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领域的范式与范式危机--兼论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形成_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领域的范式与范式危机--兼论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形成_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领域的范式与范式危机——兼论中国经济学的范式形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经济学论文,中国论文,危机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库恩范式论的再认识

经济学的范式概念是从科学哲学的理论中衍化过来的。 范式(pa-rading)一词最初由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萨缪尔·库恩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并进行了基本论述。库恩所说的范式,是指人们观察世界和实践科学的方法,也就是一门科学中一般研究人员所共同掌握的信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等的综合体。

库恩科学发展的过程概括为一个模式,即:前科学(原始时期)——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库恩认为,在前科学时期,一门科学尚未形成范式。其特征是,研究者对所从事的学科的基本理论没有达到共识,各种学说争论不休。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激烈论争,逐渐地有一学说被同行们所公认,这时便形成了范式。范式的形成标志着该门学科已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学说体系,标志着科学发展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和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持续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研究者根据范式所提供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基本框架解决科研中的难题,解释实践中的有关现象。同时,又通过解决这些难题,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范式。这一阶段,学者们对该门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和观点一般不存在怀疑和争论,而只争论和修正自己对范式的理解。因而这一阶段又被称为是一个科学累进发展的时期。在常规科学发展阶段的后期,实践与范式不一致的反常现象不断增加,原有范式未被利用的逻辑空间越来越小,可供研究者调整自己观点的余地变得越来越狭窄,原有范式已很难解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人们开始对原有范式丧失信心,于是便出现了范式危机。在这里,范式危机是指特定学科领域内的一般研究人员在日益增多的“反常”现象面前不再接受原来共同掌握的信息、价值标准、假设和定理的现象。范式危机的出现蕴含着科学革命的到来。在范式危机时期,人们在怀疑原有范式的同时,也在开始寻求新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寻求建立新的科学逻辑系统。在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各种学派的论争之后,一种新的理论学说,最终被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进而取代旧范式,成为新的范式。这个过程就是科学革命。从发展的观点看,范式危机是引起科学革命的原因,而科学革命必然导致范式的转移。科学革命的结果是扬弃了旧的范式,产生了新的范式。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科学发展进入新常规科学的时期。科学研究在新范式的指导下继续累进式的发展,直到新的一轮范式危机和科学革命的发生。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呈周期性的向前发展。

库恩范式理论的科学贡献在于:首先,它客观地揭示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回顾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循着客观规律呈波浪式前进。这个规律,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前科学(范式形成)→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范式转移)→新常规科学……。其次,库恩的范式理论揭示了真理的相对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所形成的科学理论具有相对性,并不是绝对的永恒的。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曾经是“科学”的理论就不一定适应新的条件和新的情况了,甚至存在谬误。再次,库恩范式论还说明,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一种范式提供给人们用来研究该门学科的理论空间、逻辑空间都是有限的,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发展和科学发展却是无限的。因此,学科的发展往往在于打破固定一种范式,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理论范式。最后,库恩的范式论,还揭示了实践的发展是引起范式危机和科学革命的根本动因,是导致范式转换的原因。这些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又是推动各门学科发展的动因。

库恩的范式论揭示了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各门学科的研究者从整体上把握各自学科的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然而,库恩的范式理论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第一,库恩的范式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认识基础上的。他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第二,库恩的范式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新旧范式之间的联系和相容性。范式的转移和更替,虽有对旧范式的完全否定的情况,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新范式对旧范式的扬弃,往往是在旧范式的基础上突破性的更新和发展。库恩盲目地扩大了新旧范式的之间的“不相容性”,这不符合科学发展史的事实。

总之,对于库恩的范式论,既要看到其科学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谬误的一面。库恩的范式论对研究各门学科的发展规律,具有着普遍的适应性,对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学中的范式和范式危机,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学中的范式和范式危机

