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论文_丁洁洪燕苏艳

丁洁洪燕苏艳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药剂科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11-2012年归档病历中15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结果: 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预防性用药8882%;其余均为治疗性用药。联合用药二联应用比例较大, 二联用药107例为704%。合理应用抗菌药物27例(178%),不合理应用125例(822%),其中术前未用抗菌药物115例(757%),术后预防用药疗程平均为46。结论: 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加强监管,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5102

 阑尾炎切除术是一种腹部外科的最常见手术,由于此类患者数最多,具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代表性,通过对该病种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找出外科在抗菌药物方面需改进之处,为了解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2011-2012年共152例阑尾炎切除手术病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1-2012年普外科病区出院的全部阑尾炎手术病例共152例,分别是急性阑尾炎伴穿孔9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5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6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2例,慢性阑尾炎29例,全部患者均有血、尿、便常规及病理诊断检查,部分患者作了腹部B超等检查,几乎全部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均升高。

12方法: 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专门设计好的调查表中,并对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号,入、出院时间,手术名称,住院天数,抗菌药物名称,剂型,用法用量,术前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情况,有无切口感染等。抗菌药物按照《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5版)进行分类。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治疗应用的判断以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为标准。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的152例手术患者中,男79例,女73例,年龄7-76岁,平均年龄356岁,住院时间2-18d,平均71d。Ⅱ类切口中,愈合类别为甲级患者128例(842%),为乙级患者2例(13%)。Ⅲ类切口中,愈合为甲级患者21例(138%),为乙级患者1例(07%)。无死亡病例。

22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152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属于预防性用药135例,占8882%,属于治疗用药17例,占1118%,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7大类24种。主要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有29例在静脉输液疗程完毕后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序贯方法)。有部分患者在治疗中不止一次更换药物,并更换多种药物,因此,总用药例/次数高达385例次,预防性用药中27例术前05-2h或术前1d内应用,而术后预防性用药的平均用药时间为46d,治疗性用药中均应用至患者体温、白细胞指数恢复正常2-4d,甚至有9例直用到病人出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详见表1。

表1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3讨论

在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但不合理应用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还可能直接导致药源性疾病,药物毒副作用加剧,细菌耐药增加,及患者二重感染的发生[2]。

阑尾炎切除术属Ⅱ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针对G-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据文献推荐,对阑尾切除手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加硝基咪唑类最适宜所谓预防用药。硝基咪唑类对厌氧菌有较好的作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广谱青霉素对G-性菌有较强的作用[3],选用基本合理。但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则有级别过高之嫌。另外,氟喹诺酮类药物近年来被作为保护性应用的抗菌药物,其在皮肤组织中浓度不高,且不断有肌健断裂,QT间隙延长等严重不良反应报道,因此,该类药物一般不宜作为预防性应用[4]。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由于其不良反应一般不推荐作为首选。如需要用,必须遵循短程用药原则,不应连用多日,有16例(105%)使用阿奇霉素作为预防用药,一般来说,临床上使用杀菌剂而不用抑菌剂预防感染[3]。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抑菌剂,因此,阿奇霉素不宜用于预防感染,属于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

在本次调查的152例患者中,有108例(711%)和38例(25%)应用了甲硝唑和替硝唑。甲硝唑,替硝唑是常用的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抗厌氧菌活性,硝基咪唑类药物在腹外科有滥用趋势,应加强具有抗厌氧菌活性药物(如克林霉素等)的应用,以减缓厌氧菌对硝基咪唑类药物耐药性的出现。

总之,我院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部分抗菌药物应用起点偏高,随意性更换药物以及药物联用方式不当等问题,需加大干预力度。同时建议:⑴医师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知识的学习;⑵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监控力度;⑶临床药师有责任有义务积极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医院整体合理用药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张志清.国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实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可行性与难点[J].中国药房,2004,15(12):708710

[3]撰写协作组.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Ⅱ[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52554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3):15941596

论文作者:丁洁洪燕苏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  ;  ;  ;  ;  ;  ;  ;  

152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论文_丁洁洪燕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