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现状的原因探索及建议论文_傅叶淼

儿童歌曲现状的原因探索及建议论文_傅叶淼

(浙江省诸暨市岭北镇中心学校,浙江省 诸暨市311800)

摘要:本文是对儿童歌曲在幼儿园和小学中的现状的原因探索及建议。首先分析影响调查结果的原因和背景。依次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审美心理特点、歌曲本身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强化和模仿等。然后,对儿童歌曲偏好的现状进行了理论思考和分析,讨论了影响儿童歌曲偏好的因素最后,针对现状对幼儿园或小学、家庭和社会其他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儿童歌曲;儿童文化

【正文】

对于儿童而言,儿童歌曲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儿童的思想、感情、观念及他们眼中的社会生活。优美而又具有进步意义的儿童歌曲,通过美的内容及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少年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当他们在唱或听《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时,就会自然地唤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决心;而欢快活泼的《一分钱》则会引发少年儿童对拾金不昧精神的赞颂。

但是近年来,随着流行歌曲商业运转的加快,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占据了孩子们的音乐空间。虽然在课堂上、在有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中仍然唱着被推荐的、首肯的歌曲,但在他们的课余音乐生活中,流行歌曲才是主流。儿童们对流行歌曲的迷恋程度,简直让人吃惊。

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那些曾经让一代代少年儿童百唱不厌的歌曲,那些动听并伴随少年儿童成长的歌曲,如今还有哪些会回响在耳边、回响在校园呢?所以,如何引导儿童走出儿童音乐教育的误区,分析研究儿童歌曲的现状,为少年儿童创造美好的音乐环境,写出美妙动人的歌曲,使他们能在美好的音乐陪伴下茁壮成长成为当务之急。

一.原因分析

1.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审美特点

对于儿童来说,可以舒适的欣赏和唱歌是美妙的事情。由于儿童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天真活泼的个性就要求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要搭配和谐、相得益彰,所表达的感情充沛、真挚、贴近儿童的生活体验。儿童在欣赏和歌唱时听觉上美的享受,能够完全投入其中、畅想遐思,达到忘我的境界。比如说,此次调查发现“吉祥三宝”和“洗刷刷”都具有欢快活泼,能够引起儿童在审美情趣和感情态度的共鸣的特点,理所当然的,它们就能成为如此受欢迎的歌曲。

2.歌曲本身的特点

从对儿童的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儿童都喜欢流行歌曲。而喜欢必然蕴涵着对流行歌曲的肯定的审美判断。有的儿童是因为听得多了从感情上接受了流行歌曲,认为流行歌曲确实好听;有的儿童则是盲目的跟从成人或同伴,盲目选择。这两种情况下儿童对流行歌曲的选择都是受到了歌曲以外的因素的影响,这难免会对儿童的审美判断造成干扰。儿童从对流行歌曲从听得多到接受,儿童会逐渐改变自己原有的审美判断模式,认为流行歌曲这样的歌曲才是美的,才是好听的。

3.大众传播的特点

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无论在城市农村,街头巷尾,家里家外,人们都可以轻松的得到各种各样的新闻、科学及娱乐信息。儿童之所以喜欢大众传播媒介所播放的流行歌曲除了有歌曲本身的特点以外,更重要的是儿童对它们的选择的机率很大。例如动画片,动画片是儿童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可得性也很高,所以儿童对动画片歌曲的选择的机率也就很高。

二.建议

1.提高创作队伍的素质,提升作品质量

“每一个从事儿童文学的作者都应该考虑到读者的一切特点,否则,他们的书就成为无所用之的、儿童不需要、成人也不需要的书了。”(高尔基语)儿童歌曲创作也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儿童歌曲的歌唱对象是由不同年龄、性别、智力、个性、文化背景的孩子们共同组成的一个群体,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品质特征,深入地体验他们的生活,认识各个层次的儿童的需要、特点和差异,站在时代的至高点,创作出适合儿童的喜闻乐唱的歌曲。这就要求每一位创作者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习政治、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入生活、熟悉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洞悉儿童心灵的奥秘,敏锐地感受纷纭驳杂、丰富多彩的生活,并将其转化、升华为富有强大魅力的艺术作品。

2.创设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音乐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在家庭中,尤其是当儿童在场的时候,要经常播放一些优秀的国内外儿童歌曲和其他类型的各种歌曲,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熏陶。比如早上起床时播放轻松活泼的歌曲,可以提起儿童的精神;晚上,孩子回到家,可以选择温柔舒缓的音乐,使孩子一天的疲劳得到缓解和释放;夜晚,孩子睡觉时,则可以选择摇篮曲帮助孩子更好地入睡。

3.创设良好的学校音乐环境

学校在选择歌曲时要结合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国内的优秀儿童歌曲为主,辅以多元化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类型的优秀歌曲和作品。还可以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活动内容的安排,为儿童选择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歌曲和音乐。如:民歌、爵士乐、乡村音乐、古典音乐、摇滚乐等等。

4.注重教师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和儿童歌曲的教授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儿童音乐教育和儿童歌曲的现状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5.给大众媒体和社会的建议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多元文化的交融,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高度发展和迅速普及,今天的流行歌曲和歌手对儿童这块天真纯洁的领地有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儿童和儿童文化的变异。所以大众媒体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净化社会的人文环境,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结语

法国的艾德加•莫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理论,包括科学理论在内,并不能穷尽现实和把对象关闭在它的认识范式里。它注定是开放的,也就是说是未完成的、不充分的,从而向不确定性和未知的事物敞开着。正如本文所提出的这些见解和想法,是否真正能改变儿童歌曲的现状,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证明。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共同目的都是要意识到儿童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儿童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乐活动中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美化和丰富孩子的心灵,让音乐真正走进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的生活充满音乐。使音乐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终身需要,最终达到儿童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2]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卜卫《大众媒体对儿童的影响》[M].新华出版社2002年7月版

[4]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5]涂建华《流行歌曲的流行病》[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第9期

[6]万秀媚《中国音乐教育与流行歌曲的探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0年第1期

[7]Leon Dallin Techniques of Twentieth Century Composition --A Guide to the Materials of Modern Music[M].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Third Edition Page55-56.

作者简介:傅叶淼(1987.10-),女,浙江省诸暨市人,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傅叶淼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  ;  ;  ;  ;  ;  ;  ;  

儿童歌曲现状的原因探索及建议论文_傅叶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