与库恩所界定的范式概念的一般含义相一致,经济学的范式应当是某一门类的经济学科研究人员对该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共同掌握的信息、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论体系。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与经济学思想的基础观念、基本理论或见解相关的性质规范问题,叫作规范性经济学问题。例如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这些经济学核心领域的问题。在逻辑上,规范性问题的解释和认定多具有公理的属性。另一类基本问题是与经济学基本对象所包含的各种实际经济关系相互关系的分析问题,称为分析性问题。例如: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结合方式,量的变化规律等等。在逻辑上,分析性问题的研究一般在背景上受规范性问题的制约。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一般地与规范性问题有关的研究多为定性的思辩性和批评性的争论,而进行分析性问题研究的方法多为理论和实证的分析。因此,从对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和属性区别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得出经济学范式的具体概念,即“经济学范式是关于经济学规范性问题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范式也同其它科学学科的公理性命题一样,它所构成的基本理论或观念,不仅为范式中的经济学学者普遍认同和接受,更重要的是它一旦形成,便规定着一定时期内的特定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历史发展的逻辑空间。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式中,经济学者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无形中会受到一个统一的思想框架的支配和引导。因此,经济学范式理论必须具有:在经济学思想发展的某个历史时期,是唯一的关于基础性经济问题规范性的理论,同时在逻辑上蕴含着该历史时期中总的经济学思想方法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具有公理性的理论特征。例如: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古典经济学范式、边际主义经济学范式、马克思主义范式等等,都具有上述特征。

用范式理论分析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我们会看到经济学的发展同其它科学发展有着相同的发展规律,遵循着相同的发展模式:前科学(原始时期范式)→常规科学→范式危机→科学革命(范式转换)→新常规科学……。让我们作以简单的回顾:前科学时期,是人们的经济思想的原始时期,也是经济学范式以及系统的经济学说尚未形成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思想家通常只对规范性的经济问题感兴趣,他们根据直觉和经验对当时规范性的经济问题产生各种观点。因观点不同又形成不同的思想流派。原始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经济思想发展时期。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这个时期就是18世纪初叶重农学派先驱之前的经济思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于财富或者价值虽然有一些直觉的观点和经验的论述,但并没有真正涉及经济学涵义的价值形成问题。例如:重商学派虽然将货币看作是唯一的财富,但却是以金银的自然属性为依据的。威廉·配弟凭直觉和生活经验得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因此,这个时期只是各个流派观点纷争、经济学范式尚未形成的时期。

在前科学时期的后期,在纷繁众多的关于规范性经济学问题观点的论争中,最终会有一个流派的规范性理论为大多数同行们所认同,成为最早的关于规范性经济学问题的科学范式。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标志着系统而科学的经济学说的产生,同时也标志着前科学时期的终结和常规经济学系统发展时期的开始。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就是从重农学派到亚当·斯密,再到萨伊和李嘉图时期是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时期和常规经济学发展时期。之所以将这一时期划归为古典范式形成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从重农学派到亚当·斯密,对价值的形成问题已经形成了清楚的、规范的概念和系统的论证,已经有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范式形成后,其基础命题所提供的逻辑空间和理论空间,带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古典经济学的常规发展时期。萨伊定律、供给分析、货币数量论和货币生产成本论等等理论,都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和完备起来的。

随着常规经济学过程的持续,原有范式所提供的逻辑空间会越来越小。而经济生活却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而在原有范式的逻辑空间和理论空间中又很难获得合理地解释;原有范式的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下降,对未来的预测能力也日渐衰退。这时,范式危机出现了。这表明常规经济学的发展已走到尽头,范式转换的经济思想革命即将来临。在科学革命时期,规范性经济学问题又重被提到争议的中心位置上。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不同理论观点的论争,最终,仍是由一种较其它观点更优越的被学科界普遍认同的观点和理论上升为新的经济学范式。新范式的逻辑系统必须能够覆盖更加宽阔的现实经济内容。新范式取代旧范式必然为经济学新的常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逻辑空间和理论空间。使经济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常规发展时期。在西方经济学史上,古典经济学范式,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经历了严重的危机。与此同时,完成了由古典经济学范式向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转换。这场范式危机和范式转换是以19世纪70年代的价值论思想革命为开端的,从“边际革命”到马歇尔,再到凯恩斯,历时60余年,最终形成了以经济学价值形成问题新的基本规范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学范式。现代范式为现代经济学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带来了战后西方现代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库恩关于科学发展进程的模式,不仅完全适用于经济学发展的规律,也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观点相一致。

