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消长的比较分析论文_张秀琴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427000)

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科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消长的比较。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为研究阶段,以某地区医疗机构内感染科医务人员4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否自愿接种分成观察组(351例)及对照组(70例);接种疫苗后12个月、24个月,统计分析血清抗体波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科医务人员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检测IgM抗体血清浓度及IgG抗体血清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而且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IgM/G抗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接种后12个月及24个月IgM/G抗体血清浓度及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感染科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抵抗力,但血清抗体自接种后呈下降趋势,建议加强血清抗体监测,并将甲型H1N1流感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计划中。

关键词:感染科;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

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具有潜伏期较长、影响范围大、容易爆发等特征,因此需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遏制疫情流行及传播。甲型H1N1流感属于新型呼吸道传染病,最早于2009年5月报告首例确诊病例[1],目前病例在全世界均有所分布,我国内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已经呈现季节性变化。据报道,2017年印度全国共报道34009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死亡病例1741例,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甲型H1M1具备高度传染性,及普遍易感性。疫苗是预防感染病最应有效、经济的方法之一,甲型H1N1也不例外,有助于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降低感染病暴发的可能性。我国于2009年10月在全球范围内率先研制出甲型H1N1疫苗,大量实践证实,该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适合在普通健康人群中大范围接种。但目前针对甲型H1N1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消长情况研究仍不充分,故为了解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消长情况,本次研究以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为研究阶段,以某地区医疗机构内感染科医务人员42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否自愿接种分成观察组(351例)及对照组(70例),分析不同时间点内体内血清抗体消长情况,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为研究阶段,以某地区医疗机构内感染科医务人员421例为研究对象,涉及医院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所,共计89所;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否自愿接种分成观察组(351例)及对照组(70例);观察组351例中,男154例,女197例,年龄23-58岁,年龄平均(38.85±10.21)岁,工作年限1-28年,平均工作年限(7.49±2.66)年;排除鸡蛋、卡拉霉素、疫苗任意成分过敏者,吉兰巴雷综合症既往病史,呼吸道感染、体温过高、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及重症者,神经系统疾病发作期,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70例中,男154例,女197例,年龄24-56岁,年龄平均(39.13±10.46)岁,工作年限1-29年,平均工作年限(7.11±2.28)年。对比两组工作人员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0.05。

1.2方法

1.2.1人员培训

所有工作人员均在研究开始前参与统一培训工作,邀请资深呼吸道感染病防控资深从业人员、资深医师及护士、疫苗生产企业讲师等担任培训讲师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甲型H1N1病毒、传染性、流行病学报告,甲型H1N1流感疫苗防疫目的、主要成分及不良反应,人际沟通技巧、科研实验设计内容及技巧等方面内容;培训后统计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研究。

1.2.2方法

观察组均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国药准字S20090017,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规格15μg/0.5ml/瓶,人均单次使用剂量为0.5ml,包含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15μg);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观察组人员接种疫苗前、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抽血检测IgM抗体血清浓度及IgG抗体血清浓度;甲型H1N1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由南京金益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货号JEB-12178,规格48T/96T,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检测抗体;450nm波长下cut off值≥0.504(IgM)、0.701(IgG),可判断为检测阳性,否则为阴性。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经(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当 ﹤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同时间点IgM抗体血清浓度及IgG抗体血清浓度比较

观察组感染科医务人员接种后12个月、24个月检测IgM抗体血清浓度及IgG抗体血清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几十年以来,传染病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比如2003年肆虐全国的SARS疫情,以及最近几年间断出现的流感疫情等,均为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对疫情进行监测,其原因在于医疗卫生设备及人员相对不足、通讯相对落后、疫病防控人员处置能力不够,很容易造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代表的传染病的广泛传播及流行,因此需要加强疫情监测,扩大疫苗接种人群[2]。而甲型H1N1目前体现在季节流行性,而且其甲型H1N1病毒已经成为流感病毒主要毒株,故需在现今易感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疫苗接种率[3]。

感染科工作人员是临床机构疾控工作的主力军,而且经常与甲型H1N1感染者接触,故需加强其对甲型H1N1的抵抗力。故本次研究选择感染科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通常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抗原初次接触时可产生免疫应答,接触人员体内多生成IgM抗体,再次接触可产生IgG抗体,前者维持较短、浓度相对较低,后者则相反[4]。据文献报道,接种甲型H1N1疫苗后30-40天左右能够检查出IgG抗体。目前,有文献报道,接种疫苗后抗体随时间推移而成下降趋势。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感染科医务人员接种后检测IgM/G抗体血清浓度接种后12、24个月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组内数据差异较大( ﹤0.05),而且接种后12、24个月IgM/G抗体血清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05),但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支持上述观点。

总之,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感染科医务人员对甲型H1N1流感的抵抗力,但血清抗体浓度及阳性检出率自接种后呈下降趋势,建议加强血清抗体监测,并将甲型H1N1流感疫苗纳入常规免疫计划中。

参考文献

[1]刘水.北京市怀柔区2010年普通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监测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4):59-60.

[2]陈艺韵,鲁恩洁,李铁刚,等.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人群的血清抗体[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4):365-367.

[3]冉光.57例血清流感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40-141.

[4]刘继艳,王亚丽.2010年开封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3):370-372.

论文作者:张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感染科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消长的比较分析论文_张秀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