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论文_李向阳,闫春梅,刘慧杰,赵寿华,谢红梅

李向阳 闫春梅 刘慧杰 赵寿华 谢红梅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 河北任丘 062552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科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病房2013年5-8月行剖宫产手术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9-12月行剖宫产手术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产科病房5名护士组成一个“爱心天使圈”,确立“提高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产科病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产科病房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应用品管圈活动后母乳喂养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早泌乳,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提高了专科护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降低了产妇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促进了产科病房的质量持续改进,真正达到了爱婴医院的标准。

【关键词】母乳喂养;品管圈;宣教;爱婴医院;

【中图分类号】R1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76-01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上而下自发组织的、有激情有精力的护理人员所进行的品质管理活动,应用品质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中的关键问题[1]。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倡导母乳喂养,并将每年8月第一周定为母乳喂养周,同年卫生部确定了每年5月20日为全国母乳喂养日。1992年我国在此基础上提出创建爱婴医院,并把母乳喂养达标率作为评定爱婴医院质量的基本和必要条件。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人工喂养的坏处已深入人心。然而随着近几年剖宫产率的提高,产后无乳、少乳及泌乳晚的发病率极高,受产科劳动强度大的影响,护理质量跟不上,23年来我院母乳喂养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任丘市区各医院分娩婴儿为9800余人,在我院出生婴儿为4300人,据不完全统计:产妇产后12小时内无乳者达76%,24小时无乳者达54%,48小时无乳者达32%。使得一部分产妇对母乳喂养丧失了信心,母乳喂养率达不到爱婴医院标准。尽管大多数新妈妈认为母乳喂养好,但现实情况远远低于预期,仅占58%。为解决长期以来产后无乳、少乳及泌乳晚的难题,促进母乳喂养的开展,并为我院爱婴医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低的问题,确立了以“提高产科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病房2013年5-8月行剖宫产手术200例,作为品管圈活动前,母乳喂养率为64%;选择2013年9-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200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两组在年龄、胎次、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1)组圈。2013年9月,产科6名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全部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一名主管护师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圈名为“爱心天使圈”,圈名意义是给母婴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天使,我们奉献着爱心、责任心,通过QCC泛出爱的光芒。并设立圈徽,圈徽意义是白衣天使圣洁的心,用爱心呵护每一位母婴,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2)选题。品管圈内成员对2013年5-8月剖宫产的母乳喂养情况、少乳及泌乳晚的原因及护理缺陷、患者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作出分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头脑风爆法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风险[2],最终确定“提高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为活动主题,并绘制甘特图拟定了活动计划。(3)设定目标。2014年母乳喂养率达到85%以上,圈内护理人员经过综合培训,掌握了良好的母乳喂养技巧,以良好的沟通能力,纯真的爱心和责任心,达到熟练指导产妇及陪护做好母乳喂养为目的。(4)原因分析。根据询问情况表明,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因素:产妇紧张、焦虑、疼痛等负性情绪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发生改变而心理应激会使乳汁分泌明显下降;新生儿早吸吮、早期皮肤接触落实不到位;哺乳因素:缺乏哺乳经验,母乳喂养方法和技巧掌握不正确,产后不能按需哺乳;加强宣教:产前未参加孕妇学校宣教,产后也未培训;剖宫产因素:术前紧张、术后疼痛、限制饮食,活动受限也给母乳喂养带来不便、使得产后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乳房、乳头因素:产妇乳头扁平、乳头凹陷、使婴儿不宜含接、均可引起婴儿哭闹,乳房肿胀影响了婴儿的吸吮。新生儿患病:新生儿患病时母亲紧张、会出现心理障碍、乳汁分泌减少,婴儿吸吮欲望减弱。社会因素:就业压力大、产妇未满产假就上班、不能做到按需哺乳,被迫人工喂养。制度落实:不允许推销奶粉、不误导;产妇饮食状况;陪护的认知能力;护理人员忙;患者信任度。(5)制定对策并实施: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全面提出改进的办法,定期召开小组会议,集思广益,一切围绕提高剖宫产母乳喂养成功率为目标,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并采取PDCA循环[3]。

1.2.2实施方法。(1)以孕妇学校为平台,做好母乳喂养的培训,增加依从性,做好入院及产后宣教,早期做好患者学会照顾新生儿的干预[4];(2)制定助产士及病房护士的培训计划,按照爱婴医院的要求,围绕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全面落实培训内容,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方法;落实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促进乳汁的分泌,按需哺乳;(3)做好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充分与病患家属沟通,增加信任度,鼓励剖宫产术后早下地活动,早进食水,促进乳汁的分泌,手把手教给产妇如何喂奶,正确的哺乳姿势;(4)做好饮食指导,记录初

乳出现的时间; (5)开展病患家属与圈内人员的座谈会,加强陪护者的健康教育,发放有关母乳喂养的宣传材料,评价患者及家属的掌握程度,确保宣传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决心;(6)对于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产妇,根据产妇情况尽早实施母乳喂养,对于乳头凹陷、乳头扁平的产妇引起的哺乳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

2 结果

成立品管圈活动后,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比活动前有很大的提升。见表

3 讨论

随着以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深入,为了保证护理的工作质量,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极其实用的品质工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提倡的育儿方法。但是有数据表明,我国婴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低于30%,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低于60%,到婴儿1岁时接受母乳喂养的紧占56%。这种母乳喂养状况令人担忧,多数婴儿因为吃不到母乳会发生一些疾病,自身抵抗力下降。针对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低的现况,我们运用品管圈活动,针对一项项原因,圈内人员挖空心思,齐心协力,有的放矢的解决了母乳喂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提高了圈内的凝聚力,使管理效率更高[5],经过努力,我院剖宫产的母乳喂养率由原来的64%增加到88.5%,乳房胀痛及乳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圈内人员很有成就感,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营造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实现了全年的零投诉。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含有多种极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及免疫物质,是婴儿出生后的最佳食品[6],是保障婴儿健康生长的黄金食品。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母乳喂养低的不合理状况,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信心,事实证明,品管圈活动已深入到护理工作中,挖掘了年轻医务人员的智慧,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将品管圈活动的成果提升,建立了患者回访中心,充分发挥了圈内护士的想象力,千方百计为提高产后4个月、6个月、1年的母乳喂养率而努力,今后继续为出院患者提供母乳喂养方面的帮助,真正体现爱婴医院不仅仅是对母亲的爱,还要体现对婴儿的爱,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 杨明莹,李佳,袁慧云,等.头脑风暴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76-1178.

[3] 刘珍军.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影响母乳喂养及早吸吮因素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9(26):548.

[4] 黎小红,黎文清.产母角色认同障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1):98-99.

[5] 梁美丽,谢伟红,陈雪峰,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患者亮红灯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4(10):24-25

[6] 陈淑芳,陈小荷,黄慧敏,等.品管圈护理模式对改善初产产妇角色转换状况母乳喂养知识及情绪状态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2):2244-2245

论文作者:李向阳,闫春梅,刘慧杰,赵寿华,谢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剖宫产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论文_李向阳,闫春梅,刘慧杰,赵寿华,谢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