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定位_领导理论论文

文化视角下领导的主客位取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取向论文,视角论文,主客论文,领导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管理学的重要领域,领导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已试图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领导现象进行系统剖析,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达上千篇之多,领导理论与思潮的演进更是与时俱增。但西方研究存在简化领导情境、单纯强调领导理性、过度关注领导单方面作用等倾向,加之相关研究大多从北美文化假设出发,较少触及其他文化中的观点与立场,使很多成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真实现象相去甚远。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西方领导理论对中国管理实践影响越来越大的同时,“水土不服”问题也逐渐增多。增进文化间理解与沟通已成为中国学者的共识与使命。然而,当前国内文化视角下的领导研究在研究途径选择方面存在严重失衡,需引起足够重视。正如西方学者对已有领导研究在文化普适性方面的反思与修正,本土学者在研究取向选择和理解上也应引起重视,不应仅局限于“西方领导理论—本土文化背景—本土文化解释与修正”的研究路线,这既不利于本土研究的学术贡献,也不利于有效指导本土领导实践。基于文化视角的领导研究已逐渐成为既富有理论价值又兼具实践意涵的重要议题,而研究途径选择对提升学术质量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知和选择有效的研究途径,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本土领导研究。

      1 文化视角下领导研究的两种取向

      1.1 主客位研究途径的起源

      “主位”与“客位”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源自美国语言学家Pike对语音学中“音位”和“音素”这两种语音分析方式的探讨。主位研究途径类似语音学中关注语音社会意义的音位研究,强调从所研究文化的意义系统出发,对文化内部特有概念进行分析阐释,并以此作为文化透视的突破口;客位研究途径类似语音学中关注语音物理属性的音素研究,强调运用具有文化普适性的意义和符号系统解构现有文化,进而形成文化间的分析比较。

      1.2 主客位研究途径的定义及特点

      主位研究途径指站在文化内部立场,从所研究文化意义系统出发,运用本土视角和标准分析研究对象的观念和行为。由于从内部解构文化,主位研究更关注文化独特性与特殊性,强调将管理现象置于社会、历史脉络中,并在问题界定、概念分析、方法设计、结果阐释及理论构建等方面体现文化烙印。主位研究具有良好的文化契合性,研究者可以融入研究对象生活之中,深刻理解该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及行为活动的背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领导实践进行归纳性解释。因此,主位研究在理清特有管理现象、行为与文化、历史因素间关系及阐释特殊文化差异和独特文化体验方面更具优势。

      客位研究途径指站在文化外部立场,从普适性的意义和符号系统出发,运用跨文化视角和标准分析研究对象的观念与行为。由于从外部解构文化,客位研究更关注文化等同性和一般性,强调将管理现象置于具有跨文化通用性的文化模型中,运用统一的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客位研究的成果与主流范式和知识体系间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关联性,研究者可借助已有的成熟框架对多文化背景下的领导现象进行预测和检验,并在对比基础上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客位研究在探讨和验证各文化间观念、行为及相关因果关系方面更具优势。

      1.3 领导研究领域主客位研究途径的典型示例

      学者们通过对两种研究途径的理解和运用取得过丰硕成果,领导研究领域也不乏经典示例。Schein在《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一书中通过“剥洋葱”的方式,以丰富的感知和严谨的逻辑将多年企业咨询经验构建成系统的文化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领导与文化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深刻论述,堪称主位研究典范;House教授发起的“全球领导力与组织行为效力”(GLOBE)项目针对权力距离等9个文化价值核心维度在62个国家进行跨文化研究,为挖掘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相关文化要素和探寻跨文化背景下领导行为的系统性差异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客位研究的代表。结合以上论述,对主客位研究途径各自特点的具体总结如表1。

      主位取向与客位取向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两者的关系为何在学术界引起过广泛争论。正确理解两者的关联,深化对主客位研究途径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本土领导研究的品质。

      表1 主客位研究途径比较

      

      2 文化视角下本土领导研究的研究取向

      2.1 文化视角下领导研究的研究取向现状

      领导理论的建立受特定文化因素影响,领导内涵及其与效能间关系随着文化不同差异显著,即便不同文化下的相似概念,其操作定义也存在不同。为直观呈现文化视角下本土领导研究的研究途径选择情况,依据期刊影响力及与领导议题的相关性,选取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Leadership Quarterly、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软科学、南开管理评论、管理评论、软科学、管理学报、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共15个中英文管理类期刊,以“领导(Leader/Leadership/Manager/CEO)”、“文化(Culture/Cultural/Nation/National)”等关键词,对2000-2012年间的文献进行搜索,共检索相关文献187篇。去除部分研究取向难于以区分的综述和思辨类文献,剩余153篇,其中主位研究35篇,客位研究118篇(如图1、图2)。由统计可知,从论文发表数量看,中国本土相关的领导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两类取向的领导研究在成果数量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本土领导研究蓬勃的发展态势。在研究取向具体选择方面,主位研究占22.8%,客位研究占77.2%,经过近年的发展,主位领导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对客位取向而言仍不是主流选择。总体来看,当前研究大多仍是在客位文化模型指导下对主流西方理论进行调整和套用。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于西方已有理论在话语权方面的优势,已成熟框架更易开展研究,成果也更易获得国际认可;另一方面主位研究周期较长,需要长期观察比较,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不易被其他领域学者了解和熟知。

