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论文_祁昊朋1,吉伍拉娜2

(1重庆市江北中学 重庆 404000)

(2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中学 四川凉山 615300)

【摘要】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为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修订版的SCL-90量表,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三个中学六个班的373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发现在强迫上,按性别分,女生有轻度症状;按年级分,二三年级有轻度症状。(2)在因子焦虑、人际关系、抑郁、敌意上一、二年级的差异比较显著,这可能是高年级的学习压力造成的。(3)总体来讲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女生好;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比较良好。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凉山彝族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35-04

1.引言

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国家的未来,关注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中学教育的新发展,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教育界以及社会其它方面人士均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状态让人担忧。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并成为当代教育的焦点问题之一。媒体不时报道,青少年学生因不同原因出走,青少年学生旷课沉迷于网吧,青少年学生不堪重负自杀和杀害父母老师。如此,这给学校、家长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在基础教育中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心理健康成为教育中的焦点问题。青少年学生是社会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明日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学校“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中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

90年代初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1994年心理工作者对全国4~16岁的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表明,中国少年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1997年部分专家对南京2300所大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调查,结果表明71%的学生缺乏毅力,67%的学生难以承受失败。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1]。

对于贫困面广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讲,要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必须加快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对于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的学习年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东西部的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还关系到以后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期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心理健康的涵义

2.1 国外研究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2]。

心理学家H.B.English(1958)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哪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3]。

Boehm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4]。

A.Maslow&Mittelman认为心理健康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在团体中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适度的接受个人的需要;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5]。

Marie Jahoda的心理健康是: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心情;有所成就,又能面向未来;心理状态完整美好,,能够抗御应激;自主,而且能认识自己需要什么;真实地、毫不歪曲地理解客观现实,然而又能具有同情和同感;做环境的主人;能工作、能爱、能玩、也能解决问题[6]。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2]。

2.2 国内研究

台湾黄坚厚(1976)认为心理健康是:乐于工作;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对自身具有适度的了解;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7]。

王登峰(1992)提出有关心理健康是: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

黄希庭认为心理健康是:智力正常;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悦纳自我;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自制力;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8]。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心理健康应该是:人并非十全十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都会事情产生焦虑、挫折、自卑等等心理和情绪反应问题。就看他们怎样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是否能够适应环境。能否使他们的身体、智力、情绪、人格等和谐共处,人际关系是不是和谐。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让自己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的三所具有代表性中学的初中生为对象,这三所中学分别是普格县重点中学(普格县中学)和两所普通中学(普格县民族中学和普格县洛乌沟中学)。三所中学一、二年级各校抽取一个班。三年级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只在县城的普通中学里调查到了一个班。总共发出问卷376份,剔出不符合要求的3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73份。男生问卷169份,女生问卷204份;一年级152份,二年级155份;三年级66份。重点中学102份。普通中学271份。

3.2 研究工具

本次调研采用修改版的SCL-90的症状自评量表,由Derogaris编制[9],共分十个因子,90个题目。问卷采用五级评分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定,由“没有”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

3.3 用SPSS forwindow12.0统计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处理数据。

4.结果与分析

4.1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男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以青少年学生性别为自变量,心理健康状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1。在强迫症这个因子上的差异达到了0.05,说明男女生在该因子上差异显著,恐惧症这个因子上还达到了0.01,说明男女生在该因子上达到了差异非常显著。在这十个因子中强迫、人际关系、敌意、恐惧上得分较高。这四个因子中只有女生的强迫症因子达到了2以上,说明有其轻度的症状。其中女生的均分除其它症状另外九个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尽管男女生差异不显著但从相对意义上表明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男生好于女生。总体上说明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的初中生在整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反映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如表1)

