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电大教育之路在何处--国家电大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调查报告探讨_电大开放教育论文

电大电教 路在何方——全国电大电教工作调查报告的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教论文,电大论文,调查报告论文,路在何方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广播电视远距离开放教育系统中,电化教育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媒体、传递教育信息,以达到最优化的培养人才目的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教育方式。

根据电化教育在广播电视开放教育中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笔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国32个广播电视大学电教工作状况进行为期两年半的专项调查。(第一次调查后撰文《电大电教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发表于《中国电大教育》1994年第六期)。结合1996年第二次对18个省级电大电教工作跟踪调查分析显示:广播电视大学要实现远距离开放大学的目标,必须充分重视改革当前省级电大的电教工作。

一、电大电教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对全国电大系统电教工作的基本情况普查统计表明,全国电大的电教人员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初期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电大领导和电教人员正在探索电大电教工作改革的新路。据二次对32个省、直辖市级电大的调查和对电大系统100多人次的个别访谈结果表明:大多数对电大电教工作发展状况不甚满意、对其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笔者分析归纳存在以下六大主要问题:

1.各级电大电教工作方向不明,任务不清,工作量不大。如搞制作没有任务;对教师搞培训自己又缺乏理论,搞研究又无能力,搞设备维修时小修无人问,大修往外送。

2.电教队伍整体素质普遍降低,原有的业务技术骨干流失竟达63%,其流向单位是企业化的影视中心、维修部、电视台站或离职从商等。

3.主要电教设施闲置率达90%,主要设备陈旧老化率达70%。

4.电教与教学严重脱节。形成“人灌”(传统面授)和“电灌”(课堂搬家电视)交替进行。电大先进的媒体手段与落后的教学表现形式的反差长期存在。

5.当前更新电教设备经费投入不足与电教资源不断流失的矛盾突出。据截止93年统计表明电大电教设备费占电大系统设备仪器总资产的65.68%,93年电大电教设备总经费已达2.78亿人民币,而且从90年起平均每年按6.7%的比例增加电教投入,事实上,党和政府对发展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的投入是很重视的。十多年后,电教设备老化周期已到,需要更新设备的重新投入是无可非议的,事实表明,电大在配置电教设备时缺乏可持续发展观点,一方面需要重新投入,一方面又不善管理而导致电教资源的流失。据有关专家指出,对电大电教设备的重新投入要持谨慎的态度。

6.电大电教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业务指导,电教人员处于封闭式管理,缺乏交流与协作,形成了各自为阵、各显神通、各求生存的状况。

上述问题并非近几年所形成,大多数电大人士早有所感,关键是如何分析和认识。在电大电教工作、教学评估及日常对外事务中,至今仍可看到上自某些电大领导人,下至电教机构工作人员,把电教设备设施作为参观电大“现代化窗口”,对电化教育的认识还在很大程度上限于“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设备设施这个环节上。近年来,虽然对电大音像教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中“适应自学的教学研究”的含量太少。电教工作在电大系统较难发挥其优势作用。故此,在电大电教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引起高度的重视。正如一位专家指出:今天的现实,是昨天的结果,明天的辉煌在于今天的努力。

二、“电大不电”与“电教不教”有关

在访谈中,一位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电大不电”关键在于电大的“电教不教”。笔者比较了两次统计数字,全国电大电教系统电工类副教授占0.7%、高工占7.3%,工程师占28.2%、助工占23.5%。电大电教系统专业人员中属于电工、电子、物理、机械类人员占75%,从工厂调进的人员占15%,一般行政人员占10%。这样的知识专业结构组成的电教机构是不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教研单位。全国高校电教创建初期,许多人对电化教育不理解,认为搞电教不是教师的份内工作,只要是带“电”的头衔的人才去搞电教,所以电工、电子学校的技工、电影放映员、电话接线生、电焊工、电工物理实验员等等都涌入电教从事“设备仓库”的操作维护保养工作。而配备1—2名一般电类专业教师或行政干部充实电教领导机构。现在普通高校已较早的改变了电教人员智力知识结构,充实了教师成分,开办了电教专业,加强了电教的教学科研能力。而电大电教工作仍步其初建阶段之后尘。