      然而,贸然将西方研究结果在本土文化背景下简单复制或模仿存在很多风险,未必能很好诠释特有的领导要素或回答颇具本土特色的领导问题。一方面,西方理论多建立在西方文化价值和实证基础上,未考虑中国特有的文化积淀,难以反映我国社会和文化特征,空间普适性方面存在文化制约。另外,西方理论普遍存在视角狭隘、动态性不足、对人性理解过于片面等缺陷,相关研究多局限于特定历史阶段,时间普适性同样值得质疑。因此引进国外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必须考虑与本国实际结合的问题,在理论建构和研究过程中考虑组织所在国的社会、文化因素。从图2可见,学者们已对此有所意识,客位研究的增长趋势有所趋缓,主位研究的增长趋势逐渐增加。

      2.2 主位研究途径对本土领导研究的意义

      不可否认西方理论能够部分解释中国领导现象,但面对当前文化视角下领导研究在研究途径选择方面的严重失衡,主位取向研究应当同样受到重视。特别是现有西方理论不易解释的独特本土领导现象更是主位取向研究的优势所在。具体表现有以下两方面:第一,领导现象、行为中文化脉络的梳理。主位研究采用的意义和符号系统有很好的文化契合性,可以准确说明特有文化现象和行为,有利于研究的本土性体现。加之主位取向的研究方法更强调参与性,研究对象能获得更多发言权,确保了资料真实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增强研究结论的解释力。第二,特有文化体验的解读。主位途径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处于共享文化之中,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对象的生活中,对该文化背景下的概念、语言及意义有更深刻、系统的理解,有助于现有研究成果的修正与精炼。

      2.3 本土领导研究中运用主位途径的建议

      每种研究途径因其自身特点都有相应优势和不足,运用主位方法增强本土领导理论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主位研究的成果难以跨文化比较和推广。由于从内部解构文化,主位研究更强调以研究对象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仅对特定群体而言有意义的行为,所使用的概念系统、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大多限定于特定文化之内,难以保证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间的连续性。另外,主位研究的数据难以验证,即便对研究结果产生质疑,也无法依靠重复研究进行求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难以保证。为在构建本土领导理论过程中扬长避短,可根据不同研究阶段具体需要对主位研究进行有针对的侧重。例如,初步探索阶段研究问题的确定以及深入探索阶段对研究成果的解释等环节都是不错的切入点。

      其次,主位研究强调研究者的参与,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具体表现有:第一,以“局内人”身份介入研究对象生活,会形成过多共享经验,研究者容易忽略研究对象信息反馈过程中的不一致,进而混淆自己与文化中的被观察对象,将自己所想等同于研究对象所想,难以把控应有的距离感,研究结果易受到研究者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第二,主位研究的成果通常以具体生动、引人入胜的著作形式呈现,研究者需以丰富的感知和严密的逻辑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编码信息进行精炼和总结,并给出深刻独到的论述。这不仅要求研究者熟知所研究环境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要素,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因此,在开展主位取向领导研究时需注重提升团队成员的文化理解能力,并加强基本功训练。

      

      图1 本土领导研究主客位取向比例统计

      

      图2 本土领导研究主客位取向分布统计

      3 本土领导研究中主客位取向的结合

      3.1 主客位取向的结合方式

      本土研究需注重与主流范式、知识体系的联系,西方理论也需在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关注中国研究,兼顾理论的主位新颖性与客位普适性才能更好地为东西方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单纯运用一种范式对领导现象进行解读,往往由于研究视角的局限性,无法深入完整地叙述和挖掘。具体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要将两种视角通过相互参照并行的方式结合起来,以形成方法论上的优势互补,在揭示理论一般性的同时又不淡化其特殊性。针对于如何构建主客位结合的研究范式,学者们做出很多努力,综合来看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偏重客位研究型。典型的如Berry提出的派生客位研究范式,主要包含三个步骤:首先,研究者在本国文化中进行研究,然后把发展出的构念应用于其他文化中的领导行为研究;其次,运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术语对该领导行为进行再次研究;最后,检验和对比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这类方式着眼于运用主位研究精炼已有理论的客位解释,强调从已成熟的既有理论出发,借助在每个文化情境中引入主位研究的方式强化既有理论的情境脉络,厘清该理论在非西方文化场域下的适用性,并通过对既有理论的丰富和批判拓展其普适性。在该研究范式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研究仅被视为丰富和提升西方理论的重要途径。

