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德育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赵润

讨论德育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赵润

(保山曙光学校,云南省 保山市 678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不仅关注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上,还注重对学生的思想价值、道德情操进行熏陶,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新课改以来,学校教学的展开越来越关注在德育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德育问题;语文;教育教学

引言:

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价值。语文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科目,是学生知识学习、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学科教学的展开对于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渗透,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成为德才皆备的社会需求型人才奠定基础。

1 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思想渗透的意义

1.1提高学生感受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是利用字、词、句来对情景、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只有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文字意义,才能对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和学习。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单项知识传输,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促进学生对语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深刻地理解和学习。德育理念下,教师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将更多的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留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如,在德育教育理念下,教师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的联系生活经历对文字内容进行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感受文字的能力。

1.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

语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体,其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进行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一方面是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形成,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思想观念是学生行为方式的一种直接引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德育内容,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育时,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利用良好的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进行熏陶,促进学生优良思想观念形成。另一方面是学生良好情感价值的形成,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情感价值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项因素,对于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的情感往往胜于理智。语文教学中教师融入德育观念,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给予学生更多心灵上的鼓励与支持,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情感道德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

1.3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

语文作为我国的语言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教育内容,需要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挖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进德育理念,将爱国知识融入进课堂教学中,是对课堂教学价值的一种升华,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家国情怀的形成。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爱国知识,教师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如,教师在讲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引进当时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辱意识,促进学生良好爱国意识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策略

2.1 利用优美语文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语文课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育专家从千万文库中精挑细选而出的,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分析每一篇语文课文,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每一篇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情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沁园春·雪》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句子进行朗读、分析,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学生在朗读这一句时,可以感受那种冰封万里、白雪纷飞的孤寒与冷峻,促进学生对环境进行感触。“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几句诗句引经据典,是一种写作手法,瞬间将整篇文章进行了丰富,值得学生进行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是整篇文章的思想升华,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以及成为了过去,未来建功立业的人,还看今天的人们。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文章进行分析学习,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

2.2 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其中不仅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涉及很多先进的思想道德知识,是语文课本无法涵盖的。教师在展开语文教学时,引进德育教育思想,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价值,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利用知识导入的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导入一般指教师在新课展开前,巧妙的进行问题设置、情景设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对情景进行感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熏陶。例如,教师展开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前,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一些圆明园建筑背景、建筑风格及被毁灭后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前导入阶段给学生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圆明园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促进学生良好的爱国思想情感形成。

2.3 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意识

新课改的不断推行,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对知识进行培养,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德育理念下展开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促进教师积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观念,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知识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在这个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促进学生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 总结语

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问题渗透,是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语文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知识,是对语文学科教学价值的一种升华,能够提高学生感受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一是利用优美语文文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价值,教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可以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二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语文中蕴含了大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很多是语文教材中所不能包含的,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的课文的思想情感进行理解。三是展开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意识。教学活动的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践进行联系,提高了语文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琳.浅谈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21-21.

作者简介:赵润(1986.01-),女,云南保山人,本科学历,中教一级,保山曙光学校,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赵润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讨论德育问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赵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