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方式研究论文_崔振芳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方式研究论文_崔振芳

摘 要:中职教育是学生接受良好职业技术教育、通往就业之路的重要途径,具有专业性高、门槛低等特点。但正是该原因,学子的能力层次具有一定差别,对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迫切与关键。学生在中职学校中的心理健康发展势必会影响其未来的成长。从事中职学子心理的引导者,则必须对该群体常见到的心理问题做出分析,及时在教学中设计方案予以引导纠正。

关键词:中职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现状

目前,虽然中职教学计划中分配了一部分时间在技术技能教学中,但是很明显参与学子教育规划的机构已经愈发关注学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教师要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做出总结,找出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断探索和改进现存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下文笔者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入手,提出一些自身对改进中职心理教育的建议。

1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1.1 造成中职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外部因素

一部分中职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学生习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教师的鼓励,会得不到家长的认同,甚至会受到家长的责骂,学生就认为家长和教师对自身的关注和悉心教育慢慢减少,出现一系列问题。一些中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可能属于落后的学习队伍中,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同时,也会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进入中职学校之后,缺乏上进心的学生自暴自弃,这些不良的心理逐渐“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学生因为逃避成绩后反而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或者过于自卑,在自己学习上得不到的满足心理寄托到随意攀比上,形成畸形的攀比心理,甚至是形成“拜金主义”的错误心理。这些情况不论轻重,都在不断地蚕食着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涯,阻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阻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中职教师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应对,不断观察在外界环境中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的因素,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防学生不良心理对其日后发展产生更大影响。

1.2 造成中职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内部因素

中职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与学生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力有关。学生因为尚未成年,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够,在一些事物的判断上会出现偏差。同时,就性别差异来看,心理问题也具有差异性,在中职学校生活中,女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会普遍比男生多,例如女生的交际过程比男生复杂很多,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封闭自我或过于外向。而男生在遇到困难后,产生焦虑、抗拒心理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时不仅仅要重视学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还需要重视学生个体因素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2 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进的建议

放眼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情况,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学生很难全程专注;学生不配合教师的心理测试,课堂教学成效甚微;学生众多,学校很难较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等等。因此就其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进建议。

2.1 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

中职校方重视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还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在教学中意识到自身问题后,可以找到有效提供帮助的地方,例如学校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其中具有先进的心理健康学生志愿者,也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从而使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咨询对象。在班级内设置“心理委员”职位,在宿舍内设置“宿舍信息员”角色,从而将心理健康督促范围从一个学校缩小至宿舍内,形成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系统,由校方发布任务与心理健康资源,一部分由心理咨询中心与心理教育员对接,一部分由心理教育员与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进行对接,环环相扣,促进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日常化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受到的因素很多,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可以较为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成长。家庭在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并不比学校少,尤其在很多时候,学生在学校体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家庭不合理的教育环境下或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问题和缺陷,因此,家庭要全面配合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引导。中职院校可以设置家校合作计划,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条件,进行实时沟通与报备,在日常中双方合作观察,家庭提供更加真实的学生心理状态,学校提供更加专业的心理教育指导,形成写作默契,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去。中职校方也可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沟通平台,例如偶尔性得举办一些家庭小竞赛,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更好地为“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很大的便利与支持。学校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输,家长要切实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将心理健康教学进行日常化是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所谓“慢工出细活”,不能对学生和家庭进行强制性、催促性任务要求。另外,中职校方在进行新生接收时就需要具有心理问题的防范与引导良性化的意识,可设计入学心理测试环节,在开学初期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并伴随学生学业的进行,这样教师与家长都可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找到学生问题的根源处,并将引导措施设计到日产生活中去,以免激化学生的情绪。

2.3 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信的生活学习环境

学校与家庭进行合作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的营造,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健康心理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自信”,许多时候“不自信”是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有时候“不自信”也会作为诱发学生心理问题激化的直接导火线,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关键的一步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信的生活学习环境。作为中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擅长的领域或是突出的特色爱好,经常性的夸奖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具有自信力,降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与激化的概率,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的接受程度。家校合作需要意识到自信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教学要先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始,树立思想先行、成绩紧跟其后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环境的优化。

2.4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坚持以情感为主的原则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的选取,要照顾学生的“逆反心理”、“羞耻心理”和“逃避心理”,学生在接受教师课堂心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觉得自身绝对没有问题,就喜欢随众进行“逃避”,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反复记忆,学生就会出现“逆反”,甚至一些同学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后因为感到“羞耻”仍然选择逃避,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谨守以感情为主的原则,多关注学生的状态,与学生中的“小代表”默契配合,在课堂中明确指出,学生可以选择课后私下与老师进行线上交流或是线下一对一,如果无法面对自身熟悉的人进行咨询,也可以找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处处为学生思考,不但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中职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其完善自身,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通过为学生积极营造出自信的生活学习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日常化和系统化等措施,优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渊. 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1):156-158.

[2]吴姝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方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87-88.

[3]仲倩.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

论文作者:崔振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与改进方式研究论文_崔振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