所谓“电大不电”,不仅是指没有利用电视设备收看电视节目,更深层的是指广播电视大学没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电化教学方法实施办学,不能有效地应用远距离的电化教学手段去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益。所谓“电教不教”,是指电化教学不能和电大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教师不懂电化教育,电教人员不懂教学,两者不能优势互补、相互结合去开创远距离电化教学新局面。至今仍有大多数电教人员,对电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电大办学目标和方向、远距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系统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新的理论、方针政策及重要措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在他们的工作目标中,如何要钱买设备、上等级,至于如何利用现有的电教资源去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自学支助服务等从问卷中几乎从未涉及,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电化教育是电大的“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形式”

对于什么是电化教育本质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学校教材中,大致归纳了四种见解和说法:一是手段、工具说;二是教育方式说;三是新教育说;四是新形态教育说。一、二两种说法较为流行。所谓手段、工具说:认为电化教育是辅助教师讲授的一种重要手段或工具(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电教器材、设备、教材、资料等)。教育方式说:认为电化教育本质上说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所涉及的是教育的某几个部分,而不是教育的全体,它并没有自己特殊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只是采用特殊的教育器材、教材形态、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设施来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教育方式说在电教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也不断促进和丰富了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内容。电化教育在翻译成外文时,一般都译成“视听教育(Audio Visual Education),电化教育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通过开展应用电教媒体来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规模,正是广播电视大学改革与发展的目的。

电大电教工作长期以来停留在“教学手段”的认识阶段,把电教机构作为纯技术录制部门或单纯的行政管理处室建制,无形削弱了电化教育在广播电视大学所应发挥的优势和作用。从60年代至今,我国宏观电化教育(远距离教育)经历了三次变革,即从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发展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育。在国外教育技术系统观的影响下,我国电化教育战略研究的重心开始转移,即从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劣的比较,转向了对“多媒体教学”、“系统方法”、“教学设计”、“整体教育技术”等原理的研究和实践。普通高校电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从简单化、表面化中走出来,走向了综合化、深层化;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也逐步从“媒体观”转向了“系统观”;从电教管理上也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转向科学,在应用范围上从学校教育转向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延伸到广播电视远距离开放教育领域中。而当前电大电教的现状仍停留在80年代初的一般认知水平。当访谈几位省级电大电教负责人时,他们也大诉苦衷,我们是领导硬派来的;我们是实干的,理论是空对空,只要有钱买设备,电教就好搞。当问到现在有一门统设课程教材需要拍10个小时适合自学的教学片,请策划一下选择什么媒体,采用几种形式结构,有何艺术包装手法……回答是,这是教师的事,我们只管录制。电大电教如果不改变上述状况,用400万元的教材基金请社会上音像公司录制不是一个道理吗!问题虽然表现在电教工作上,实质上各级电大主要决策管理者都有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表现在对远距离教育与电化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所致。

四、加强电大电教队伍建设,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发展需要

普通高校与广播电视大学的电教工作任务与方法不同之处是:普通高校电教工作主要是将电化教育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故提出电教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以教师为主组织课堂班级教学时采用“先讲后看、先看后讲或边看边讲”的形式传授知识;而电大电教工作主要是运用广播电视媒体进行远距离、大规模的教学活动。其根本区别是前者为面对面;后者为准永久性分离师生关系靠媒体课件传授知识,后者要求在媒体运用、课程设计以及支助学习服务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普通高校在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电化教育也向开放性、多媒体方向发展,这对电大电教无疑又是一次挑战。作为从事宏观电化教育的电大教育工作者,不但要熟悉远距离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电化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影响,掌握远距离电化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才能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对电大电教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在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大电教队伍建设问题上要注意三个问题:

1.电大电教机构的设置上要以教学职能为主兼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综合型单位。从信息产业和现代媒体传播理论发展来看,电大的电教中心(处室),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和图书馆将会逐渐走向“三合一”的复习型机构,以此形成电大远距离教学的一支强有力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

