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领导成长中的悖论分析_领导者素质论文

女性领导成长中的悖论分析_领导者素质论文

女性领导成长中的“悖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悖论论文,领导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Once they step onto power, the heartland of men'straditional dominion,women leaders have to face up to allsorts of comments on the roles they are going to play. Ifthey display too many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their rolesas leaders will be negated,and if they live up to such roles,they will be looked upon as going against their identitiesas women.This article analyses various paradoxes confrontingwomen leaders,points out the social and domestic roots ofthese paradoxes,and proposes the way to dispense with suchparadoxes is to upset the traditional role pattern andreadjust the norms on the roles to be played by men and women.

悖论本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某一断定和这一断定的否定都证之为真的一种论断。社会生活中的悖论,就是属于鱼与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两难命题,对于女性领导者而言,它则是一种角色模式的两难选择。

一、女性领导成长中面临的“悖论”

女性领导,就其社会角色而言,已经完全走进了一个原属男性的领地,并且进入了其核心——权力范畴。她们在领导普通男性的同时,与男性中的佼佼者平起平坐。但是她们又无法摆脱来自社会、家庭乃至自身的各种截然对立、激烈冲突的角色期待的冲击和束缚,在成长的每一步,相悖的角色规范都伴随着她们,左右着她们的行为,并转化为心理冲突,使她们困惑、烦燥、焦虑和不安……

女性领导成长中的“悖论”现象形形色色,例如:人们希望作为领导的女性在现代人的竞技场上,能“象男性一样”心胸开阔、思维敏捷、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满怀信心地迎接生活的暴风骤雨,闯过事业的艰难险阻。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又希望她们能和普通的传统女性一样纤细敏感、温柔娴淑、隐忍谦让、默默地相夫教子,甘当贤妻良母等等,不一而足。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吴谅谅曾参照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的男女双性化气质测定表,编制了《角色期望测定表》,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当今社会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所以无论领导者是男是女,人们的角色期望都表现出强烈的男性特征;如果按男女双性化的两维坐标为构架,男性领导者的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基本保持男性气质特征,两者差距极小;而女性领导者的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却分别趋向不同的性别特征,表现出男女双性化的重叠要求〔1〕。事实上, 不仅在我国,古今中外,人们评价男性领导的标准总是一维的、稳定的乃至永恒的,想当好领导的先生们只需将男性人格中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即可。而女性领导则不然,人们对她们的评价是多维的,且往往是相悖的。

二、“悖论”产生的根源

相悖现象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社会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领导者的角色规范是非人格化,不讲情面,按章办事,权利和义务相分离,重效率,重实绩。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扮演领导角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按照这种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锻造自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领导者的社会规范表现出强烈的男性特征,那么,女性领导者在成长过程中,就必须改变自己,以排除性别因素给自己成长带来的不利,更好地适应领导岗位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规范又与领导角色规范截然相反。对女性领导者来说,一方面,社会要求她要同时具备两种截然不同的性别气质,并将两种激烈冲突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广大女性领导者长期处于两种评判标准以及两种性别气质的夹缝中,非此既彼,既此又彼,在这种相悖的人格规范及心理冲突中,女性领导者常常陷入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两难境地,稍有逾越,便会出现“女性雄化”或“女性无能”等令男人生厌、女人不齿的难堪局面,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瞻前顾后、举步维艰。

(二)家庭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已经束缚了我们几千年,“男尊女卑”的残旧观念仍在改头换面地影响着当今人,甚至根深蒂固地左右着已经走上或正在走向领导岗位的广大女性。女性领导者也在家庭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夹击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在夫妻双方同为领导干部,并在职务上夫高于妻的家庭中,妻子的心理压力相对小些,因为她们不受来自丈夫心理失衡的压力。在职务“女高男低”的家庭结构中,不但“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们很容易失去心理平衡,作为领导者的女性也往往会产生心理负担,使她们在忍受精神和感情的矛盾或痛苦中负重前进。

(三)行为规范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角色都有其内在规定性,即这个角色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一种行为期待,也就是行为规范。女性领导者无法回避自己的女性角色,但她若将领导角色的行为规范带入其中,会使人们感觉是发号施令、盛气凌人、争强好胜、不谦不让,从而招来周围人的反感,受到普遍的抵触。相反,若将女性气质带入工作,则又很容易出现害怕竞争、缺乏自信、消极依赖、自卑怯懦等弱点。为此,她们务必不断大幅度地进行角色变更,调整角色行为,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会给女性领导者带来心力交瘁的痛苦,还会引发心理冲突,甚至导致人格分裂。那么她们的出路就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一是赢得丈夫的理解,弱化传统的女性角色,在反传统的行为规范中,求得事业上的成功。二是迎合世俗的要求,按照传统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三是辗转于领导角色和女性角色之间,承受双重人格的分裂,在超越自我的压力下品味人格撕裂的苦楚。

无论来自社会、家庭还是个人,诸多规范所产生的相悖现象都已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广大女性领导者的生存压力,影响了当今女性参政、议政、执政的社会地位和进一步发展,其负面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如不及时化解,必将影响其整体作用的发挥。

三、“悖论”化解的途径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文化上,观念上的变化,形成双重文化、双重观念的社会氛围。传统的规范体系已经开始瓦解,逐步失去其控制功能,新的规范体系虽在发挥作用但还不够完善,很难完全替代旧的规范体系,新、旧规范的矛盾与冲突在社会生活中引发各种相悖事物的出现,造成社会成员心理上的困惑,它不仅左右男人看女人的眼光,也左右女人看自己的眼光,这对女性领导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但是,中国女性领导阶层又已经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崇尚独立人格,追求自身价值,积蓄了冲破“悖论”的内在力量。广大女性领导在冲破悖论束缚的同时,必将释放压抑千年的潜能,发挥优势,增长才干,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与此同时,社会应当首先调整角色规范,在角色期待和角色行为上,男、女两性应当彼此向对方靠近。如“以柔克刚”未必不可以作为一种领导气质,从而使女性角色与领导角色尽可能统一起来,为女性的健康成长创造统一的人格心理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打破“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角色格局,逐步向内外事务夫妻共担的方向发展,各尽所长,平等互利。事实上,我国众多的干部家庭已经出现了这种结构模式。

作为中国女性中的优秀分子,女性领导应当带头打破一味由社会和他人评价、要求女性的历史格局,在参与政治生活,管理社会事务工作中,自觉地设定和选择自己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以独立完整的人格为基点,选择从政的最佳方位。

我们应当看到,与普通女性相比,女性领导者已经失去了回归传统角色的退路,否则,无论社会还是自身都无法接受,那么,她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两者兼顾中,向领导角色倾斜。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女性中的先进分子必须付出的个人代价,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因为历史的前进总是以一部分个人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的,当然这历史性的代价不应当总是落在女性头上,社会每个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都有这份责任和义务,而且,没有男性的积极配合,这牺牲和代价往往是无谓的。所以,男性与女性应当携起手来,共同承担历史发展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广大女性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体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注释:

〔1〕参见吴谅谅:《试析企业女领导的角色冲突与心理冲突》,刊于《妇女研究论丛》(京)1994.2.19~22。

标签:;  

女性领导成长中的悖论分析_领导者素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