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论文_阴秋香

摘要:目的:探究将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开展实验,在我院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录入实验中将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后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样本量为4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0.00%,实验组为90.00%,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改善时,选择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心血管呼吸内科;应用评价;护理满意度;

由于心血管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大多数患者病情都较为严重,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进行日常医疗和护理时,都需要注重与患者的状态分析,这样才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各种风险事件[1]。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通过全面且有效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发现和识别,并提出相应对策的一种管理方案[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探究将风险管理方案应用于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对临床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造成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时间段,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开展实验,在我院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录入实验中将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后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样本量为40。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23:17),患者年龄信息区间值为25-68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5.9±4.1)岁。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21:19),患者年龄信息区间值为26-70岁,患者年龄均值为(46.2±3.9)岁。

所有患者个体资料在纳入实验前,均由我院医务人员进行资料统计,确认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质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个体状况良好,具有随访耐受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录入,Excel表格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包含告知留置的过程和需注意的事宜,监测生命体征等。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防范预案:

1、首先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对存在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处理,降低医疗风险对患者和医院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风险管理体系中还应当设置对于护理人员的保护指标,告知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以自身的安危为第一要素。

2、护士长首先应当每日对患者进行查房,一方面来说,监督科室内部的护理工作落实状况,另一方面需要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能够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护患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医院内部与护理部门应当逐层签署安全同意书将不同的责任管理落实到人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明确突发事件的各项紧急预案,定期在其中举行相应的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应急能力。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患者投诉、医患纠纷、护理操作失误。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发生率、满意度)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0.00%,实验组为90.00%,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风险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安全教育,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避免风险发生[4]。而随着近年来现代人群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升,现代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也增大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所以做好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处理,是保证患者在接受各项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时效果良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重要方式[5]。所以想规避各项护理操作时的风险,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引导护理人员不断转变思想,以达到优化的安全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改善时,选择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和医患矛盾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秀梅,刘预新.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9):103-104.

[2]刘晓娜,苗灵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2):9.

[3]夏凤华.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6):93-94.

[4]蒋佳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65+169.

[5]谭莹洁.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9,32(01):230-231.

论文作者:阴秋香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论文_阴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