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_时政论文

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_时政论文

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队伍建设论文,党委书记论文,进一步加强论文,乡镇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10)04-0042-04

近年来,中共惠州市委高度重视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坚持抓好思想建设、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政绩考核、监督管理等重点环节,使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的整体结构有新优化,执政为民的理念有新加强,综合能力素质有新提高,建功立业的劲头有新进展。但是也发现有些乡镇党委书记在思想作风上仍然存在着“自我中心”,在工作态度上仍然存在着“心浮气躁”,在处理问题时仍然存在着“能力恐慌”,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情绪焦虑”等问题。根据上述问题,对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本文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一、入口要“紧”,坚持创新选任模式和严格执行程序相结合,建立科学的选任机制

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选准用好人才是关键。因此,既要在选任上积极创新,又要严格执行程序,以民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营造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环境。

1、在选任模式上,坚持鼓励创新。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原则上,要进一步更新选人用人的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一是试行公推直选制度。目前乡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已经展开,这为公推直选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在经济发展较快、民众素质较高、民主氛围较好的乡镇试行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制度时机逐渐成熟。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重点要实现“三个转变”:由组织推荐向公开推荐转变,由等额选举向差额选举转变,由代表选举向直接选举转变,将选人用人的权力交给广大群众和党员,充分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把好乡镇党委书记的“入口关”。二是创新初始提名方式。目前乡镇党委书记选任多数是县(区)全委会提名,要改变这种现状,试行由所在乡镇群众提名、党员公推提名、基层干部提名等方法方式,进一步扩大提名的范围。三是适度公开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是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在适当时机向参加推荐和测评的人员公布结果,消解群众“组织钦定”的顾虑,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2、在人员选配上,坚持“三个倾向”。一是坚持倾向官德。这就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乡镇党委书记岗位更要看重官德。因为乡镇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其官德好坏、作风好坏直接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选任时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孝、问其财、知其变,确保把官德正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二是坚持倾向基层。注重选拔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乡镇基层干部,特别要从优秀的乡镇长中选拔充实乡镇党委书记队伍。要将选任的眼光更多的投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尤其是那些有农村基层工作经历、多岗位履职经历和乡镇班子副职工作经历的基层干部。要优先提拔和重用那些安心基层、扎根基层、建设基层的干部。三是坚持倾向实干。注重选拔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基层干部。大力倡导重实干,办实事的作风,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大事、干成事、默默奉献,不张扬的基层干部选拔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上来,鼓励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实绩。

3、在选任过程上,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一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要增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采取网络、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形式,向群众公开拟选干部职位、选人标准、任职资格等条件,让群众广泛了解选任干部工作程序和拟任职位基本情况。二是落实群众的参与权。群众参与是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客观需要,要让群众知道哪些环节应该参与,通过什么途径去参与。畅通群众推荐渠道,开展网上推荐、热线电话推荐、书面推荐等工作,确保拟选对象得到群众公认。三是尊重群众的选择权。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要提高群众参与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的比例,提高群众票的比重,群众推荐和测评票达不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原则上不列为提拔对象。要建立群众意见回复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尽快调查并及时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书面回复相关群众,提高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的积极性。四是维护群众的监督权。群众监督是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在选任过程中要建立并畅通全面、准确、及时了解群众意见的渠道,通过设立举报电话、调查研究、发展信息员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听取和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监督和规范乡镇党委书记的选任工作。

二、培训要“实”,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建立学用互补的培训机制

要建立学习型的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大力倡导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解决基层矛盾的能力。

1、培训内容要“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当前,特别要帮助乡镇党委书记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素质和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素质和能力,在新形势下科学开展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应着重强化乡镇党委书记的党性修养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执政意识。在教育培训时要注意引导乡镇党委书记练“内功”,将书本知识、政策文件转化为思想、理念和实践能力。尤其要引导乡镇党委书记从浅层次地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党建知识,转向深层次学习党和政府建设市场经济体制、法制体系和党的建设等问题。

2、培训形式要“新”。要积极创新教育培训的形式,坚持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主阵地,同时拓宽渠道,与普通高校联合培训、委托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国外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乡镇党委书记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情况复杂和条件艰苦的地区挂职锻炼,真正做到讲授与研讨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广度与深度配套、供给与需求对接。尤其要注重发挥新形势下网络技术的作用,倡导网络学习培训。同时,要强化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采取集体讨论、集体研讨等互动方式,达到活学活用、提升真实能力的效果。

3、培训管理要“严”。建立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将学习成绩作为奖励晋升的依据,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现象。培训考核要采取书面考核、教师打分、提交论文、现场答辩、案例处理等灵活形式。注重学与用的结合,根据实际需要,由组织部门和培训单位共同设计灵活具体、个别对待的考核方式,对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要“回炉”重新培训。

三、管理要“仁”,坚持推动工作和优化环境相结合,建立和谐顺畅的工作机制

加强乡镇党委书记的管理要与理顺乡镇管理体制结合起来,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适当给予“减压”,着力营造方便施政、有效施政、高效施政的环境。

