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题的设计与功能_化学反应速率论文

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问题论文,课堂教学中论文,作用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怎样的?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曾说:“上课,就是师生共同探险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会发现新大陆;每一节课师生都带着好奇心,怀着期待感走进课堂。师生的智慧便在这探险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成长。”若要达到这种境界,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激情,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就需在每一个日常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情趣盎然地去探究知识“深藏的奥秘”。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与我的教研团队一同探索,逐渐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疑激思,以思激学”的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使课堂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更具深刻性,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以疑激思,以思激学”正是抓住了学生学习活动中思维发展这一核心,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始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好一系列驱动性问题是实现“以疑激思,以思激学”教学策略的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其中思维的唤起和思维的发展都可以通过课堂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情境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系列驱动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方向标和动力源。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促使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迎接各种新的挑战。

      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质量。一方面,要求教师一定要弄清驱动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都可起到哪些重要作用,如何做才能使驱动性的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应用建构的思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确定课堂教学清晰的问题线索;再将问题线索转化成教学情景和一系列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驱动性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

      化学学科中有许多驱动性问题设计得很好的课例。“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感到它在概念的形成、探究方法的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及认识化学反应的角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通过科学设计一系列驱动性问题就可将其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下面结合“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例,简述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1)初步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对人类的意义,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定性观察、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增强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再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一系列驱动性问题构成了一条清晰而富有层次的课堂教学的问题线索,具体内容如图1。

      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设计的驱动性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驱动性问题在新课引入中的作用

      

      引课中的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要起到激发学生对学习和探究本节课内容的强烈欲望,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学习本部分内容的价值,要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引入阶段的驱动性问题:“大家早上都喝牛奶吧?买牛奶时都会注意包装上的什么?从牛奶包装上表示的不同温度下的保质期说明了什么?”这几个递进的问题很自然地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关注并引发思考,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教学理念,拉进了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之中。“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爆炸、溶洞的形成、铁生锈、牛奶变质)进行的快慢吗?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我们的生活、工农生产有什么关系?”这两个跟进的驱动性问题又进一步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更多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感到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有价值、有意义。

      二、驱动性问题在指导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驱动性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具有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形成正确的探究思路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的引发探究阶段,学生们认识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中经常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调控,要想调控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先知道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教师适时地提出了本节课的主驱动性问题:“从以往的经验中你了解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今天你将怎样通过设计相关实验加以证明呢?”主驱动性问题明确了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目的,引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欲望。

      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采用学生熟悉并易于观察现象的气体制备反应作为实验探究的内容。根据主驱动性问题教师设计了探究活动前和探究活动过程中的子驱动性问题和探究活动后汇报交流阶段的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探究思路的问题串,具体如下。

      探究活动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仪器和试剂,让学生围绕制取

等气体设计探索影响气体制取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同时提出要求:(1)预测影响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因素;(2)明确目前提供给你们的试剂;(3)根据相关试剂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各组设计的实验探究方案,根据汇报交流的情况继续提出问题:(1)通过在实验中采取怎样的方法对实验进行观察可以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2)如果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止一个,实验中应该如何处理?解决多因素影响的有效方法是什么?这两个驱动性问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观察和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才能科学有效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并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汇报和交流。为学生设计的问题串:1.实验前你预测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2.提供给你的试剂对你的实验设计具有哪些提示作用?3.你们设计的具体实验方案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4.实验中你们是怎样观察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5.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结论的?

      学生们通过对问题串的讨论,进一步清楚了一般实验探究的思路,明确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过程应包括的主要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进行预测—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阶段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引导下,不仅进一步认识了实验探究的思路,还在驱动性问题的启发下有效地使用了一些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在问题“如果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不止一个,实验中应该如何处理?”“解决多因素影响的有效方法是什么?”的驱动下,设计了针对某一具体的化学反应,探究不同因素对其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和探究同一个因素对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们水到渠成地找出了物质的性质、浓度、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探究活动中,驱动性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地形成探究思路和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的学习活动到此并没有停止,而是通过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趁热打铁,教师提出“在实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此次探究活动中都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它们在探究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本节课使用的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定性观察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和对比实验的方法等,同时进一步认识它们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对本节课所使用的科学方法的一次总结与提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这些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这为学生有意识地应用这些科学方法指导今后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驱动性问题在形成概念中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在形成概念的阶段,教师采用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入手。“快慢”这个词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提到,比如飞机飞得很快,蜗牛爬得很慢。在物理学中大家学过用‘速率’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在回忆这些熟悉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驱动性的问题,“从物理学中‘速率’的概念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我们该怎样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呢?”学生们在此问题的驱动下,类比物理学中速率的概念结合化学中相关的物理量,自然地得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在学生已有知识的生长点上通过问题的驱动,学生进行迁移、分析从而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这样形成概念过程比较自然,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比较深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驱动性问题在知识应用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应用是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在认识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之后。教师提出驱动性的问题:“你能用所学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吗?”比如“我们经常把牛奶和食品放在冰箱里保存,这是为什么?”“在农业生产中,要想让庄稼生长得更好就需要施化肥。氨是一种重要的化肥。你若是一名合成氨工业的工程师,可采用哪些措施来加快生成氨气的速率呢?”“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生活或生产中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例子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阔思路、学以致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化学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很好的服务。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化学视角去关注我们周围世界的意识。

      五、驱动性问题在引导学生关注认识问题的视角中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这节课在最后阶段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以前我们研究化学反应都是从哪些角度?”“今天研究化学反应的角度与以前有何不同?”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从未思考过的研究化学反应视角的思考。在此学生对以前学习化学反应的视角进行思考和梳理。通过思考和梳理学生认识到以前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的视角主要是从物质性质的变化、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微粒的变化、物质能量的变化等方面。而今天的学习则与以往不同,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化学反应速率”来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由此他们越发感到化学反应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对于化学反应的探索远不止现在所学的这些。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关注研究的物质和物质的变化,还要关注研究物质的视角。这一过程使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驱动性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向标和助推剂。学生思维的深化和发展、知识规律方法的获得、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都与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驱动性问题密切相关。可以说,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深入研究与探索,让驱动性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标签:;  ;  ;  ;  

化学课堂教学中驱动题的设计与功能_化学反应速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