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论文_尹美彬,石秋环,刘凤英

哈尔滨市道外区第二医院乳腺扫描室 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乳腺增生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通过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来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乳腺增生组织和结节灰影基本消失,透光性均匀,表浅血管正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能有效减轻或者消散增生组织和结节,让血管再分布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利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来评价疗效。

关键词:近红外线乳腺扫描;中医辨证;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

乳腺增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中青年妇女中比较多见,大部分患者年龄都超过30岁。乳腺增生属于中医的“乳结”、“乳癖”范畴[1]。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本研究通过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45例中医辨证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了评价,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乳腺增生病患者90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7.2±2.1)岁。全部患者均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的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乳腺增生病可疑恶变患者、乳腺增生病合并乳房肿瘤患者、未按规定服药不能判断疗效的患者、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征、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根据《中医外科临床实践》中关于乳癖的辩证分型,将乳腺增生病分成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和痰瘀凝结型。根据辩证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煎服,每天1剂,连续服用两个月。肝气郁结型:用逍遥散合加味金铃子散加减,主药为青皮、柴胡、淫羊藿、延胡索、川楝子、玄参、香附、白芍、全瓜蒌、肉苁蓉以及生甘草;冲任失调型:用二仙汤加减,主药为淫羊藿、肉苁蓉、仙茅、天冬、熟地、鹿角片、香附、郁金;痰瘀凝结型:用蒌贝散、桃红四物汤加减,主药为当归、川芎、茯苓、白术、柴胡、姜半夏、牡蛎、郁金、白芥子、贝母、桃仁等。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患者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和镇痛剂,全部根据要求剂量服用,连续服用2个月。

1.2.2红外线乳腺扫描方法

扫描要在暗室中进行,患者取坐位,将双乳充分暴露,上身前倾含胸,两手自然下垂。然后利用红外乳腺检查仪进行检查。

1.3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新编中医外科临床手册》中乳癖的疗效标准,同时综合临床各证型乳腺红外线表现来制定。痊愈:患者乳房疼痛和肿块消失,红外线扫描乳腺透光好、均匀,乳腺增生组织和结节灰影消失,血管正常;有效:患者乳房疼痛缓解,肿块缩小,红外线扫描乳腺透光一般、欠均匀,乳腺增生组织和结节灰影缩小,好转,病变周围血管减少;无效:患者乳房疼痛没有改变,肿块并没有缩小,红外线表现可见结节灰影团,病变周围血管增粗、增多。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果如表1。

3 讨论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只是辨其病,因为病因是性激素发生紊乱导致,所以基本上采用三苯氧胺类激素治疗,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而且疗效也不理想。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不容易接受。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不仅辨其病,而且讲究辨证,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也好,患者更容易接受[2]。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电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是根据人体软组织能对红外线进行选择性吸收,通过红外线源探头扫描乳腺组织,经过红外线摄影取像,在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组织图像[3]。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期间需要多次复查乳腺彩超,所以费用较高,而电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操作简单、无创、可重复检查、价格低,不仅能对乳腺疾病进行体检筛查,对诊断乳腺肿瘤也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能有效减轻或者消散增生组织和结节,让血管再分布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利用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来评价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勇.彩超在化痰散瘀为主综合调理脏腑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中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2]时萌萌.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综述和病例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吴彦岚.乳腺增生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论文作者:尹美彬,石秋环,刘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对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价论文_尹美彬,石秋环,刘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