4.2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初中生年级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初中生年级差异比较发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敌意上的得分比较高,并且在强迫症状上二三年级还高于2,这说明在强迫这个因子上二三年级有了轻度症状。一二年级的差异比较显著,在躯体,强迫,抑郁,焦虑,敌意,精神病性,其它症状上的F值都小于0.05,表明在这几个因子上一二年级学生差异显著。且在强迫、抑郁、敌意上小于0.01,表明在这三个因子上一二年级还达到了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的在年级上的心理水平存在了很大了差异。多重比较我们发现一、二年级除人际关系外在其余的九个因子上都有存在差异。说明初一、初二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各因子总得分情况上,强迫症、人际关系、敌意、抑郁,恐惧的得分相对较高。强迫症得分排名第一,其次是人际关系,依次是敌意、抑郁、恐惧。

5.讨论

5.1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5.1.1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中学男女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仅在强迫症状上女生的均分超过2。其余的人际关系、敌意、恐惧上均分相对较高,真正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少数,这与滕科生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10]。

5.1.2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分析

强迫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是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是处在贫困地区,她们深知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而且女生的天生母性情节,比男生更有同情心,更加的理解父母。所以学习成绩在她们心中的地位很重,如此就会产生压力,长久以往就会产生强迫心态。

在恐惧上,无论是汉族男女,还是少数民族男女都对成功存在恐惧。他们恐惧的对象并非成功,而是恐惧“不成功”或恐惧成功之后不能一直保持成功。更是由于处在青春期,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在为以后的前途考虑,更渴望得到事业上的成功,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以此来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还有就是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他们信心不足,常会产生对未来事业的担心和忧虑[11]。在这种情况下,男女生的压力源相同,那为什么会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原因应该如下:

(1)传统的教育观念上,父母一般教育男孩,要求做事勇敢、果断,要像个男子汉一样,而女孩子要求她们温柔,体贴等。这样女孩子在压力面前的承受力没有男孩子强。

(2)女生的青春期比男生要早一两年,而这一两年正是初中生这个年龄段。许多女生在开始对未来的憧憬担心和忧虑,而大多数男生还不知所云。

(3)女孩天生的母性,富有同情心,她们面对父母为她们的学费不分日日夜夜的劳作,只有考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这样她们对是否能考好而恐惧。

在人际关系上,虽然均分都没有超过2。但他们的得分都比较高,女生的得分还略高于男生。而刘建平,曾晓青[8]等人的研究结果不相符,造成这种不相吻合的原因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这一地区人们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受到一些挤压,尝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样就会造成她们严重的自卑心理。虽然比男生发育早,心理上对异性发生了兴趣,渴望与异性进行交往,但是由于她们自卑心理的存在,女生的交往主动性和支配性水平没有发挥出来。这是女生在人际关系上比男生得分高的主要原因。

5.2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不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均分超过1.8的有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惧、其它等几个因子,而强迫的得分初二,初三都超过了2,因子总得分强迫第一、人际关系次之、敌意第三。(根据表2)

强迫因子上,二三年级的得分都<2,有轻度症状,这说明是升学压力造成的。初一年级是小学和中学的“磨合”时期。这时候的学习任务比较简单。学生也有一定的课余活动时间,有调查研究发现丰富的课余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12]。当同学们进入初二开始,就被融进的紧张的学习气氛中。他们的课余活动被取消,学生们沦为了做题的机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会影响到学生的强迫因子。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过分强调学生遵从“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要求,加上个别学生形成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状,而不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习[13]。长此以往,对怎么学习形成了一些盲目,这样就可能形成了强迫心态。

初一学生年幼单纯,对父母信任和认同较高,善于倾听父母的要求。青春期在初二集中起来,许多心理学家称初二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此时的青少年对父母开始“去理想化”试图脱离家长的束缚情感悄悄藏在内心,难以打开心扉与父母沟通[14]。他们的人际关系重点开始从父母转向同伴。然而,这时候学习的紧张没有时间去接交朋友,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受到了抑制。

在敌意上因子上,中学生最能体现到自我效能感的就是在成绩上,作为同学就是他们的竞争对手,这样就在同学之间产生的了敌意。这种敌意老师未能及时的发现进行疏导,敌意就会越积越深。

