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论文

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论文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机制创新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1)07-0031-0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依托;继续教育是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进行联系互动的一个平台,也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和发展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随着受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及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原有的内涵、目标、模式与运行机制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探索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创新机制是极具意义的一个课题。

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1.功能多元化

尽管一直以来国内对继续教育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释义,但总的含义是指专门为在职人员提供的非学历的知识技能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社会成员对学习需求的日益增多,继续教育的内涵开始发生变化,近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教育新定义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了“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的具体目标。由此可见,高校继续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对象更加宽广、功能更加完备,继续教育既是为了满足成人获取高等学历教育文凭的需要,也是为了改善提升在职和非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新其职业能力,当然也是为了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及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建设。同时,在实践中将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等,使继续教育真正成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方式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及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2.运作市场化

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体的高校继续教育自成立起,就形成了与普通高校相似的依赖于计划招生的发展观念,而今随着办学模式从以学历教育为主向多种教育类型并存转变,其原有的竞争优势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在各行业部门的主导下,许多办学机构已经在非学历教育培训方面有了相对成熟的办学经验,高校必须与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对手在同一平台上展开激烈的办学竞争。与国际接轨,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即政府鼓励教育机构采用“用者自付”的原则,学生通过投资以获得日后的回报,继续教育机构则通过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收回其投入的教育资本,继续教育机构整合优质资源,提高运作效率,达到自负盈亏的经济目标[1]。市场经济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要求继续教育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树立超前、竞争和服务意识。

3.管理科学化

随着高校继续教育逐渐向非学历教育扩展,教育发展将越来越趋向多层次和多元化,而原有模式下的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办学种类繁多,参与监管单位也较多,这给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准确地把握发展趋势,实现科学管理就成为高校探索继续教育发展之路的重要前提。从宏观管理来看,政府对于继续教育的政策关注度正在逐渐增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指出要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从高校层面来看,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将从高校事业的边缘慢慢向中心靠近,显示出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并日趋专业化。高校在管理上将对继续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将其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确定和规划,从而保证系统内部环节的有效运作及相互协调,保证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保证在稳步发展中求改革、求创新。

4.内容个性化

人们参加继续学习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有的是为了获得学历文凭或专业资格证书,还有的是为了兴趣和获得业余发展等,为了满足各类学习者的不同需要,继续教育的内容将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在市场化机制下,高校继续教育办学竞争将会日趋激烈,高校可以面向行业和社会需求不断开发新课程,但其他大学很快就可以复制出一套相似的课程,如果各个高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大而全”,一方面,浪费了继续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不利于体现高校和行业特色,也让学习者无所适从,表面看起来办学市场十分繁荣,实际上并不利于继续教育的整体发展[1]。在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中,高校必然会充分挖掘自身专业和学科特长,与相关的行业领域深入协调,并且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以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使自己在办学竞争中脱颖而出。

5.手段信息化

要形成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在信息网络建设和知识传播条件上加大投入,以具备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条件,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得到不断学习的机会。随着高校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继续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不受人数限制的虚拟课堂,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目前,在我国高校借助网络技术开展远程继续教育的时机逐渐成熟,高校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努力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媒体化相结合的教育环境,确保教学内容多媒体化、教学传播多样化、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时空扩大化、教学环境虚拟化、教学效果反馈及时化,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高校继续教育水平上一个新台阶[2]。

6.质量标准化

随着终身教育的推进,人们的学习需求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和机会也将更加多元化,人们通过这些多样的学习形式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和形成的能力、技能,都应当得到公正的社会评价。长期以来,我国的学习成果与能力评价中,存在着偏重正规教育和学历资格,轻视非正规教育与技能资格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必然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成熟逐渐得以改变。要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确保继续教育质量,质量管理标准化是必然趋势。通过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评价,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投入、教学质量加强评估和社会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使继续教育学历和资格证书得到普遍的认可,这样既促进了办学竞争公平,也保护了受教育群体利益,确保了继续教育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继续教育创新机制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高校继续教育机制创新,就是高校继续教育工作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行方式的创新。继续教育机制是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下的有机组合,因此,围绕教育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研究高校继续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管理和教育实施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教育运行环境,是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提高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1.定位准确的教育目标机制

高校继续教育要在日趋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顺势发展,前提是必须准确定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目前,普通高校中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在学校的办学体系中普遍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即高校继续教育边缘化问题,其根源与目标定位的失当相关。如果高校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中仅仅是承担了经济创收单位的角色,那么,管理不规范、教学质量下滑、社会评价不高,以致学校声誉受损在所难免。高校首先应确立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定位,要认识到继续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向社会渗透影响力和提高知名度的重要方式,应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总体规划中。从专业方向定位来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学科优势,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应有所不同,“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要为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地方高校要立足本地,围绕区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社区、农村,提供项目研究、技术咨询、开放教育等学习服务,培养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3]。从办学层次和类型定位来看,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应向高端化发展,以开设成人在职研究生班、高级人才培训班为主;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可利用其教学资源优势,开设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学习形式的专业,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

