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洋开发战略构想_海南岛论文

海南省海洋开发战略构想_海南岛论文

海南省开发海洋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省论文,海洋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域总面积33942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深200米以浅的大陆架面积832580平方公里(含海南岛74705平方公里、西沙群岛39164平方公里、南沙群岛706800平方公里、中沙群岛11911平方公里)。它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将潜在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产业的经济优势,是振兴海南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本文从国土经济学观点对海南及海洋开发的战略问题作些探讨。

一、“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

1988年建省时,全省海洋产业的产值为7.26亿元人民币,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2.48亿元的10.02%;1990年海洋产业产值增加到15.70亿元,在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至16.52%。1990年全国海洋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48%,比海南省低了14.04个百分点。可见,海南省海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一定地位。但是,按1990年单位海域面积和海岸线长度的产值计算,海南省分别为764元/平方公里和87万元/公里,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600元/平方公里和243万元/公里。说明海南省海洋产业的开发层次和生产效率之低,反之,也正是巨大潜力之所在。所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振兴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大省,将会对海南全省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其总目标是:充分利用海南岛经济特区的体制优势、优惠政策和区位条件,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整治海洋国土,深化改造海运业、渔业和盐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水增养殖业、油气业和滨海砂矿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力争到21世纪初把海南建设成为以海洋油气资源综合开发为主导产业,港城体系和海洋产业体系健全,海洋开发技术先进,生态良性循环,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海洋大省”。其战略构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以港城为依托,发展海南特区经济

海南岛海岸线长1618公里,有大小天然港湾84个,有18个已辟为港口。港口不仅是海南交通运输的枢纽,而且还是产业的聚集地。港口城 市的空间作用突出,“城以港兴”、“以港兴岛”已成为海南人民的共识。根据海南岛四面环海的区位条件和发展外向型商品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应优先发展海口港,重点建设洋浦港、八所港和三亚港,注意发展清澜港、龙湾港、乌场港和金牌港,形成以“海口为主,四方八港”的骨干港口以及港口城市的格局。以海口市为中心,海口港、清澜港和金牌港为依托,包括海口、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等5县市的海岸带地区,形成具有综合开发能力的北部沿海开发带;以琼海市为中心,龙湾港和乌场港为依托,包括琼海市和万宁县的海岸带地区,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和热带作物及轻工业为主的东部沿海开发带;以三亚市为中心,三亚港为依托,包括三亚、陵水和乐东等3市县的海岸带地区,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南部沿海开发带;以八所和洋浦为中心,八所港和洋浦港为依托,包括东方、昌江和儋州等3县市的海岸带地区,重点发展油气化工业和建材工业等重型工业的西部沿海开发带。利用中央给予海南的特区政策,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内引外联,加速沿海开发区的建设,以推动海南特区经济发展。

(二)发展海洋油气等产业

海南海洋油气资源,不仅具有储量大,开发潜力大,产值大,经济效益显著,而且产品是国计民生重要的物资。所以,油气业的发展能够全面带动和促进诸如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盐化工业、滨海砂矿深加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水综合利用业和海水淡化业等海洋产业群,乃至全省国民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无可置疑,海洋油气业将是海南省海洋产业和全省经济的主导产业。按生油层体积法估算,南海主要盆地的油气资源潜量为707.8亿吨,其中石油291.9亿吨、天然气582260亿立方米。莺歌海的天然气(涯13-1)已于1996年上岛,年产天然气34亿立方米、凝析油32万立方米,其中29亿立方米气输往香港,5亿立方米留作海南岛用。配套建设三亚南山装机容量2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厂已经发电,东方八所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已经试产。除莺歌海气田以外,在其附近海域又发现了一批新的气田,“九五”期间国家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5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尿素的海南化肥项目正在进行。同时,还要建设烧碱、化纤、甲醇、塑料制品、水泥和玻璃等工厂。此外,临高金牌港600万吨炼油厂及石油化工城正在建设中,琼西北福山凹陷油气构造区的勘探开发合同已经签字,这必将大大推进全省油气资源综合开发的进程。到2000年,海南油气业的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可超过100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以上。

