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原因及对策_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农村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原因及对策_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部分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及治理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深层次论文,村级论文,对策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07(2006)02—0041—05

村级党组织的权威是指农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的公认程度。得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村级党组织就能实现其领导功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就会影响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村级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领导者、具体实施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面对部分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现实,必须认真分析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表现,科学探寻造成部分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次原因,深入研究治理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对策。

一、部分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主要表现

“权威”就是让人服从的一种力量和威望。一方面是以必要的力量和威望来指挥,另一方面还要以必要的服务作前提。它既要有一定的指挥权,又要有人服从它的指挥,权威需要的是令人信服的威望。当前,村级党组织弱化主要表现为:

一是村级党组织不为群众所服气,说话无人听,行动无人跟,安排无人落实,尤其是个别支部成员是靠家族势力或贿赂拉拢等不正当手段上台的,群众对其不信任、不尊重,疑惑多,一旦他们做出错事或一遇问题,群众就上访问个明白。

二是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受到挑战。在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之间,村党组织居于领导地位。但党组织的领导权威不仅来自于历史的形成和制度规定,更需要村民群众的认同。改革开放以后,全党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对只知机械地服从上级指示的干部缺乏兴趣,更欢迎那种根据党的方针政策能带领群众走向富裕的干部。时代的转换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部分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权威面临着挑战。

三是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发生动摇。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准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功能是将上级党组织的意图转换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而上级党组织的意图与农民的愿望有时会存在冲突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级党组织往往更多倾向于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意图,但由此也有可能失去部分村民群众的支持。而村民自治组织在决定事务过程中比较多地考虑和重视村民和本社区的意愿和利益,因此较容易获取社区的支持。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的运行机制有所不同,村民自治组织由全体村民组成,村委会由全体村民直接公开民主选举产生,因而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更广阔的选人范围。三年一度的选举,有助于及时补充、更换村委会的领导人,使村委会因此能获得较多的活力。

四是村级党组织权力运行效能下降、减弱,甚至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失控。一是体现在村级各个组织相互关系之间,党的基层组织对村民自治组织、妇代会、经济组织等的领导不力,监督不力。二是个别村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腐败行为比较严重,群众极为不满。三是部分农民群众对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彻底贯彻和变为现实,缺乏足够的信心;对政府在农村的施政纲领、措施取得成功的预期值不高。对于政府能否广泛而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实现预期目标,心存疑虑,信心不足。

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和流失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成为当代中国农村政治领域面临的严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村级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次原因

1.农村“二元”权力运行机制影响到村级党组织的权威

从权力控制论的角度讲,权力中心、决策中心只能有一个。《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条指出,农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由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的领导,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党支部主要就村里重要事务的决定提出建议,同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村党组织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根据这些规定,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居领导核心地位,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决定权。但村民委员会是村民实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也拥有处理当地公共事务的权力,这就意味着在一个村内同时存在两个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村级组织的领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事务、个体事务的领导和管理等方面,这就使得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很难明确分工。这就是当前农村“领导核心”与“农村法人”之间出现矛盾的症结所在。这必然导致两委冲突,从而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权威。

2.部分村级党组织对于利益问题日益呈现出的“疏离化”和“边缘化”倾向削弱了自己的权威

一方面,村级党组织所控制的集体财产比以前少多了,而他们为村民们提供的公共服务更是日益减少,农民们因而敢于大胆、频繁地批评村干部;一些农民不再愿意为村干部的补贴掏腰包。另一方面,地位下降、权力缩小后,许多村干部开始将为公众服务看成负担。毕竟,当个村干部所获的补贴与其他挣钱渠道的收入相比实在有限。同时,村干部权威下降后,执行一些不受欢迎的国家政策,如计划生育等,就变得愈发困难。村级党组织的村级党组织对于利益问题日益呈现出的“疏离化”和“边缘化”倾向,极大地削弱了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渗透能力和为农民提供必要及常规性公共服务的能力,从而影响到部分村级党组织的权威。

