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价值与路径分析-以灵山胜境为例论文

地方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价值与路径分析-以灵山胜境为例论文

地方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价值与路径分析
——以灵山胜境为例

韩宇昂,叶设玲,罗义静,刘 欣,刘仁意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摘 要: 进入新时代,宗教文化遗产保护思路正由“冻结”转向“活化”。将宗教文化遗产与旅游进行动态结合,既是一种有效的活态传承,也是宗教文化遗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在肯定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以无锡宗教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灵山胜境为例,通过对灵山胜境进行SWOT分析,探寻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宗教文化;遗产旅游;灵山胜境;SWOT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宗教文化遗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在探索其宗教文化并发展壮大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瑰宝,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包括宗教建筑、宗教音乐、宗教饮食文化、宗教神话传说等。宗教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贡献于世界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再现世界各大文明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重要载体[1]。重视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肯定宗教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的意义与价值,梳理当前宗教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寻找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有效路径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1 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对于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但不要冻结,我们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待文化遗产[2]。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化本就是天然耦合,合理的宗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能提升非遗的活态性。推进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之路是有效促使宗教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方式[3]。宗教文化的本质是人类生活长期积淀的产物,是融于日常生活和习俗之中的动态存在,“活态”是其本质属性,“旅游活化”与“宗教文化遗产”之间天然的“耦合性”便彰明较著[4]。简而言之,“活化”是对宗教文化遗产类项目的特殊保护手段,而旅游正是一种有效的活化方式,如何探索建立科学、可持续性的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之路具有重要的价值。

从850 hPa假相当位温场(见图2)来看,7日20:00有一高能舌由东南向西北伸向兴安盟。8日08:00高能舌继续向西北方向加强发展,范围有所扩大,假相当位温大值区西北上移至兴安盟偏东地区,中心值为76℃。从850 hPa的Ki指数(见图2)来看,在主要降水时段(7日08:00至8日20:00)全盟大部地区Ki指数在40 ℃以上。综合来看,前期不稳定能量不断积累,随着降水的产生,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到了9日08:00高能舌和Ki指数均减小[1]。

实现宗教文化遗产活化,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宗教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宗教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特色鲜明、内涵深厚、意境独特的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通过旅游形式对宗教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展示与传播,在地方旅游经济得到有效提升后又反哺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发展与宗教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使宗教文化的延绵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保持“双赢”。

宗教文化遗产融入旅游,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正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重要的文化休闲方式,也是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内建”的有效形式。正如旅游学者吴必虎指出,推动宗教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不仅具有更好地满足国民文化消费需求的作用,同时还肩负着推进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5]

2 无锡市宗教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现状:基于灵山胜境的SWOT分析

苏南地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庙宇文化遗产尤为如此,例如始于三国时东吴赤乌初年的崇庆庵,是市内历史最悠久的寺院;阳山镇的翠微寺曾派寺僧赴日本讲法,推动了我国宗教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清朝时期的崇恩禅寺,曾被乾隆皇帝御书“天下第一祖庭”。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祥符禅寺,它由唐右将军所建,1994年在祥符禅寺后小灵山上建造的88 m高的灵山大佛与九龙灌浴、灵山梵宫构成了“大”“奇”“特”3大奇观。2012年中国佛教协会宣布灵山作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

2.1 优势分析

年轻时骑车,我载着你,你载着风;如今,白发满头压马路,你左手,我右手。人世间的爱情,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

区位优势、客源稳定与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支持成为灵山胜境最佳的外部机会。灵山位于马山度假园区之中,依托苏南、长三角经济带,度假参观常年游客络绎不绝。交通是影响旅游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灵山占地广阔、周围干道宽阔,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出行便利,市内也配有旅游专线。同时,地方政府也重力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出台的《无锡市旅游业促进条例》《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支持性政策为灵山良好的发展保驾护航。

2.2 劣势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1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及用药分析…………………………………… 文元元,燕 丹(5·378)

2)专题要素,土地用途区、土地现状用途、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重要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项目名称及布局;

2.3 外部机会

地理风貌绝佳,引游人入胜。灵山坐落于马山自然风景区之中。地理风貌独特、山峦叠翠、群山相依,位于青龙山与白虎山之间,中间的“背山”因形似天竺佛教讲经说法的灵山故被玄奘取名小灵山。俯瞰灵山胜境,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与3.6万hm2的太湖相互映照,交相辉映。在江南鱼米之乡与“包孕吴越”的浓厚文化衬托下,灵山胜境愈发灵气逼人。

不同于流行文化的“快速性”与“娱乐性”,佛教文化内涵较为晦涩难懂,需要较长的接触与熏陶环境才能获得认同,佛教文化的认同群体缩减成为佛文化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以佛文化为主体的灵山胜境也必将面临此问题。无独有偶,灵山宗教文化遗产所面临的文化保护压力大、规模式发展未形成整体优势、修缮费用负担严重、与流行文化之鸿沟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于我国为数众多的传统宗教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之中。

2.4 面临威胁

我国宗教文化历史悠久,开发利用好宗教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增进对外开放和友好交流。因此,无锡地区需要统筹规划,整合地方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文化资源,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开发。

与传统宗教文化资源境遇相似,灵山宗教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文化保护压力大、规模式发展未形成整体优势、佛教文化继承发展困难的困境。灵山建成年代过于久远,且在近代与外界接触过于频繁,致使内部旅游景点维护修缮压力变大。其资源珍贵,修缮费用负担严重,这些均容易导致旅游资源的损坏,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同时,灵山景区的发展日趋单一,无法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难以将地区旅游资源连成整体共同发展。