海南省海洋渔业发展前景好。每平方公里海区的年最大持续渔获量为1.35吨,全省海域内水产品年可捕量270万吨,历年年均渔获量已达230万吨。建立南、中、西沙渔业基地,发展中深海渔业,开发上中层鱼类,还有一定渔捞潜力。海南岛有滩涂面积488.48平方公里,10米以浅的浅海面积2177.47平方公里,月平均表层海水温度18.6~30.3℃,盐度17~34,水质清新,很少污染,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良好场所。这里生产的鱼、虾、蟹、贝、藻质量高,味道好,是海鲜之珍品,适宜发展外向型渔业。到2000年海洋渔业总产量规划达到70万吨,产值23.4亿元,是海洋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滨海旅游是海南的一大优势。海南是我国冬季避寒的最佳天地,海水清澈,沙滩洁白,阳光明媚,珊瑚礁和热带海洋生物千姿万态,色彩斑斓,有十分幽美的海底世界,滨海热带风光和黎、苗族民族风情等都富有诱人的魅力。根据滨海环境条件,规划建设以近郊滨海和红树林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海口旅游区,以国内外避寒、冬泳、疗养、度假旅游为主题的三亚滨海旅游区,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石梅湾青梅林珍珠海 岸旅游区,以热带原始森林和滨海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为主题的尖峰岭生态环境旅游区和釉海洋探险、海洋科学考察、海底潜水活动为主题的西沙珊瑚礁海洋旅游度假区。这五大海洋旅游开发区的建成,将大大改善海南的滨海旅游环境,吸引国内外旅游爱好者。预计到2000年,海南滨海旅游业的产值可达23亿元,是海洋产业的支柱产业。滨海旅游业的开发相对于海洋油气业,科技含量不高,投入资金不大,比较容易起步,见效也快,可以先行发展。

海南的海盐及盐化工业和滨海砂矿业,随着油气业的开发和能源问题的缓解,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如盐碱联产开拓盐化,钛精矿、锆精矿的开采及其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开发,石英砂矿的开采及石英玻璃厂的建设等等。预计到2000年海盐和盐化工业及滨海砂矿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2.8亿和4.2亿元,成为海南重要的海洋产业。

综上各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规划到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可超过150亿元,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将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把海南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热带海岛公园

海南省由众多岛屿及其邻近的海域所组成,每个海岛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将海南省看作是一个以海南岛为主体的海岛生态经济系统。海岛陆域生态系统处于热带,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促进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快速转换,陆域面积又较小,环境容量不大,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环境条件一旦遭到破坏,容易失去平衡。所以,海岛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必需协调进行。然而,海南的海洋面积很大,平均水深在1212米,环境容量巨大,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突出。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性较大的生态系统,与陆域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的互补性。随着海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面临着生态环境遭污染破坏的严重挑战。为此,作者曾提出过建设热带海岛型“生态省”的策略。其核心是,把陆域生态经济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海岛生态经济系统,加以人工设计和调节控制,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热带海岛公园。

(四)发挥区位和开放优势

海南管辖的南海不仅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而且区位条件十分优势;南海还是东亚大陆边缘的最大边缘海之一,是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海南省通过南海北部,穿台湾海峡北上,不仅与我国沿海地区联系,而且还可以与朝鲜、日本,甚至俄罗斯远东相通;海南省有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可东出太平洋;海南省的东南方,有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通往大洋洲,南部通过卡里马塔海峡、加斯帕海峡直抵印度尼西亚,西南面有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通。在西太平洋经济环带上,海南岛处于日本至新加坡的中段,北距日本横滨2926公里,南隔新加坡2667公里,东至菲律宾马尼拉1200公里,西抵越南海防410公里。海上交通四通八达。可见,海南的航海与航空价值具有国际性,是全球性通道。如此优越的区位,有利于建立强大的海军、海上运输队、海上捕捞队和科学考察队等。开展大规模和高水平的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利用全球性海上通道发展广泛的海上经济、文化联系,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等等,这正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然而,海洋资源开发也并非易事,多数海洋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长周期的产业,要求雄厚的资金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目前,我国独立全面开发南海资源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须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大量吸引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共同开发南海资源。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政策开放是最突出的优势。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走向世界海洋强国的前沿阵地。