三、中国经济学中的范式危机和范式形成

回顾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我国古代产生过诸多思想大家,其中也不乏精深的经济思想,然而,近代中华民族的衰败、国家的衰落、频繁的战乱、经济的落后,使得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期,自然也无法形成一个经济学范式。

新中国诞生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由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以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为基本特征的苏联经济学范式,自然成为我国经济学的范式。苏联经济学范式,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所有制、基本经济规律、产品生产形式、分配规律、运行机制和规律等一些基本规范性的经济学问题,都作出了系统地、规范性的理论论证。直到改革开放前,这一范式,作为“公理”不容置疑地一直统治着中国的经济学界。经济学学者们只能在范式所提供的框架和逻辑空间中对计划经济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并迈出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划时代的一步。为什么在社会主义要采取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如何取得多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以及中国经济如何发展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摆在了中国经济学家们的面前。然而,从苏联经济学范式中无法找到答案,也无法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提供理论基础和逻辑空间,苏联经济学范式必然出现严重危机。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理论都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学范式。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经济学说引入中国,那么,西方现代经济学范式能否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范式?哪一种经济学范式适应于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不少经济学者试图将西方现代经济学范式作为中国的经济学范式,使其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始终紧随西方市场经济的实践发展,符合基本学科的发展规律,经过几个周期的长期的科学革命和范式转换,经济学范式趋于成熟。它既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又对发达的市场经济有很强的解释力,并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广泛地思维逻辑空间和方法论的空间。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在对现代市场经济学的基本的规范性问题的研究、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探索、以及学科发展过程中显现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成果,无疑对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形成的历史背景、国情、经济条件以及所探讨的基本问题都与中国不同。西方现代经济学范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理论前提下,建立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的。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如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特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经济起飞等等带有根本性的规范性的经济问题,都不可能论及。既不可能从根本上解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基本原因,也无法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业已证明,现代西方经济学无法成为我国经济学的范式。

“苏联范式”和“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都难以成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范式,于是又有许多经济学者开始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在揭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经济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行的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对未来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是作了一些预见性的论述,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特别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运行规律等等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的根本性的问题,却都没有论及。显然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找出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问题的答案是不可能。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但却不能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学的范式。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急需一个完整的理论指导,中国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的百家争鸣、众说纷纭的状态急需有一个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和规范,而世界上现有的经济学范式又难以适应中国国情。这些充分说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范式已是当务之急。当代中国的经济学范式,其理论必须是得到公众认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根本性问题作出科学的公理性论证的理论。同时,这一理论能够为该阶段经济学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空间和逻辑空间。在当代中国,具备上述理论特征的便是邓小平经济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关于社会主义阶段理论、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改革开放论等等,都是对我国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的科学论述。同时,这些问题也紧紧围绕着我国经济学者多年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不仅为我国加速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从它一形成便产生了巨大的生命力,得到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同。它在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系列规范性的经济学命题,为中国经济学学者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前提和理论依据,提供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和逻辑空间。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不仅对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为当代中国经济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范式。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代表的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范式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这一范式的形成也必将带来中国经济的繁荣和迅速发展。

收稿日期:1998—06—04

标签:;  ;  ;  ;  ;  ;  ;  ;  

经济学领域的范式与范式危机--兼论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形成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