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淡水资源拥有总量方面,我国目前位于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群众基础庞大,导致人均水资源呈现紧张的状态,部分地区供水严重不足。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中因暴雨内涝问题和缺水问题,运用海绵城市理念,重视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保障城市能够呈现健康建设方向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园林绿地中海绵城市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园林绿地;海绵城市;建设
1海绵城市中园林绿地层次的规划
第一,冠层,即绿地树木的冠层(主要是指乔木)、主要功能是滞留雨水,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中,要求乔木的覆盖率必须70%;第二,表土层,即园林绿地的表土,主要功能疏渗地面雨水,其速度和流量等因素是决定雨水疏渗效率的关键,表土疏渗效率不高,将导致雨水径流在地面上,所以要适当增加地表植被层次,以促进根系生长来固定城市雨水;第三,根际层,即园林绿地根际部分,主要功能是滞留雨水,并且还具有一定活力,其根际发达,有效增加了园林绿地的雨水疏渗量。
2海绵城市中园林绿地的建设
2.1绿地地形的建设
第一,对即将实施园林绿地建设的自然地形及植被进行有效保护;第二,根据自然地形及植被进行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并合理有效地控制绿地地形,充分发挥园林绿地功能;第三,建设人员要充分利用自然海绵体,对园林绿地中的水塘和水池进行合理的小范围改动;第四,要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小型拦水坝,以实现对雨水的滞留和疏导,同时在地形设计中,要将园林园路建设成平台且均高于两侧的绿地,以实现有效排渗雨水。
2.2绿地水体的建设
第一,建设过程中一般遵循降峰减流原则,鼓励蓄水小坝的建设(包括水体和水景等);第二,在建设园路和洼地时,要在其周围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另外还根据园林绿地整体建设需要适量增加地下蓄水池,要保证绿地水体面积>20%。
2.3下沉式绿地的建设
下沉式绿地是指园林绿地中下沉式的绿地,其状态主要表现为下凹和低势,下沉区域主要位于绿地和硬化地面之间,下沉的标准要与绿地总体高程相差5~25cm,即低于绿地5~25cm,因为下沉绿地的下凹性,决定土壤和植物配置是实现下沉绿地疏渗功能的关键,所以一般会放置改良黏性高的土壤和栽种两栖植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绵城市中园林绿地的生态铺装及屋顶的绿化设计
3.1海绵城市中园林绿地的生态铺装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表现便是园林绿地生态铺装,生态铺装不但能够充分体现出海绵体的特征,还能提高海绵城市的吸水和蓄水功能,更能够有效解决大雨径流等突发性问题。所以有必要了解园林绿地的生态铺装,关于生态铺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
第一,园林生态铺装具有服务性,其自身的自然的铺装、园林绿地和园林河湖水体等都是园林生态铺装服务对象,一般出现并覆盖在海绵城市地面上;第二,园林绿地生态铺装是海绵城市实现园林绿化中使用水体最多和堤岸覆盖率最高的部分;第三,人工覆盖的设计依据和方式,可以根据生态铺装状态变化而产生,进而实现原有排水渠的改造;第四,为实现自然化的园林绿地生态铺装,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基于人工水渠基础,利用植树种草方式,实现园林绿地生态铺装的自然体应用。
3.2海绵城市中屋顶的绿化设计
第一,植被层的截水设计,该设计要基于植被距离10cm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雨水截留量为3mm;第二,土壤层的截水设计,该设计要基于屋顶土壤基质高、空隙小且植被距离为10cm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雨水截留量为8mm;第三,蓄水层的截水设计,该设计主要针对蓄水层结构,且基于蓄水层为容器的基础上,实现雨水截留量为30mm的设计;第四,蓄水系统的截水设计,该设计原理主要是通构建屋顶排水系统,实现对溢出雨水的收集,并将其存入到蓄水池内,以实现后期备用。
4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园林绿化中运用海绵城市观念进行建设时,需要充分对合肥市的绿地、环境以及城市空间三者的详细资料进行分析,合理对其进行系统安排与规划,真正达到净化城市雨水的作用,避免城市出现内涝问题。除此之外,园林绿化建设在起到有效蓄水、吸水以及渗水作用时,还应当注意城市的美化问题,不能为了起到截留雨水,而影响城市的整体美观。适当的增加园林绿化面积,制定合理的蓄水、吸水系统。当出现城市缺水问题时,还可以利用蓄水池的水经过净化供人们使用,缓解城市的缺水问题。在运用海绵城市观念进行建设时,不能将合肥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完全孤立出来,而应当将园林绿地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人员,应当构建一个完善海绵体系,能够通过这个海绵体系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充分利用,真正实现海绵城市度水资源循坏利用的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不但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要求及需求,还实现了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有效解决了城市排水难、排水污、排水浪费等问题,实现了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与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保证了城市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地作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实现园林绿地,能够实现自然降水在城市运营中的有效循环,有效预防和避免了洪灾的发生,保障了城市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郭雨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J].现代园艺.2017(13)
[2]黄薇颖.深圳市罗湖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6)
[3]曹婷.浅析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2)
论文作者:朱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绿地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雨水论文; 生态论文; 园林绿化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