宗教文化遗产与审美体验的高度融合。灵山胜境于唐朝贞观年间由玄奘法师与杭恽共同建立。重建于宋朝,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于近代再次重建复兴。历经千年文化沉淀,是真正的千年古刹。“五方五佛”① 中方佛: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大佛;东方佛:江苏无锡的灵山大佛;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天坛大佛;西方佛: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北方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大佛。 中方佛: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大佛;东方佛:江苏无锡的灵山大佛;南方佛:香港大屿山的天坛大佛;西方佛: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北方佛: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大佛。 的佛教理念为灵山大佛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建筑文化上,灵山大佛采用的青铜铸造技艺,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艺术精粹,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均享有崇尚地位。胜境中闻名的“九龙灌浴”则将佛教神话与人文景观相结合,营造出灵山佛文化的氛围浓厚,给游客一种置身佛教净土的直观体验。

3 无锡市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

灵山胜境所面临的外部威胁与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同类景点之间的竞争。灵山大佛建成后,在我国形成了“五方五佛”的新格局,藏传、南传、汉传3大佛教体系等丰富的佛教文化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但因同属佛教圣地的资源类型,所展现的文化底蕴也是与佛文化休戚相关的,在市场的选择中间不免产生了“同类”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竞争。二是周边旅游景区的发展,抢夺旅游客源。随着地方旅游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与地方政府“全域旅游”的推进,周边的景区也朝着“文化旅游”“休闲文化”及“地方文化遗产”的方向发展,这使得灵山胜境与其他景区的功能产生重叠,如惠山古祠堂群、拈花湾等,形成了同源竞争,导致旅游景区的同质化与旅游者的分散。三是宗教信仰自由与多样化带来宗教文化爱好者减少的局面。灵山胜境的主体观赏游客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表现出对宗教文化的漠视与边缘化。同时,外来宗教文化的涌入为佛教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对灵山景区也带来一定挑战。

(1)宗教饮食游。“民以食为天”,特色食物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文化载体。针对大量潜在的“美食型”游客,可打造“素斋游”旅游品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饮食产品,以优质的素食、糕点为主,打造堂食、DIY制作、售卖的一体化宗教饮食旅游产业,迎合当下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潮流,必将备受青睐,有效活跃宗教文化遗产。

(2)宗教养生与修行游。面对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等社会问题,宗教应充分发挥“静心”“养神”“修行”的文化特色,结合宗教文化开展养生与修行的“禅修式”旅游体验。此种宗教“禅修式”旅游体验居所应是原生的宗教文化的场所,一般都位于风景清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寺院或道观,即有山寺之宁静、有佛钟之悠远,也有养生之道的专业服务,让宗教文化资源成为“人山对话”“心灵家园”的最佳选择。

(3)继续发展宗教观光游。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为宗教观光游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更应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旅游可以是单纯的宗教文化体验,例如建筑艺术、宗教文化、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等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艺术内涵,可开发“禅茶”文化游、佛道教音乐游、祠堂建筑文化游、宗教文化讲座等,以满足除观光客之外具有学习、研究、审美体验需求的人群。此外,宗教文化旅游也可以是宗教仪式体验旅游,亦可以跟宗教节庆相结合,例如撞钟、念经、参禅等在宗教庙宇中进行佛教仪式体验等宗教节庆。总之,需整合多方资源、思虑多方需求,创新民众的参与方式、提升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活化”优良的宗教文化遗产资源。

1.5.1 提取DNA 将鱼体背、腹两侧及尾部肌肉200 g剪碎后使用DNeasy®Blood&Tissue Kit试剂盒对样本进行提取,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操作,所得DNA溶液作为PCR反应的模板。

4 结束语

“活化”是新时代对宗教文化遗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手段,而旅游则为“活化”的发展思维提供了有效的、可落地的实践路径。宗教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是双向的,相辅相成。一方面,宗教文化遗产在旅游活化的过程中激活生命力,以“活态”向世人展示;另一方面,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也因宗教文化遗产的注入而丰富了旅游文化内涵,拓展了旅游领域,绽放出新的升级。未来,如何探索建立科学、可持续性的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之路将是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志鹏.宗教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N].中国民族报,2010-08-17(01).

[2] 李江敏,李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之道[J].旅游学刊,2018,33(9):11-12.

[3] 冯霞敏.无锡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16-18.

[4] 吴必虎,王梦婷.遗产活化、原址价值与呈现方式[J].旅游学刊,2018,33(9):3-5.

[5] 吴必虎,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文化遗址旅游活化与传统文化复兴[J].旅游学刊,2018,33(9):6.

Value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Local Religious Heritage under Tourism Activation——Taking Lingshan as an Example

HAN Yuang,YE Sheling,LUO Yijing,LIU Xin,LIU Renyi
(Foreign Languages and Tourism Academy,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xi Jiangsu 214121,China)

Abstract: The protection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new era is steering from "frozen" to "activated". The dynamic combination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is an effective living inheritance and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ligious and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basis of affirm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he religious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activation,this paper takes the Lingshan scenic spot of Wuxi religious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as an example,and through SWO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religious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activation.

Keywords: religion and culture;heritage tourism;Lingshan;SWO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590.1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韩宇昂(1988-),男,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E-mail:3144960476@qq.com.

通信作者: 叶设玲(1988-),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休闲旅游、地方旅游文化。E-mail:598896522@qq.com.

标签:;  ;  ;  ;  ;  

地方宗教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价值与路径分析-以灵山胜境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