研究表明初二的挫折压力显著高于其它年级[15]。根据挫折攻击论的观点,他们攻击人就会产生敌意。而他们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他们的行为不符,处在一种矛盾冲突之中。这样就会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引起了躯体问题,并且根据已有结果显示重庆中学生的抑郁分达到了42.3%[16]。

5.3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学生知识的源泉,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并且还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更是尤为重要。这一时期的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的心灵正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引导。然而作为当代的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不足,主要以下一些原因:

(1)学校为了扩大发展,保持生源,主要是以成绩为招牌。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

(2)老师推理认为,虽然现在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在进行改革,但是作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而国家的中考这个“指挥棒”没有停,就还是应试教育。他们学习的一切只是为了考试。

(3)教师的绩效评定,学校一般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审查,这就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花费大量的经历用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现在的学校还没有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归类到了思想政治工作中。

5.3.2家庭方面 家庭教养方式上,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经济落后,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孩子教养方式上传统。使得亲子关系上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融洽的家庭氛围。融洽的家庭氛围有效的亲子沟通,既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利于降低中学生的反社会倾向[17]。

(1)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地处西部山区,交通不便,并且人多地少,又没有什么特色经济,没有好的经济来源,所以造成了这一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低。

(2)父母外出沿海打工看到了和别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出现在知识上,所以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就特别的重视。父母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考虑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3)青少年学生较少的和父母这间存在沟通,它们的亲子关系还建立在传统的权威教育观念上。

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水平上的差异,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孩子更容易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等不良状态。父母之间的感情融洽与心理健康总体密切相关,与父母关系越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母的期望值与心理健康的总体密切相关,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父母对初中生的期望必须适度。父亲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甚至超了子女的自身条件,往往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子女学习,升学等方面压过重,会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并可能产生对社会适应的恐慌”[18]。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地区存在着很多留守儿童,已有研究指出,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孤独感、乐群性低、内向,这肯定会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发展。

5.3.3青少年学生自身原因

(1)许多学生家庭贫困,从小养成了自卑的性格,总是以消极的情绪对待问题,看什么事情都很悲观。有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能增强个体处理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充沛的精力和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对待事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失败[19]。

(2)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变化。这样一个多事之秋,他们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他们在挫折面前容易产生消极的心态,造成社会不利因素。

(3)由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面对父母的期望和自身对升学的压力,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6.结论

6.1 通过此次对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的调查发现,青少年学生在强迫上存在着轻度的症状,其余的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意得分相对较高。他们的均分得分只有强迫大于2。

6.2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学习压力造成的。

6.3 总体来说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乐观。

6.4 此次调研还发现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生,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王茂芬、赵梅等.家庭经济条件与学习成绩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1,7(6):658.

[2]李雪平.关于心理健康维度的研究及理论构想[J].西华大学学报,2004,5 (10):79-82.

[3]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J]心理学研究.2000,11 (15):6.

[4]刘艳.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辨析,教育研究与实际,1996.(3)社会学家.

[5]张承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6]威兰特,怎样适应生活——保持心理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廖素茵.心理卫生与保健[M].水牛出版社(台湾),1982.

[8]黄希庭.中学生心理健康[M]新华出版社,1997(7).

[9]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心理科学,2005,28(6):1424-

1426.

[10] 滕科生.农村中学男女生心理问题的比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190.

[11]王洪礼、潘运等.贵州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4):32-37.

[12]李鹞飞.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教育[J].人才与教育.2007,(3):189.

[13]张姣妹,李菊芳.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心理卫生,2004,25(2):136.

[14]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了沟通的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49-55.

[15]王芦炎、张月娟..初中生抑郁与依恋、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55-59.

[16]李田伟、陈旭等.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和应对策略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35-40.

[17]陈丽娜、张明.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57-63.

[18]冯晓黎,梅松丽,李晶华,孙彩平.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11(23):1324.

[19]刘志军.初中生乐观主义者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3):36-41.

[20]“优秀学生”刺杀“优秀老师”是怎样的悲剧?2017.11.16. 新京报.

论文作者:祁昊朋1,吉伍拉娜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凉山彝族自治州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论文_祁昊朋1,吉伍拉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