      第二类,主客位平衡互动型。典型的如Morris等提出的主一客位视角动态作用模型(图3),模型假定理论会随研究的积累不断演化,主位研究关注文化特殊性,可通过新观点的提供来修正和扩展既有理论的文化普遍性;客位研究关注文化普适性,可凸显易被研究者忽视的重要理论构念和研究过程,进而增益既有理论的特殊性研究。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文化特殊性和文化普遍性理论在交流互动中得以相互完善,达到理论间的多元整合。这类方式着眼于理论的全球多元统一,强调运用整合主客位观点的方式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以期形成文化多元整合基础上的理论统一。Whetten(2009)、Tsui(2004)等学者都对如何把握这类主、客位平衡互动型的研究范式进行过独到论述,为设计本土领导研究的具体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第三类,偏重主位研究型。典型的如郑伯勋等提出的管理的中国理论全方位途径模型(图4),该模型的应用需建立在研究者对中文、中华文化及中国历史熟知基础上,共分五个步骤:第一,针对各管理现象进行系统观察,找出值得关注的本土管理议题;第二,进入管理场域实地观察,确认所发现的管理现象具有构建理论的价值;第三,构建理论模式进行文化分析,总结导致所观察现象发生的具有文化特色的原因;第四,根据已构建理论推衍出研究命题与可供验证的假设并进行实证性检验;第五,将新理论应用到实际组织场域,检验理论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找出理论的关键限制,进行必要修正。这类方式着眼于运用客位调查增益主位研究,在理论核心构念建立过程中强调文化脉络的作用,能够精确有效地描绘出人与环境间的微妙互动,使研究成果更具文化解释力。理论修正和拓展阶段辅以客位实证检验,在测试新理论实务层次普适性的同时还验证了该理论能否对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3.2 主客位途径结合的建议

      结合主、客位研究途径,通过文化视角开展本土领导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注意研究目的、愿景与研究策略间的匹配。研究策略设计过程中应依据毁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对两种研究途径有针对性的侧重,以探索一般领导规律、验证和完善现存理论为目的的研究课题适宜采用侧重客位途径的研究策略;以发展新颖本土领导理论、解释本土独特领导现象为目的的研究课题适宜采用侧重主位途径的研究策略。只有与研究目的、愿景匹配良好的研究策略才能保证研究成果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图3 主—客位视角动态作用模型(修改自Morris等)

      

      图4 管理的中国管理论全方位研究途径模型(修改自Cheng,Wang,Huang)

      第二,根据团队成员的研究取向差异合理分工。在具体分工过程中应力求通过对团队成员各自研究途径的综合考虑,将客位取向研究者“局外人”的敏锐性与主位取向研究者“局内人”的独到性有机结合。既确保研究者们能够运用自己所熟悉的研究方式开展研究工作,也有助于形成兼具新颖性和连贯性的研究成果。

      4 总结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当前文化视角下本土领导研究在研究途径选择方面现状的回顾以及主客位研究途径起源、定义和特点的评述可知,客位研究途径在当前领导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其研究成果与主流范式和知识体系间有良好的继承性和关联性,便于研究者利用已有框架对多文化背景下的领导现象预测和检验,并在对比基础上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客位研究在探讨和验证各文化间观念、行为及相关因果关系方面更具优势;但客位研究所用的文化模型大多来自管理学界的比较研究而非文化研究,且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倾向于将文化差异等同于国家差异,而对亚文化差异进行选择性的忽略,不易排除数据分析过程中混淆变量对结果的解释,在文化内涵的深入和文化本质的挖掘方面缺乏解释力。而主位研究由于以参与者的视角从内部解构文化,对本土化概念和语言及其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弥补客位研究在文化解释力方面的不足。同时,主客位结合的研究范式综合了两种取向各自的特点,为研究者提供了更系统的策略选择,有利于为领导理论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因此,主位研究范式以及主客位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应当和当前占主流的客位研究范式一样被给予足够重视。事实上,当前多数有影响力的领导研究也都具有一定的本土化特征。过度遵循西方理论的客位改良路线,会将对领导的认知囿于西方理论所设定的范围内,难以突破现有理论框架与视角,不利于各文化背景下衍生的领导理论间平等对话与交流。相比之下,遵循主位研究取向下“中国本土领导理论构建—中西方领导理论对比—中国特色”路线所建立的本土领导理论,在对本土管理实践提出切实有效指导建议的同时,也为领导领域知识共享提供了更富中国特色的观点和素材。

标签:;  ;  ;  

从文化角度看领导主体和领导客体的定位_领导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