3.农村宗族势力、宗教势力、邪恶势力、金钱势力影响到村级党组织的权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交往的增多,家族成员间的来往也日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家族传统文化迅速扩张,并逐步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特征。在强调村民自治的背景下,家族成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希望通过“自家人”来影响村里的决策,以谋求本家族的利益。在一些基层行政组织瘫痪的地方,宗族势力甚至代替地方政府来保护村民的财产安全、解决农民之间的纠纷、提供公共服务以及组织公共建设项目等。家族力量与政权的合作,一方面协助村里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对村民的自我管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家族力量,形成了公共权力,影响了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作用。

4.村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村党支部的威信

(1)部分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这在思想观念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带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痕迹的陈旧观念仍然束缚着村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集中体现为部分党员干部把党管干部原则与干部任命制等同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党组织具体掌握管理权等同起来,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坚持高度集权等同起来,把党的领导全部放在处理日常具体事务上。这样,既妨碍了村民自治组织的自主运转,又使党组织无暇顾及自身建设。在工作方式上,部分党员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行为严重失范,动不动就对群众采取非法的强制手段,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2)个别基层党员廉洁自律不够,破坏了党在农村的领导权威。村级党组织直接代表着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其作风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党在基层的领导威信。即使只是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存在贪污腐败行为,但其危害性也不容忽视,将直接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党在基层的领导权威。农村党员作用的弱化也影响到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农村步入市场经济以后,农民党员的作用出现弱化趋势,当前,许多农村都存在“各种各的地,各管各的田”,“党员不党员,就差两角钱”现象。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由于主体分散,势单力薄,在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时又迫切需要有人为他们提供服务,帮他们排忧解难,这种需求,仅靠几名村干部是根本无法满足的。

(3)村级党组织干部队伍不稳定,基层组织生活不健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中有相当多的青壮年人员已不再务农而转向务工或外出经商,这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造成一定的冲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报酬待遇却相对不高,后顾之忧较多。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更趋弱化。此外,不少农村青年党的观念比较淡漠,对党组织的感情不深,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热情不高甚至存在抵触思想。这些都导致基层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部分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甚至出现“挂名党员”(即只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的现象。

(4)村务管理的手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村级制度不健全或已制定的制度执行不到位,特别是村务、财务管理上,该公开的不公开,引起群众的怀疑和不满。一些村干部民主法制观念淡漠,办事透明度低,有的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损害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群众对村党支部的信任。从能力素质看,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条件的能力不强,对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不力,工作上缺乏对农民群众必要的组织引导,惯于按部就班和“等靠要”,工作思路窄、办法少,开拓进取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决心和信心不足,群众感觉“办不了事”,进而也就失去了凝聚力。部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从思想素质看,有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化,办事不公,为政不廉,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建工作,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班子整体合力看,部分村“两推一选”后,村级“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呈上升趋势,削弱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的村党支部过分强调领导地位,做事不民主,包揽村委会的事务,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部分村存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和村级组织软弱涣散两个方面问题,而这两个方面问题说到底,实质上反映了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问题。

5.村集体经济薄弱影响到村级党组织的权威

中国农村的一大特点就是村民与集体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集体经济与村级党组织的权威有密切的相关性。集体经济力量为村级党组织树立权威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和根本保障。调查表明,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推进的速度较快,水平较高,其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也就更高,村干部的报酬、村集体和乡政府要求农户提供的奖金和劳务,主要由集体组织承担,农民因集体经济和党组织为自己带来的利益而减轻负担,在群众中的威信自然就高,凝聚力、号召力也就更强。缺乏集体经济实力的薄弱的村、尤其是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党支部,自身运作的必要费用都经常捉襟见肘,为群众谋福利更是困难重重。由于无固定集体收入,致使党组织缺少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手段,甚至连正常办公经费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承办公益事业、在发展上为群众提供资金帮助等,在发展经济、振兴公益事业上缺乏必要的财力支持。由于农村党支部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缺乏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党组织办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只能完全依靠村民出资出力。这就严重影响了群众对党支部的信任。

