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白琼

局麻药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白琼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150000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局麻药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并对其实际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局麻药的合理化应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患者的伤害,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局麻药;周围神经;毒性;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82.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24-01

局麻药是局部麻醉药的简称,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药品,能够在用药局部位置产生可逆性,阻断用药者的感觉神经冲动发生于传递,能够在用药者保持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引起局部组织痛觉消失。就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局麻药对患者的周围神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在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对局麻药的毒性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和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1 局麻药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分析

1.1局麻药的周围神经毒性与其浓度、手术及体位、器材

以在体或离体动物模型为基础对局麻药的神经毒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局麻药对神经损伤程度呈现出浓度依赖性,也就是说,局麻药浓度越高,其损伤程度越重。神经阻滞后并发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病例显示,高浓度局麻药与感觉既运动功能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蛛网膜下间隙阻滞。常规浓度下的局麻药极易引起神经细胞水肿、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分布失衡以及动作电位紊乱等情况,从而导致神经运行与感觉功能运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种情况下,少数损伤可以再数小时内火数天之内恢复,但是少数恢复时间相对较长,有的甚至呈现出不可逆性。

局麻药浓度及比重与其神经毒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15% 比例左右的葡萄糖对神经细胞结构域功能并不会产生影响,其比重明显高于较大比重的局麻药,可见神经毒性与比重之间并未存在着绝对的关系。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局麻药剂量相同时,其容积更小,浓度更高的局麻药更容易对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伤。就经椎管内给药还是周围神经阻滞的情况下,高浓度的局麻药的神经毒性要明显大于低浓度的神经毒性,那么在蛛网膜下间隙用药的过程中,不能够单纯以小容积、高浓度的局麻药调节来调节用药比重。在此基础上,实际用药过程中应当对局麻药的用药禁忌进行明确,尽可能降低神经毒性的发生几率。

在前瞻性大样本神经阻滞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可以发现手术中神经毒性的发生率通常比较高,主要与体位、器械过度牵引、挤压神经、术后暂时性或长时间神经功能损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判定,神经受到机械性牵张或压迫后对局麻药毒性具有高度敏感性,其内在机理极易与机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局部血液供应失调,甚至导致生化环境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神经电生理出现紊乱。相关动物实验与临床大样本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表明,受损神经分布范围与导管留置的脊神经阶段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并且没有发现导管流质的脊神经节段会增强局麻药神经毒性。

1.2局麻药神经毒性的易损伤部位及路径分析

局麻药主要通过硬膜外间隙来进行给药,那么脊神经可以看作是药物易于积聚、沉淀的部位,能够对神经阻滞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可以将其看作是硬膜外间隙局麻药应用时期神经毒性的易损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在鞘内对据麻药进行有效应用时,应当明确其神经毒性的作用特点,确保脊神经前根或前角免受其神经毒性的作用,并且一旦局麻药浓度过高,会导致脊髓背侧白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极易对用药者的运动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尽管实际用药过程中,用药者仅限于感觉功能的损伤,且持续时间较短,呈现出一定的可逆性,但是高浓度的局麻药会对用药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1.3局麻药神经毒性对神经细胞电生理学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通过相关学者对人体进行研究可知,局麻药的浓度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其对通道电流的影响,也不会改变通道动态结构,初级感觉神经元对局麻药的作用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临床治疗过程中,局麻药的神经毒性会产生不可逆性神经运动与感觉功能损伤,并且容易波及到初级感觉神经元,因此在临床医学中,感觉功能受损的情况比较常见。

2 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与症状分析

椎管内与周围神经阻滞后,局麻药神经毒性发生率与药物种类、阻滞部位与方法有关,且症状程度不一。临床上应用连续蛛网膜下间隙阻滞有可能并发CES。重比重局麻药在蛛网膜下间隙分布范围窄,阻滞平面在腰2以下,使过多的药物集中在终池,亦可增加CES的发生率。周围神经阻滞与神经损伤发生率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发生率高,尤其在特殊体位下手术更为显著。有一组病例报道其发生率为16 %,其中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8 %,臂丛神经20%,腰散神经根16%。可表现为单一感觉或与运动功能共同受损,程度不一,在神经损伤的病例中19%可发展为永久性。其首要病因为局麻药神经毒性,罗哌卡因的神经毒性在局麻药中最低,局麻药混合肾上腺素行周围神经阻滞增加其损伤发生率。其次为体位或器械对神经压迫或牵拉等机械性损伤,同时提高了该神经对局麻药毒性易感,此类机械性损伤亦可发生在全麻状态下,手术直接创伤亦为原因之一。

3局麻药对周围神经毒性的防治措施

就当前局麻药的临床应用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医学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并没有特异性的药物来对局麻药的周围神经毒性进行科学化防治,那么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防治措施来对局麻药毒性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减少对患者身体所造成的伤害。

在脊髓与神经血液供应失调且神经病理出现损伤的情况下,不应当采用神经阻滞的方式来开展临床工作,应当以麻醉的方式来对神经毒性的发生进行科学化控制。在满足手术各项要求的条件下,应当对局麻药的浓度进行科学化选取,必要情况下可以适度增加容积以降低局麻药的实际浓度。那么在通常情况下,最好避免采用单侧腰麻及鞍麻,避免患者出现蛛网膜下间隙内局麻药分布异常情况而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一旦患者椎管内与周围神经出现阻滞时,应当避免使用混合肾上腺素。阻滞平面的控制应当在腰2以下,以切实维护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一旦手术中增加神经张力的体位以及手术牵拉神经等,应当在选择该神经阻滞的基础上,充分做好监控和防范工作,切实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4 结束语

就宏观层面来看,局麻药神经毒性会对用药者的感觉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统计学资料显示,神经损伤中有不到20%的用药者的功能损伤为永久性。那么在局麻药的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当结合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以及用药者的身体特质,来对据麻药的浓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用药者的感觉功能损伤,维护用药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徐欢,王祥瑞,苏殿三.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的神经毒性[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11(01)

[2] 范玉莲. 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反应的抢救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 2011(02)

[3] 王昕辉,赵国梁,易红蕾,龚政,朱佳丽,熊源长. 拉科酰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04)

论文作者:白琼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局麻药对周围神经的毒性及其临床意义论文_白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