2.灵活开放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高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主要依附于普通高校的教育管理机制,忽视了继续教育的体制外创新,以至于继续教育的管理、发展规划以及资源配置手段的计划性气息较为浓郁,而市场化特色显弱。首先,高校办继续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依托普通教育,学校决策中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是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要通过创新校内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使继续教育能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到师资的配备、实践环节的安排、新优技术的推广取得校内相关力量的支持与配合,使继续教育真正成为发展学校事业、增强学校活力的重要举措。其次,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不仅要承担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职能,还应具备市场推广、项目运作、产品创新等市场化职能,以适应从国家计划下的政策保护向面对市场的平等竞争的办学模式转变。因而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管理队伍的教育经营能力,即对市场需求的调研能力、招生渠道及市场开拓能力、培训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开发能力、组织校外高水平师资的能力等。除了充分发挥高校教育机制的内部功效,还需要继续教育外部管理机制的保障。各级政府应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快继续教育规章制度建设,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加强继续教育监管和评估等。

3.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沟通衔接机制

终身学习要求各种教育机会和模式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衔接与沟通,改变传统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脱节的观念,使它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原来终结性的普通教育架起迈向终身性的继续教育的桥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将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作为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措施,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要促进继续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应加强教育体系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其协调一致,沟通无阻,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就是有效的途径。如通过采用开发国家标准和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实行职业技能证书与学位文凭并行制度;通过采用更为广泛的学分制,实行灵活学制和弹性管理制度,实现不同类型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对于成人学生,要联系、认证和承认以往的学习经历,使学习者能够在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系统之间以及教育系统各个层次间无障碍流动。

4.学术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开发机制

目前,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课程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过于依赖高校普通学历教育课程体系,缺乏特色和创新。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旨在为成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非学历继续教育旨在对具有专门技术和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从业者实施职业培训,无论是学历还是非学历教育,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都应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学科性的特点,又体现职业教育课程实用性的特点,这也正是继续教育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偏重系统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而忽视职业技能的继续教育面临着与实践脱节的危险,而偏重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技术忽视学术水平的继续教育则无法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应以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整合学术教育与技能培训,走综合发展的继续教育课程开发道路。为顺应这一趋势,首先要明确高校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旨在提升人们的终身职业发展能力,主要指在各种专业领域中创新开拓的能力,以及保持自我学习愿望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课程的目标就不能停留在现存知识的传授和成熟技术的掌握上,而应扩大到对人的专业发展能力和对高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是职业技能标准与继续教育证书之间的衔接,要通过政策手段,加强政府、教育机构和行业的合作,创立高效、精确的国家技能标准,并将它有效地整合进学术课程和教育指导策略。

5.跨行业部门的教育合作机制

高校应本着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宗旨,加强校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使继续教育产出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但仅仅依靠高校自身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所有教育类型中,继续教育与市场的结合最为直接,继续教育的发展既受教育规律的影响,也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同时与产业行业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高校继续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使其与政府、企业及相关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之间建立更密切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以得到多方的配合与支持。首先,高校继续教育要密切与各界的联系和沟通,随时关注产业和地域经济的发展,深入了解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当地人力资源信息,协助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为继续教育项目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其次,高校应加强同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部门的办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既要利用高校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也要依托行业、产业内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要用高校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合作关系建设一批继续教育创新训练基地,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各类行业认证制度,提高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最后,职业指导和服务也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应有职能,通过与劳动管理部门和行业产业界的合作,为寻找工作和转换岗位的成年人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信息资料,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咨询和教育服务。

6.基于标准认证的质量评价机制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质量,只有确保继续教育与正规教育具有同等的质量,才能使继续教育与正规教育沟通和衔接,因此,质量保障是继续教育健康办学的关键,直接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长期的质量评价实践中,继续教育要么一切向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看齐,脱离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方式和需要,寻求所谓的高质量;要么片面强调成人特色,在随意设定的质量标准下制订教学目标和计划,造成成人学历教育社会认可度下降。由此可见,继续教育质量的标准不应简单地照搬普通教育的标准或者片面地强调成人特点,而是适应性和发展性的统一[4]。在高校内部构建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开展质量评估,无疑是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继续教育重心向非学历教育转移,由高校本身开展继续教育质量评价显然已经不够。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相关行业部门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包括建立严格的办学条件质量标准,对办学资格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审批;对项目和课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在建立基于行业的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以行业技能标准作为继续教育质量认证的核心,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评价制度,既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又能促进各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机构与人才市场的相互沟通衔接。通过行政支持,建立中介合作,确立行业和产业的地位,发挥行业或产业组织在继续教育的培训规范与标准制定、职业技能评价、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行业分类为依据的质量标准应寻求多种学科整合和专业融合,以适应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标签:;  ;  ;  

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机制创新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