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论文_崔昊

山东安澜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

摘要:我国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施工质量,使水利工程项目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施工技术。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多使用导流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河流水引致下游,创造安全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利于实现整个工程的优化与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与此技术相关的围堰技术对水流进行阻隔,保障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导流与围堰技术影响着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优劣,应该对这两种技术的使用进一步进行探索。基于此,笔者结合某水利工程实例就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1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过程难度大,需要克服技术难题与客观条件,因此通常需要导流技术来进行水流的疏导工作,从而保障安全良好的施工条件,避免了施工过程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导流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一般包括围堰、中期导流、后期导流。首先,围堰是为了保障施工区域条件,避免河水进入河床影响施工过程;中期导流主要是为了确定水坝中的注水量,根据汛期的河水深度与河坝高度之间的差值来确定,从而提高河坝的抗洪能力;后期导流是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调整大坝的建设高度,更好地实现大坝的功能作用。围堰技术是导流工程的重要环节,确保了良好的施工环境,避免河水与泥土进入施工环境,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围堰技术降低了施工设备运输的费用,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但是由于围堰搭建的临时性,后期需要进行拆除。

2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水利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中,设置单孔为B×H=2,000×2,000的一座节制闸,以及一座4孔旧闸改造。工程都运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垫层是10,抗渗等级为S6,混凝土的等级为C30。因为新建的节制闸和旧的节制闸都在湖边设置,所以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围堰工作,将围堰内的水配出之后,再开挖基坑。

2.2具体围堰方案的选择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当前的水深为0.7~1.0m之间,淤泥的深度为1.3~1.5m之间,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之前的施工经验,明确围堰方案。方案为人工编织袋装土,进行分层的叠加堆码,在外部使用彩条布进行防渗,内侧使用钢板桩进行支护,外部采用木桩保护坡脚,进行导流排水。当前导流排水的面宽为10m,等到新建的节制闸和改造旧节制闸改造工程完成之后拆除围堰。围堰的体积约为5,000m3,工期预计时间为85d。

图1围堰方案图

2.3具体施工步骤

在围堰导流方案确定之后需要进行正式的施工,施工步骤主要包含测量放线过程、脚木桩设置、袋装黏土堆码、彩条布设置、支护钢板桩以及清除淤泥,具体过程如下所示:

2.3.1进行测量放线

围堰导流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开展具体的施工工作,在施工之前需要建立起明显的施工安全标志和监测点。另外也需要使施工的控制范围得到明确控制,确定堰体的轴线。测量堰体砌筑的高程和断面尺寸,提高围堰建设的精确度。

2.3.2设置护坡所需木桩

本次工程中因为围堰底部的淤泥深度明显比较深,为了减少堰体位置移动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在堰体两端设置护脚木桩进行保护。木桩的间距为50cm,直径为25cm,长度6m。施工中发现木桩入土深度比较浅,所以打算经过人工的方式将木桩打入到更深的淤泥层当中。

2.3.3人工装袋堆码黏土

本工程的施工现场黏土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不佳,现场杂填土的数量更多,所以围堰用到的黏土需要从外部购买。在采购黏土之后选择卡车将其运送到现场,随即组织施工人员将黏土进行装袋,每袋黏土的装入梁为编织袋容量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采用铁丝或者细麻绳缝合编织袋。在具体砌筑的过程中需要平放土袋,错缝堆码整齐。水中的土袋使用带勾的木杆将其送到位,层层进行堆码,直到达到预先制定的高度。

2.3.4彩条布设置

彩条布最主要的作用是挡水,在堰体整体工程完成之后需要使用彩条布,另外需要土袋压脚,确保堰体不发生渗水现象。

2.3.5钢板桩支护设置

围堰堰体内部的坡脚需要一排长度间隔为10cm的钢板桩,长度为6m。淤泥和水深都事先测定好,所以钢板桩的入土深度应该设置为5m。钢板桩和堰体之间的部分可以选择土袋进行填充,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围堰出现移动和滑落的现象,使堰体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具体的施工方法为:第一,抽干水,清理淤泥;第二,整理出能够行驶挖掘机的道路;第三,具体的钢板桩打孔工作。

2.3.6清除淤泥

围堰整体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排水,一般通过挖掘井子沟的方式进行排水。经过一周时间之后,清理淤泥。淤泥清理的方式为人工和机械相结合,再使用货运车将淤泥运走。围堰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事先制定的施工方案和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将草袋堆叠整齐。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围堰顶部应该比水流面至少高半米。如果发现围堰出现漏渗现象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水中作业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戴好安全帽和穿好缴械。杜绝出现边抽水边开展槽内作业。在清理淤泥的过程中,机械应该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另外也需要保证作业的平稳性。淤泥在清理之前必须要做好淤泥深度的探测工作,绝对不能在未了解淤泥深度的情况下进入到淤泥中,避免发生机械陷入淤泥中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的安全应该在堰体的附近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避免发生溺水等现象。

2.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在具体采用导流和围堰技术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第一,围堰平面的布置中要以工程的建筑轮廓为基础,综合考虑到工程周围的交通情况和整体排水情况,这样便于提前规划好材料的堆放位置。一般而言,基坑横向坡址和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轮廓不应该小于20m,基坑纵向坡址和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轮廓不应该大于2m。在具体布置围堰的平面时,必须要遵循选择好的导流围堰施工方案,结合工程的围堰类型和轮廓特点进行布置,只有遵守以上原则才能够使堰体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还能够使水利工程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第二,在围堰施工过程中应该按照设计的要求,把防渗体设置在静水位上方60cm以上,起到对围堰的保护作用。另外在围堰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水利工程所在位置的实际地理状况,综合考虑水利可能出现的涨高等现象。

3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发挥,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这将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导流技术是非常实用的保证施工环境的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导流与围堰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保证了施工质量。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施工地的各种客观因素,设计科学合理的施工导流方案,选择合适的围堰技术,有效加强施工的过程管理,从而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芮瑾.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6):60-60.

[2]邓洪.浅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J].水能经济,2017(9):292-292.

[3]窦维军.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159-161.

论文作者:崔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论文_崔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