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数学教学中师生教学能力的初步研究_数学论文

基础数学教学中师生教学能力的初步研究_数学论文

在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培养中师生教学能力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课论文,师生论文,能力论文,数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中师数学教改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高分低能”之弊,即:在校学习比较好的师范生,毕业后往往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师数学教学还没有真正把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能力放在应有的位置上。特别是忽视在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对师范生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新颁中师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师数学教学“要始终重视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如何在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培养中师生教学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在数学教学中适应暴露教学技巧

魔术师一般不会把表演的秘密告诉大家,教学若象魔术表演那样,不暴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学生就很难学到教师的教学优点,这对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中师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一堂较成功的数学课,应该适当暴露教师的教学技巧,使师范生有样可寻,有法可依,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比如,我在给学生讲“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然后讲著名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小高斯上小学时,有一次在班上和几个孩子吵闹起来,老师决定处罚他们,放学后,把小高斯连同那几个吵闹的孩子留在教室,让他们把1到100的数加起来。其他孩子愁眉苦脸地一个数一个数地加,可小高斯呢?想了一会,在练习本上写下一个数,便举起手来。“老师,我得出答案以后可以回家吗?”小高斯问。“可以。”老师回答。“好啦,我得出答案了。”小高斯说。

这时老师和其他孩子都感到很惊奇,“交上来吧。”老师说。小高斯把答案交了上去,答案很正确,老师只好让他回家。

故事讲到这里,我问:“你们谁能想出办法也尽快得到答案呢?”见同学们跃跃欲试,我便停了片刻。此时没见有人想出来,同学们都急切等待老师回答,于是我便引导学生:“第一个数1和倒数第一个数100加起来是101,第二个数2和倒数第二个数99加起来是101,第三个数3和倒数第三个数98加起来是101,这样加下去直到50加51,就得到50个101,也就是5050。”

同学们对小高斯的这种“巧算”产生浓厚兴趣,于是我便让他们乘“兴”解题:

练习1:求1+3+5+……+99=?

练习2:求1+2+3+……+n=?

学生运用小高斯的“巧算”不一会就完成了任务。接着我又出了一道题:

练习3:设a[,1]、a[,2]……,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求s=a[,1]+a[,2]+……a[,n]=?

结果,同学们经过努力,借助小高斯的“巧算”,自己就导出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教学内容讲完后,同学们对这堂课的教学反映很好。为满足学生想从老师身上学点教学经验的要求,我便利用下课前几分钟时间,向他们泄露了这堂课的教学“秘密”:

1.成功的导入。本节课以历史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教学和做其他事情一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接着我提醒学生以后应注意每个教师的新课导入。

2.提出有激发性的问题。讲完小高斯的故事后便激发学生:“谁能想出办法也尽快得出答案呢?”此问题学生虽没解决,但已经使他们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他们的求知欲更加迫切,这就达到了目的。

3.让学生乘“兴”解题。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发现小高斯的解题方法后,他们对小高斯的“巧算”产生浓厚兴趣,于是让学生乘“兴”解题,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达到“高潮”,提高了学习效率。

4.搭桥过河,让学生自己解决困难。有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有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应给学生搭一个“桥”,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本节课中的练习1、2就是为练习3搭的“桥”,若没有此两题做辅势,学生就很难完成练习3。

这样一讲,学生们仿佛发现了当老师的诀窍。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教学方法。学生对这种“为他们将来着想”的做法很满意。

当然,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讲得很成功。实际上,即使一堂课讲失败了,也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告诉学生,使他们引以为戒。

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的言语提高到“小先生”程度

我在教学时,从师范生将来的需要出发,注意让学生的课堂语言提高到“小先生”程度,特别是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语言不仅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而且语调要有抑扬顿挫,语气要有轻重缓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如果一个同学回答不够理想,还应让第二、第三个同学回答,或由教师指导乃至示范。教师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回答差的同学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学做教师”的信心。

此外,还可安排学生像教师那样在讲台上板演并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若发现其他学生还有更好、更简洁的解法,还可让其他同学登台讲解。

实践证明,经过上述训练,学生能尽早适应日后的教学工作,更快更好地施展自己才华。

三、在教学中,给学生恰当的分析教材和回味教法的机会

在一堂课中,教师一般都安排学生看书(包括自学)的时间,学生通过看书,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知识,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我还要求学生看书时注意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编排意图、总结段意等。在教学内容讲完后,还给学生一定的“回味”教法的机会。“回味”的内容一般包括:本节课教师是如何导入新课的,如何引出定义、定理、公式的,如何讲解例题的等,使学生对教师、教材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对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备课、讲课有了初步认识,无形中也给学生提供了“学做老师”的机会,为他们以后学习《教法》和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在数学教学中倡导学生编制习题

在数学教学中倡导学生编制习题,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途径。在中师数学教学中倡导学生编制习题,还是加强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需要。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解决教学重点,需要围绕重点内容从正反两个方面编制恰当的数学问题来进行教学;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往往是把难点编制成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来解决(即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教师要加强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常常需要编制习题让学生练习;考查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又需要拟定数学试题。由此可见,培养师范生编制习题的能力,是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堂课中,编制习题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常规练习后进行。学生编出习题后可让同位同学交换练习并负责批改,教师可个别辅导,解决疑难问题,发现拟题新颖的给予表扬,并作为全班学生的练习题。这样的练习法,我们把它叫做“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练习法。

标签:;  ;  ;  ;  

基础数学教学中师生教学能力的初步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