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来源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策略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策略——基于生源的角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源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成人论文,角度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44(2006)05—0056—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于提高劳动者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自身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教育形式呈现多样化。截至2005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了436.07万人①。但进入21世纪以后,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有大幅下降的趋势,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普遍出现生源紧张的局面,不少高校遭遇一些专业招不满而无法开班的窘况。所以,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问题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当前最为严重和最为紧迫的问题。下面,本文结合实际,谈谈成人高教的生源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情况分析

1.以前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生源

我国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起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整整10多年,这期间至少有一代人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的机会,文革后社会上积压了大量渴望知识、渴望受更高教育的人员,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当时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各类成人高校的兴办给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知识和学历的需求,为改革开放之初极度缺乏人才的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当时由于考生很多,生源很充足,要进行严格的入学筛选考试,而且录取率很低,1986年实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录取率一般在30%左右,所以成人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

2.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情况分析

1990—2005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如下图所示(2003年未招生)。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进行了调控。从图中可以看出,1991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得到控制;1992年,开始加速发展,招生数达到59.17万人,比上年增加12.62万人,增长27.11%;1995年,招生数量略有下降,此后以平稳的速度缓慢递增。进入21世纪,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快速增加。2000年,招生人数为156.15万人,比1999年的115.77万人增加了40.38万,增长34.88%;2001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195.93万人,比上年增加39.78万人,增长25.48%;2002年,招生222.32万人,比上年增加26.39万人,增长13.47%,招生规模达到高峰。但是近两年呈现了下降趋势,2004年,成人高等教育共招生221.16万人,比上年减少1.16万人;2005年,成人高等教育共招生193.03万人,比2004年减少28.13万人,下降12.72%。部分院校从经济利益出发,为确保招生规模,采取降低录取分数线等措施,虽然留住了生源,却使成人高等教育走入了新的困境。

造成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经过二十年的成人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尤其是前几年成人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原来的一代知识断层基本上已被填平,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已完成;第二,学习渠道拓宽、增多。一方面,近几年来,全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加上高职院校、民办院校、二级学院等迅速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录取率逐年上升。2004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其中高职(专科)237.43万人;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04.46万人,比上年增加57.12万人,增长12.77%②。这样,就使得原来可能进入成人高等教育的高考生进入了普通高校。另一方面,社会上各类职业教育、岗位培训、专业证书等的招生也使得报考成人高教的人数下降。第三,学校教学管理有所松弛,教学质量有所下降,成人高等教育文凭的“含金量”降低,社会上对成人教育文凭不太认可,严重影响了人们报考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第四,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成人高等教育应向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岗位教育、职业资格培训、新知识培训等全方位发展的目标还未落到实处,目前仍以学历教育为主,而且普教化严重,办学模式比较单一;办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不能及时根据市场调节,也就是说,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没有很好的与社会协调发展,没有很好的体现成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广泛性、多样性和终身性的特点。

二、探索开拓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新途径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减少,生源萎缩,使得成人高等院校的发展面临“瓶颈”,甚至有人怀疑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事实上,从统计数字来看,即使这两年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呈现下降趋势,但也存在相当数量的考生,这几乎占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半壁江山。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高等教育中统招生和成教生人数各占一半。中国适龄人群中接受大学教育的只占20%,美国达到了80%。美国拥有大学4000多所,中国只有2000多所。美国人口约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大学数量却是中国的两倍。也就是说,中国要达到美国的高等教育规模需要一万多所大学。可见,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有存在的必要。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明传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目前仍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因此可以说,成人高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正处在十字路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改变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状态关键是转变思想观念,成人高等教育要改革创新,开拓成人教育生源的新领域。