二、“积极开发南海,坚决捍卫主权”

我国南海诸岛可分为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和划入国土版图进行管辖,历代都在那儿进行开发经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政府一再发表声明,中国对这些岛屿及其海域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虽然,近代一些周边国家以种种借口谋夺我国的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对这片国土拥有主权的事实。针对一些国家强占我南沙群岛的许多岛礁,入侵我南沙海域,大量掠夺我油气等海洋资源的现实,笔者曾提出过“积极开发南沙、坚决捍卫主权”的对策。这些对策也同样适用于整个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作者认为,为了捍卫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我国政府除了应加强对南海诸岛的军事控制,通过颁布《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法》和《大陆架法》等海洋法规的法制途径和外交途径外,当前还应该在海洋国土开发、利用和整治上采取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建立渔业补给基地,发展规模渔业

笔者建议在南沙群岛的永暑礁、太平岛,西沙群岛的琛航岛和东沙群岛的东沙岛等岛礁周围,选择自然条件好的礁盘,修筑避风港,并依托由我国控制的岛礁,建立渔业补给基地或渔业基地,经营后勤补给、鱼货收购、运输、加工储贮、销售、渔情测报、技术服务和避风等渔业社会服务,开展军事护渔,组织我国渔民在南海作业,形成一定的渔业规模。还可以在条件良好的珊湖礁盘中试验鱼、藻、贝、虾的增养殖,发展“栽培渔业”和“海洋牧场”,充分地开发、利用、保护南海的渔业资源。

(二)设立水文、气象站、灯塔等助航设施

我国按照国际组织的会议决定曾先后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永暑礁,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东沙群岛的东沙岛,建立水文气象观测站,成为全球海洋联测的站点,并及时准确地观测报告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域的水文气象,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后,还应在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设立水文气象观测站。并在这些站点上增加环境检测的内容,进行海洋环境监督,以扩大国际影响。随着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开发,开避航道日趋重要,应在主航道上设立灯塔、航标和导航系统等助航设施,为航海提供服务。目视航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特别适宜于在岛礁较多的南海海区操作。我国在西沙的浪花礁和北礁设立的灯塔已在航海上发挥了良好作用,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开辟南海诸岛岛礁海洋旅游航线

南海诸岛有着五彩缤纷的热带海底世界和悲翠般的众多海岛,是开展海洋旅游的处女地。所以,在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建立旅游基地,开辟空中和海上旅游航线,对旅游爱好者会有一定的诱惑力。

(四)勘探和开采南海油气资源

在七八十年代和90年代初,中外的勘探查明,南沙群岛海域地下分布有曾母、万安、礼乐滩、文莱一沙巴、巴拉望等5个大中型含油气盆地,总面积约41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以内的有29万平方公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估算,我国南沙南部传统海疆界至200米水深线内的大陆架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约5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5万亿立方米。但有利的石油勘探区域已多被其它周边国家侵占。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在曾母和沙巴盆地钻探,发现油田47个,探明石油可采储量8亿吨,发现气田4个加上开发油田的伴生气年产天然气213亿立方米,其中近1/3石油和大部分天然气产自我国疆域之内。又如越南1988年与前苏联合作在万安西盆地探明的大熊油田,石油可采储量4100万吨;同年在大熊油田区以南,又与印度签订合同区3个,面积1万平方公里,跨越我国疆界。我国地矿部门和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近年的地球物理和汞化探测综合资料表明,曾母盆地和万安盆地是新生代大型盆地,有多套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是一个巨型的含油气盆地,礼乐滩盆地是一个小型的含油气盆地。目前,外国大量掠夺油气资源的热点地区在曾母盆地。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我国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利用当前有利时机,组织力量在万安盆地的万安滩——广雅滩和曾母盆地的南康暗沙滩礁区,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一旦条件成熟立即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综合开发的效益好,能大大增强海洋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所以,加快南沙油气的开发速度,意义重大,时不我待。海洋开发是高科技高投入的产业,应尽量采取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或其它发达国家合作勘探和开采。中央对海洋油气的开发不能统得过死,应让地方有权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勘探开发,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