6.农民教育管理工作弱化,普遍存在忽视做群众工作的现象

客观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经营主体,村级党组织较少直接参与生产经营,而只是负责管理一些村级日常事务。主观上,部分村不重视对农民群众的教育管理工作,宣传教育手段缺乏,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跟不上,文化宣传阵地萎缩,有的村常年不开会,有的想开会也开不起来,教育弱化,管理松懈,使不少农民群众不关心集体事情,不尽集体义务,党组织既无法可依,又无章可循,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权威。“有田有粮不找你,不偷不抢不怕你,外出赚钱不理你,出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骂你,解决不好就告你”,这句顺口溜就说明部分农民群众已“散了心”和党组织凝聚力弱化的现象存在。

三、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的主要途径

权威从何而来?不是靠权力,不是靠对上不对下,是靠踏实工作,靠执政能力和做出的成绩。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权威,就要按照四中全会《决定》和五中全会《建议》的要求。重点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解决有“人”办事问题

(1)拓宽视野,选准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念,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尤其是选准配强支部书记。要通过“公推直选”、“两推一选”、“三票”选举、选送大学生进村任职、选拔农村“双强”干部等措施力争选出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要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积极培养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入党,强化教育和管理,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新形势下村干部队伍结构合理化。

(2)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一是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解除后顾之忧。要建立村干部岗位“公职化”管理制度;建立农村干部报酬补偿机制;落实落后地区村干部最低报酬保障机制。二是精简干部队伍。根据村落分布、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合理确定村干部的职数。提倡村级各组织成员一肩挑;双肩挑;交叉任职,减少职数,力求精干高效,减少乡村两级的财政负担。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使村干部觉得有“奔头”。要制定严格考评办法,对综合考评连续三年名列前茅,政绩突出,贡献卓越的优秀党支部书记,提高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其他待遇。四是建立村干部保护机制。要为那些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那些蓄意打击报复农村基层干部的人和事坚决查处。

(3)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村干部工作水平。要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不断加强村干部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做到每年对村干部轮训一遍。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注意不断提升培训档次,继续依托高等院校办班培训,选派村干部到企业接受培养和锻炼。

(4)重视党员队伍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队伍培训教育,既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员教育的根本内容,又要加强实用科技的培训,力争使每个党员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带头致富的本领。重视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把好“入口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2.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有“钱”办事问题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近几年,农村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势头比较可观,经济实力大增。但是,集体经济相形见绌,不仅增长缓慢,在一些地方还呈萎缩之势。由于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给群众办不了多少实事,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因此,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就没人参加,对农民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作用,要把相当精力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搞好农村党建的基础性工作。发展集体经济就要解决人才、启动资金、技术和集体经济管理问题。一是要提高支部成员的素质。要吸收一些懂科技、会管理、能经营的党员进入支部班子;认真进行科技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使支部成员成为“双强”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二是要帮助他们搞好经济发展规划。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要统筹规划,重点扶持。三是要解决发展集体经济时的启动资金问题。我省许多先进基层党组织筹集启动资金的办法值得借鉴。如:多渠道集资型(竹林);村干部带头集资型(南街);利用少量贷款滚动发展型(小冀);利用农业、副业积累资金型(刘庄);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资金型(丁烟)。四是要解决集体经济的管理问题。如何管理好农村集体经济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管理不好就会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解决财产流失问题,要解决好管理态度、管理能力、管理制度问题。

3.加强能力建设,解决有“能力”办事问题

具体来说,农村党员干部要具备以下能力:

