救失败。临床表明,在所有的住院患者中,大约有千分之一为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大约为百分之十,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同时,在急救过程中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急救效果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效果,特收集我院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口渴、呕血、血压不稳定、眩晕、黑便、表情淡漠等症状。根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整体护理组(37例)与常规护理组(37例),整体护理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5岁-64岁,平均年龄(38.24±10.27)岁,病程2个月-28个月,平均(11.24±2.36)个月;常规护理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6岁-65岁,平均年龄(39.61±10.63)岁,病程1个月-29个月,平均(12.05±2.4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主要包括: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安静、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叮嘱患者注意保暖,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在患者呕血的时候需协助患者保持头偏向一侧,防止血液呛入气管而导致窒息;常规为患者建立一条静脉通路进行输液处理,做好急救药品及相关抢救设备的准备工作;并按照常规实施冰盐水洗胃,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纤维胃镜检查等辅助检查,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整体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基础护理、补充血容量、心理干预、用药护理、止血护理等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基础护理:叮嘱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并保持头偏向一侧,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禁食二十四小时[3],适当给予较少的温热流质易消化的饮食,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加强患者的口腔清洁,防止口腔血腥味引起恶心呕吐,及时更换床褥、衣物,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并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2)迅速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应尽快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抢救初期可调快滴速,但注意防止过快引起肺水肿而使病情加重;(3)心理疏导,了解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通过放松训练、沟通交流等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及消除其不良心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避免由于患者的恐惧及其它不良心理使出血症状加重;(4)用药护理,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各种药物,并详细了解使用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药理作用等,核对药物是否过期或者失效,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发生,掌握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如滴注垂体后叶素止血的时候不能过快,否则会导致心律失常、腹痛等不良反应并引发心肌梗死;(5)止血护理,积极应用三腔二囊管对患者实施压迫止血,并在插管前详细检查囊管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比如有无漏气等等,插管的时候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反应情况,完成插管后维持食管气囊压力在40 mmHg左右,胃气囊压力在60mmHg左右[4]。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和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急救效果判定:显效: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减少,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无意识障碍,其口渴、呕血、血压不稳定、眩晕、黑便、表情淡漠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的出血量有一定的减少,肢体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无意识障碍,其口渴、呕血、血压不稳定、眩晕、黑便、表情淡漠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无以上改善者,患者依然反复出血[5]。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具体情况见表1,且整体护理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对比情况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常规护理组371415878.39%

整体护理组371619294.59%

X?0.22420.87064.16254.1625

P0.63580.35080.04130.0413

表2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输血量对比情况

组别例数止血时间(h)住院时间(d)输血量(ml)

常规护理组3733.16±8.4412.23±3.16455±58

整体护理组3720.17±7.587.76±2.88280±40

t 6.96526.359515.1086

P 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吴汉群[6]等表明,上消化道出血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很容易由于失血量过多而导致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降低和细胞缺氧,并进一步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加速了周围血管的扩张,从而损伤到毛细血管,最终使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并造成不可逆转的休克而死亡。同时,在急救过程中需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病情的了解,掌握基础的日常自我护理方法,积极配合临床人员及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从而提高其抢救效果,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少出血量。本次数据结果显示,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且整体护理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毕春梅.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38-339.

[2]谢琴. 整体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应用观察[J]. 吉林医学,2014,20:4546-4547.

[3]张仕华. 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处方药,2014,08:133.

[4]赵小斐,何满红,胡银清. 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0,03:257-259.

[5]沈爱萍,余莲英,沙卫红,贺冬梅. 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 护理学报,2011,04:9-13.

[6]吴汉群,陈婷,陈素英.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47.

论文作者:边召杏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边召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