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试从目标设计开始就注入探索和思考的元素论文_徐洁

新疆建设兵团第九师166团中学 834612

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核心之一是重难点。即重点是知识与能力;难点是过程与方法;只有抓住重点方能解决难点。

一、案例背景

我校教研室曾对50位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调查如下:

基于以上问题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方面来反思我们的设计到位了吗?

二、案例描述

从一节九年级英语定语从句的观摩课说起,授课教师就知识与能力目标这样说道:

1.识记定语从句。

2.通过教师的语法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定语从句的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此从句;并进行简单的造句使用。

当评课人评到“您的教学目标看上去字字简练,但实际上是无效的时,授课教师振振有词地拿出了课标,经过学习发现在课标中所描述的目标如下:摘自(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

课标目标认知的水平层次

了解(知道)水平

理解(掌握)水平

应用水平

众所周知,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既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要求。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在课标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精细加工。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王立军,北京师范大学)

三、案例分析

再回到原设计看: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定语从句的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从句并进行简单使用。仅仅这样描述能行吗?试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和掌握定语从句?还是句型内涵?或是结构特征?或是用语法造句?还是简单用于实际生活中呢?

经过进一步思考和讨论,试对该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

1.体验从句构成的过程,能默写出从句结构。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从句的内涵。

3.能初步运用定语从句来造句。

4.能归纳和概括出定语从句的结构特征。

5.能进行简单定语从句的对话。

现在让我们就所修改的行为动词与课标的关系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如下所示:

我们不难看出行为动词是认知领域可观察的教育。同时具有指向性、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层次性的特征。现将此案例的反思总结如下:

四、反思

1.课标目标≠课堂目标。课堂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应该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当下目标。

2.其实每个学科对“理解”一词的诠释,所选行为动词亦不同理解是学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

地理:“能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画出季风形成的图示 ”

数学:“能标出数量关系” “至少能写出两种解法 ”

“会画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英语:“能写出4个单词并造句” “会复述主要段落”

语文:“能依据主题,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贯彻课标的意志行为动词,让我们更加清晰教学设计中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任何知识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被建构意义,纳入个体的经验中,成为个体思想中的一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学习者才能对其应用自如。也就是说,“理解”,既是“学会”的基础,也是“思想”的根据。

3.教师的行为动词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我们的评价才有可能进行。学生学到知识了吗?训练能力了吗?不是说空话,而要用行动来证明。

总之,探索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原则,不是为了做些文字游戏,而是想通过交流引发思考,思考我们的设计如何能够真实有效,而不是浮搁在备课本子上的一组文字。更为重要的是看清别人,明白自己,课标与实践一个都不能少。

论文作者:徐洁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试从目标设计开始就注入探索和思考的元素论文_徐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