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研究论文_李正祥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研究论文_李正祥

山东省临沂枣园小学 2760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其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创新学习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敏锐性等。语文教育被公认的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时效性和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只有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参与以及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意识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意识。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针对宋诗说理性强的特点,我仍采用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这种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思路。

二、点拨诱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要前提,既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又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我认为教师不仅要钻研主体教育的理论,把握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更要在“善导”上狠下功夫。如讲授课《桂林山水》时,我改变了以往的通过对内容分析、词语解释、一道道没有实际价值的习题抄练的老方法。创设了“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时,老师描述:“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画。”随即播放一组桂林山水画于学生机上,学生带着追求美的目光,欣喜地看着,入情地听着,老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了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学生感受漓江宁静的美,老师先让学生轻轻地朗读该段,又把情境延续下去,屏幕上点击动画部分:“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屏幕上两个孩子登上小船,“老师和你们一起坐上小船,跟着这两位小向导‘去荡舟漓江’吧!”学生们盯着画面,小船在划动,这时又从耳机里飘出轻轻的哼唱声。视觉感受的是美的图画,听觉、运动觉感受的是优美的曲子,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直至曲终画尽,课堂里还一片宁静。教学手段的美感,使学生仍沉浸在漓江宁静之美的体验中。课文的意境体验到了,文中语言的神韵感悟到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了一次陶冶。

三、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我在教四年级《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班骆吉祥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借’用得不恰当,我认为应该用‘骗’。因为借按一般理解该是在征得别人的同意的情况下,拿别人东西再归还。可课文中诸葛亮借的箭并没有经过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来个辩论赛,分正方反方,正方说出“借箭”的理由,反方说出“骗箭”的理由。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四、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能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知道运用已有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问题、认识新事物、产生积极联想的途径,这是教给他们的一个发展受用的财富。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去拓展知识;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去实践运用。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意识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教学《我们成功了》,在课文结束前,我让学生介绍你曾做过哪件事获得了成功,并选四位同学当小记者,对介绍的同学进行访问,向他们提问“取得成功时的心情”,并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孔义 方龙云 语文教育科研导论[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2]袁振国 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李正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研究论文_李正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