一是具有选准发展思路之“识”。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农村支部书记的第一职责。发展经济,首先要选准路子,而要选准路子,支部书记一要善于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学懂党的方针、政策和市场经济知识,这样在选择的方向上才不会偏向;二要立足本村优势,瞄准市场需求,找准经济起飞的突破口和启动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果则果,大力发展“拳头”产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要有创新创业之“胆”。创新,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办前人没有办过的事。创业,就是在自己任内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过去,有的村子遇事等上级、靠领导、要钱物,现在如果还是等、靠、要,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所以,必须敢于走新路、出新招、办新事。要下很大的决心,有时要冒很大的风险。当然,敢干,还要巧干,还要科学决策,周密论证,尽量减少失误。

三是要有驾驭市场之“能”。村支部书记要懂市场、信息、公共关系、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抓高效农业,要知道什么是高效农业,怎样抓;搞乡镇企业,要懂得招商引资,成本核算,使用能人,占领市场;发展第三产业,要知道怎样扩大商品知名度,怎样扩大商品覆盖面、吸引力等。这些本领只能从学习和实践中来,只要虚心学习,勇于实践,就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能熟悉市场、驾驭市场。

四是要有科技富村之“才”。农村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脱贫致富快,要靠科技带,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谁的科技投入多,谁的经济发展就快。提高效益靠科技,占领市场靠科技,总之,脱贫致富奔小康靠科技。村支部书记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成为熟悉农村各种实用技术的“通才”,带头做科技致富的典型,并以自己的榜样带领、带动群众学会科学种田和生产经营管理。

五是要有体贴群众疾苦之“心”。村支部书记直接和群众打交道,是个“兵头将尾”的“官”,但群众却把他们当成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村支部书记能把群众冷暖系心头,关心农民,体贴农民,群众就认为是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体贴他们,而增加了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

六是要有廉洁奉公之“德”。村支部书记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有一个好的品德、好的形象,群众才会拥护,如果满脑子想的都是私事,一事当前,先考虑个人的利益,私心严重,那么群众就不会拥护。村支部书记要坚持做到:一要勤俭廉洁,不谋私利。要坚持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反对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二要克己奉公,为民造福,千方百计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要根据村里群众的要求,根据村里的热点、难点,每年办一两件好事,比如办电、建校、修路、办诊所等。同时,办事要公道,在拍板决定村里各种事情的时候,不能优亲厚友、有远有近,要一碗水端平,宁愿自己吃亏,多为群众造福。

七是要有扶正祛邪之“威”。这种权威不是个人的威风,不是在群众面前发号施令,而是在群众中形成的一种威信、一种感召力、一种驱动力。村支书直接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农村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各种民事纠纷多,排解疑难问题多,没有威信,这个支书就难当。当支书就要当家,就要说话算数,要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张扬好人好事好风气,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不能怕得罪人。在邪恶势力和不正之风面前要有骨气,有威风。如果压不住邪气,这个地方就会好人不香,坏人不臭,工作就无法开展,村民就不得安宁。

4.创新基层组织制度和机制,解决以“制”办事问题

积极促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村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提高村级党组织权威的根本。农村党支部必须在支部内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形成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格局。一要着力加强制度体系的建设。规范党支部权力的运作,调整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提高支部民主管理、以“制”办事、科学决策的水平。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当前,尤其要建立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制度,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要经过村民议事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夯实村级党组织权威的基础。三要逐步建立村“两委”班子联席会制度。明确村党支部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一把手”。对村内的重大问题。未经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研究,不得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对联席会召开的次数、时间、会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持人做明确规定。四要建立财务审计制度,规定村财务开支,由村委会主任审查、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五要建立村委会向村党支部请示汇报工作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规定请示汇报的内容、程序和答复形式。要建立村党支部向村委会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六要建立民主评议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度。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每半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村民代表进行一次述职报告,乡镇党委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对群众满意率低的,视情况进行诫勉谈话或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调整。七要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和程序等,进一步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民主监督,把村党员、村民代表和驻村县、乡人大代表作为村务活动监督员,对村务活动和村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理事理财制度、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等。

标签:;  ;  ;  ;  ;  ;  ;  ;  ;  ;  

农村党组织权威弱化的深层原因及对策_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