2.电大电教机构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应以复合型人才为主,从广义来说,从事电大教育工作者应是一名合格的电教人员;从狭义来说,在远教学习支助服务系统中心的电教专业人员可按三大类人才知识结构合理配置:第一类,策划研究课程设计与应用的高级人才。他们必须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创意编导非线性的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同时还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管理能力,成为我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带头人。第二类,媒体应用操作型专门人才。如摄像师、灯光师、美工、特技、音像、编辑、导播等人才。第三类,精通维修电声设备的专门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一般所占比例最小。

3.电大电教机构要从“命令式管理”转变为“学习型管理”。21世纪学习的年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三人行,必有我师。”“五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随时都可以找到学习的机会,我们的电教人员总企盼有一个专门正规的培训学习机会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平时连《中国电化教育》、《中国电大教育》等系统专业杂志都不看,视之为“空对空”这就很难说有志于真正的学习。电教人员不要只成为一名设备的操作员,还要能成为媒体教材的“烹调师”,善于将多种媒体,各类教材内容,各种先进的教法按自学需求优化组合(烹调)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包”。要达到这一步首先要有志于学习。正如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在近著《未来之路》中谈到,在未来的岁月里,“信息高速公路最大的益处将来自于它的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教育的最终目标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

五、电大电教是构建电大新的辉煌的阶梯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要为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一文中谈到远距离教育时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中来,即电化教育。利用通讯卫星远距离传输电视节目的技术和电视录像技术我国已完全掌握,设备生产能力也有,用到教育事业上只是一个推广应用的问题……要使全国都成为一个大课堂。”

国家教育委员会转发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开放大学纲领性文件,是21世纪广播电视大学再造辉煌的蓝图。业内外人士认为,要实现广播电视大学跨世纪新的目标与任务,电大工作者应该做好五个“不断”,即不断开拓新的办学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办学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不断研究开放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目标与任务已经指明,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操作运行。观念的转变并不是抽象的,如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同的教育观存在不同的认识,如果电大的专任教师也按普通高校专业教师同等要求,就不能适应电大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采取相应的电大特色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对凡调进电大的专任教师需通过一年的电教理论与实践的培训考核分流再上岗。既提出学历要求,又强调远距离教学业务水平,为培养电大教育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在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属于宏观电化教育范畴(简称“大电教”),如果电大工作者都能踏上电化教育这个阶梯攀登上去,电大教育跨世纪再度辉煌的前景就会扎扎实实展现在你面前。

六、电大电教,要走创新之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人往往是按照个人思维的惯常定势或从众心理去选择路径。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无数次地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分开吃,但是却有个小孩不顾大人的劝阻而将苹果横向切开后竟发现苹果内有一个漂亮的五角星。一位美国创造学家对此感慨地说:“一个人的错误,可能会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后,普通高校按行政体制的思维定势将电教机构按下图建制:

78年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创建后,电大电教与普通高校电教机构设置大同小异,有的只增加了导播室和卫星接收站。十七年来,似乎形成电大电教只有按这条路走下去,对当前电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较少从体制上考虑,而从领导重视、经费投入、设备更新方面考虑较多。目前普通高校已把电教改革列为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不作讨论。现在的问题是电大电教跨向21世纪的路如何走,是仍按普通高校电教发展的路走,还是另辟蹊径。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从系统论、信息产业、远距离教育等理论的综合分析前提下,电大要成为真正的开放大学,要加强电大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系统是大势所趋。因此,电大电教等机构必须走“多功能”综合体制的新路。如图所示:

以上电大综合体制改革思路图如果按传统学校思维,一定会觉得是空想,难于实施,各持己见是可以理解也允许讨论指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陆游的这一诗句,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真谛。创新——是电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灵魂。创新,要着眼于未来的求索,求索旨在有所超越,这就是要有创新,创新不等于全新,而是有改进,不守旧因循,不满足于现有的进步,不流于一般化,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以创新求特色,才能真正形成和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势。

标签:;  ;  ;  

电大电大教育之路在何处--国家电大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调查报告探讨_电大开放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