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业务实践助力青年教师培训能力提升论文_唐晓丽

观测业务实践助力青年教师培训能力提升论文_唐晓丽

(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本文从分析四川分院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培训师资水平现状入手,结合自身在成都市温江区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学习经历,提出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讨基层业务台站观测实践与教师培训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观测业务实践是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培训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观测业务实践;青年教师;培训能力提升

1、业务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石

气象培训教师是以气象业务为基石,在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必须通过业务实习训练,增长业务技能经验,逐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不断的适应业务的改革发展步伐,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气象培训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靠本人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另一方面要靠所在部门提供良好的学习进修锻炼机会,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两方面缺一不可。也就是要求青年教师在上岗前要接受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在专家教师指导下,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必要的相关业务知识,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参加岗位实践学习,充实培训教学工作,达到能够承担讲授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水平。

2、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培训师资现状

2.1青年教师的培训教学、业务实践能力存在不足

目前,四川培训分院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大学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刚毕业,出学校便承担起观测类专业的教学工作,这些青年教师虽然有较为深厚的气象理论专业知识,但由于大多数都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没有系统的学习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新入职青年教师均未到相关业务单位实践,缺少实际的观测业务岗位工作经历,但观测是气象工作中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性业务,因此青年教师在观测类课程的授课中侧重于理论的讲解,缺乏台站实践经验对教学理论的支撑和补充,内容较空洞,从而导致课堂内容针对性不够强,课堂的吸引力不足,培训效果欠佳。

2.2青年教师业务提升有待多元化

近几年,气象事业现化化、信息化飞速发展,但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形式还比较单一。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教师自学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培训工作中自我探索,缺乏规范的、专业的教学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目前也有各类师资培训,但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覆盖面较窄,培训深度还有不够。同时,气象教育培训与其他的学历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培训教师的业务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很高,而气象观测业务能力的提升又主要依托基层观测业务岗位经验的积累,这是无法通过短时的强化培训来实现的。

2.3青年教师工作任务重,接受继续教育时间有限

当前,青年教师承担着分院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工作以及其他临时性工作,新入职青年教师还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很难有较为长的、完整的时间参加业务岗位的实习或系统完整的培训班学习。长期以来,这就也就造成了青年教师业务实践经验的缺乏,基于此青年教师的培训教学能力和效果很难得到提升。

3、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3.1.1观测业务飞速发展的需求

本世纪初,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全部实现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质量控制等工作环节的自动化。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大力加强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能力建设,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能力大幅提升,气温、湿度、气压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已实现自动观测;初步建立了与现行观测能力相适应的业务流程,业务运行效率更高;推进了观测、预报和气象服务岗位一体化,设立了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地面气象观测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是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是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建成现代化气象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国际、国内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思路和手段,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技术条件已具备;三是气象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新任务要求通过地面观测的全面自动化释放出相应的人力资源,实现台站业务人员的转型发展;四是高时效、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需要更高效的观测业务支撑[2]。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观测业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多年来培训调查分析,在各类培训当中,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需求最为迫切。观测上岗培训、业务岗位知识技术更新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大。

3.1.2气象教育培训改革的需求

近几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四川分院紧密围绕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大力加强气象教育培训核心能力建设,培训事业跃上了新台阶。从2011年起四川分院建成了综合气象观测与技术保障培训平台、天气预报培训实习气象台和省级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初步形成了以一批重点培训班型为基础,以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基层台站综合管理三大特色培训项目为核心,面向国家级、区域级和省级培训,兼顾气象业务、服务、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培训的良好事业发展局面[1]。

3.1.3新形势下的新需求

在新形势下,气象部门对各级职工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进而推进了职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就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对气象培训教师的培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以适应当下的业务发展速度,应具备较强的业务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以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针对多次观测类培训班培训效果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果可以看出,观测类的培训学员对于气象观测理论知识的需求不多,更多的是希望培训内容可以切实的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如自动气象站故障诊断及排除、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4、观测业务实践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4.1将实习内容与培训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作者在以往的培训教学中深感观测业务实践经验有所欠缺,自动站故障诊断排除能力还有待提高。而通过此次台站实习,让作者对于观测业务规范及自动站的保障维护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解决了一些实际困惑和难题,也能够更好的利用观测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业务运行中所遇到的突发性问题。在实习期间因每天的当班值守,与工作仪器面对面的接触,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详细观察观测仪器的运行情况,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同时作了大量详尽的工作笔记,为后期的培训授课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4.2学以致用完善观测实习平台

当前四川分院的综合观测实习台站经过五年的准业务化运行,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流程,能够很好的满足培训中的实习类课程。但与台站的实际观测业务相比,更加侧重于培训学习、实习实训、竞赛保障等,这与台站的实际业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将来的实习平台建设中,将借鉴国家级台站的业务平台建设经验要求,着重完善观测要素的全面化、观测手段的现化化等方面的内容。

5、结语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的最佳培养途径是要在业务岗位的实习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进而助力培训教学。这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只有增长青年教师的业务综合能力,才能使他们尽快胜任培训教学工作,为培养出符合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气象事业人才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四川分院发展规划;中国气象干部学院四川分院

[2]中国气象局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方案

论文作者:唐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观测业务实践助力青年教师培训能力提升论文_唐晓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