(五)开展多学科的综合考察和研究

对南海诸岛及海域的科学考察已经进行过多次,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为开发南海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科学基础。随着南海开发向纵深发展,多学科的综合考察急待继续深化。综合科学考察,除应进一步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外,更应加强开发研究,注重考察成果直接为南海诸岛开发服务。如生物资源的调查为渔业生产和生物生理活性的开发服务,生态研究和本底调查为自然保护区和养护区的建设服务,地质调查为油气资源和锰结核资源开发服务,环境调查为防治海洋灾害服务等等。组织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伍应注意发挥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科学家的各自优势,为开发南海,为振兴祖国的海洋科技事业共同奋斗。

(六)打击海盗,保护南海航海安全

当前,南海诸岛海域海盗活动较为猖獗,严重威胁着渔民和航海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立海上巡警网络,组织海上巡逻,清剿海盗和缉毒,是一项维护南海诸岛开发正常秩序和国际航海安全的有效措施。

三、琼台携手开发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财富,所以中国人民都牵挂着这片蓝色国土的安全。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自1946年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了南海诸岛后,虽然由于内战和海峡两岸的对峙,放松了对南海的开发,但海峡两岸都派兵一直驻守在东沙岛、太平岛、永兴岛和永暑礁等岛礁。多次组织科学考察队伍对南海诸岛及邻近海域进行单学科或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的渔民们还经常在南海诸岛海域从事渔捞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在南海诸岛开展水文气象观测等海洋开发事业。这一切都为维护祖国的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针对当前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侵占我海洋国土,掠夺我海洋资源,侵犯我海洋权益的严峻局面,我们中华儿女心急如焚,决不能等闲视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务当携手合作,采取紧急的主动的策略,共同开发南海诸岛,以实际行动保卫南疆。为此笔者建议:

(一)成立琼台南海诸岛研究会

南海诸岛研究会是一个学术研究团体,其宗旨是研究南海诸岛的历史政治、社会文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开发等等,为开发南海诸岛提供有价值的科学根据。研究会本部可设在台湾,海南、广东、香港等地设分部,吸收对南海诸岛有研究兴趣者为研究会会员。研究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发表和讨论研究成果。研究会编辑出版高质量的中、英文版的学术性季刊《南海诸岛》学报,向全世界发行。

(二)成立琼台联合开发南海诸岛促进会

成立协会宗旨在于促进台湾、海南、香港、澳门社会各界组织和人士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开发建设。琼台携手,联合港澳同胞,共同开发南海诸岛,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台湾的优势在于资金雄厚和企业管理更接近国际惯例,海南的优势在于海洋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取长补短,共同受益。促进会是有志于开发南海诸岛油气业、渔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海洋矿业等海洋产业经济合作的民间联盟,是沟通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桥梁,促进琼、台、粤、桂、港、澳间,以至国际间的企业家、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合作,为共同开发南海诸岛提供更有利的服务。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而且可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科技、社会社团等多方面的合作,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三)设立南海诸岛基金会

开展南海诸岛学术研究及宣传等民间活动所需经费,可以接受关注和支持南海诸岛研究和开发活动的中外华夏子孙、国际友人及各种组织和财团的捐赠。设立“南海诸岛基金会”,专门管理使用这笔资金。经费主要用于有关南海诸岛学术活动,出版专刊和专著,奖励南海诸岛研究和开发的有功人员等等。

标签:;  ;  ;  ;  ;  ;  ;  

海南省海洋开发战略构想_海南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