1.将专科学历教育招生对象的重心转移向外来务工人员

成人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历补偿教育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加上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城市中高考入学率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专科层次的大规模扩招,青年人中多数能在普通高教中完成专科学习。这样一来,有些人认为成人高教学历体系中的专科层次就可有可无了,应该将学历教育的重心转到本科和研究生层面。这些看法有失偏颇,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中不仅仅只有原住民,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正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而要完成转变,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这个进程中,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2003年,我国农村出外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300万人,在今后的几年中,每年将以600万人的速度递增。从现在起,到2010年前后,全国范围将有2亿左右的原“农业户籍”的“农民工”改变户籍身份,落籍城市,成为新一代城市居民。有关调查表明,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外来工还在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外来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仅仅依靠政策支持、国家财政投入来增加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整体收入,使他们尽快适应城市新的生活,显然困难重重。根据国内外的教育经济学实证调查研究表明,个人收入与所受教育高度正相关。大量出身农村、获得大专以上学历留在城市工作的人与城市同等教育水平的市民的收入相差不大,但那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直接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的收入与之相比却相差很多。所以,农民工若要获得长期的职业竞争力,仅仅依靠几个月的技能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处在当今信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旦经济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动,仅仅通过简单培训获得一些基本职业技能的亿万农民工肯定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适合农民工长期职业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虽然现代社会企业更注重个人的知识、技能等内在实力,但不可否认,学历和文凭仍然是一块很重要的“敲门砖”。因此,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为成人高教提供了充足的潜在生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华东师范大学农民工教育研究团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现代工厂区的农民工,他们中有不少人是高中或中专毕业,他们不满足现状,希望能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但受到了一些因素的阻碍:工作时间太长、严重缺乏城市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信息、学习地点距离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太远、学费支付能力比较低、教育机构不能提供真正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发展的教育等。因此,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应加大改革力度,如在外来务工者中,尤其是在远离中心城区的现代工厂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加强招生宣传,以便把信息打通,使他们了解成人高等教育;根据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开发新的教育模式,以利于他们学以致用等。

2.逐步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

1980年,为了解决成人高等教育盲目招生,从而保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原国家教委决定从1986年起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由国家教委审定各地最低录取分数线。这一措施有效扭转了成人高等教育盲目发展的势态,对于加强成人高教的宏观管理,保证新生的入学质量,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生源数量下降,为了确保招生的规模,成人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高升专满分450分,有些地区最低分数线才100多分。照此趋势,成人高考不能真正保证入学质量,也使成人高等教育逐渐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逐步开始了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其中,“预科生”、“往届生”、“资格生”的政策,对成人高校的招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开放入学”的呼声很高,但这究竟是否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是否适合成人高教目前的办学模式?“开放入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还需进一步探讨。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的条件下,成人高教招生制度不能实行“一刀切”,应该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突破单一招生模式,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改革招生制度。例如,对于高中普及率高的地区,可以采取开放入学,但要严格控制毕业质量关,即宽进严出;对于高中普及率低、又急需培养生产骨干的地区,可以经过补课、考核,再进入成人高校学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保证成人高教的质量。同时必须改革考试科目。现在的考试科目类似于基础教育的文化课考试,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因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可以针对成人文化知识特点,开发适合成人特点的考试内容,以更好的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3.积极开展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工业化时代,高科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和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要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今后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量必将会越来越大,主动要求学习的人必将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大大拓宽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市场。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在1998年所进行的问卷就已经表明:“从业人员普遍要求参加继续学习,有65.8%的人有自费参加学习的打算,人们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拓宽知识的视野、提高学历层次,人们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无论哪一类型的继续教育都有广阔的市场,无论什么学历的人,接受专业技术培训的需求都很高,占‘有学习打算’人数的57.6%。而希望进行‘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的占40%以上,希望接受‘继续工程(管理)教育’和‘以丰富业余生活为目的的教育’的均占到20%以上”。由此可见,广大成人普遍希望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改革,从单纯注重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并重转变,落实非学历教育在成人高教中的地位。根据现有的师资、设备等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在注重中低层次的教育培训的同时,兼顾中高层次培训,并逐渐向中高层次转移,突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培训。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②招生数据均来自《2000—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标签:;  ;  ;  ;  ;  

从学生来源看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策略_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