1、减轻压力,疏导心理。乡镇党委书记执政一方,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作为上级党委和领导对乡镇党委书记要多理解、少责备,多沟通、少教训,多鼓励、少挑刺;要充分尊重乡镇党委书记的人格和身份,不能动不动就在大会上或当着众多干部群众的面点名批评;要充分理解乡镇党委书记直接面对基层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难免会出现处理不当或解决不及时的情况;要充分关心乡镇党委书记的生活和处境,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困难;要建立县(区)主要领导定期与乡镇党委书记的谈心谈话制度,每年至少谈心2次以上,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2、实现权责对等,理顺体制。要回归乡镇是一级政权的本质,理顺条块管理体制,实现责任与权力对等。对乡镇党委书记承担众多第一责任人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搞虚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责任真正到位。要理顺条条垂直管理的站所问题,解决乡镇党委对公安、工商、税务、交管所等站所乡镇没有管理权,但出现问题又要乡镇书记承担责任的问题。在任命垂直管理的站所负责人时,要重视乡镇党委的推荐权、建议权,要发挥乡镇党委对站所的监督作用。

3、增加财税,造福于民。目前乡镇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任务艰巨,如农村医疗保险、种粮补助、免费入学等,但全面落实这些政策,需要乡镇大量分成资金和配套资金的跟进,而目前多数农村乡镇经济底子比较薄,往往需要举债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因此,一方面应该“放水养鱼”,改革理顺县(区)和乡镇财税体制,适当加大税费在乡镇的留成比例,培育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为乡镇党委书记多办实事、办好事创造条件。另一方要逐步建立乡镇政府民主财政、法制财政的体制和机制,确保乡镇财政造福于民。

4、因事定岗,编制倾斜。目前乡镇一级公务员编制人数控制在30-50个不等,这与乡镇所承担的任务存在不小差距,导致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100多编外人员。因此,一方面上级党委政府要根据乡镇承担的职责适当增加公务员编制,解决好职岗对等问题;另一方面要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把许多不应管、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交给社会中介机构。

四、约束要“严”,坚持事前监督和事后惩处相结合,建立内外互动的监督机制

乡镇党委书记岗位、地位特殊,需要建立立体化的监督网络,约束其权力和行为,真正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1、完善科学民主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加强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决策目标确立、决策方案制定、决策过程和决策实施的全面监督。建立起违反决策程序和决定失误追究制度,凡违反民主集中制程序的以及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要制定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和乡镇政府议事规则,坚持科学议事原则,对议事制度的执行情况要实行年度评议检查制度,并将巡视制度向乡镇党委书记延伸,重点监督检查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情况。

2、完善自律机制。乡镇党委书记在班子成员中具有导向示范作用。因此,乡镇党委书记要树立良好形象,尤其是要有宽广胸襟,能够容人、容言、容事,要当“班长”不当“家长”,做到总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要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的规定,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

3、完善以组织部门为主的预控机制。县(区)委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严格执行诫免谈话制度,把对乡镇党委书记监督管理和培养选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配好班子、定期交流的同时,加强党性考核,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应及时提醒,防患于未然,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及早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岗位调整。

4、完善以群众监督为主的社会联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公开的机制,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加强信访举报制度建设,树立从正面看待群众上访事件的意识,把群众上访事件看成是一种群众监督的有效措施。加强家庭防范教育,建立乡镇党委书记社区生活监督制度,形成全社会广泛参加的有效的社会联防机制。

5、完善以纪监部门为主的惩处追究机制。加强以纪监、组织、政法、审计、信访、检察院等部门组成的监督工作联系通报制度,定期沟通,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惩处力度,凡有发现违纪违法案件,要一查到底,依法惩处,绝不姑息纵容。纪监部门要建立隔级监督惩处机制,避免县(区)纪监部门因“裙带”关系而影响监督和惩处的力度。

五、评价要“准”,坚持群众认同和组织认可相结合,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

干部考核评价是干部使用和培养的关键环节,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要做到正确评绩、科学审绩、合理用绩。

1、正确评绩。要认真分辨实际政绩和虚假政绩的区别。要根据乡镇党委书记的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以实绩考核为重点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评价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实绩时,要既看任内做出的成绩,又看前任的基础和现任起点;既看眼前的工作实绩,又看打基础、谋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度和趋势;既看发展数字和速度,又要看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和工作基础;既看平时工作能力,又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断魄力和应对能力;既看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实绩,又看抓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2、科学审绩。要把个体政绩和集体政绩区分开来。考核评价乡镇党委书记政绩,须经审计、统计、财税等职能部门的综合审核,坚持自评与上级审核、组织认同与群众认可相结合的原则。考核述职、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时,可让党代表、人大代表、无职党员、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代表等人员参评,力争把政绩考准评实。要认真分清和把握好集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的关系。应该肯定“一把手”在领导集体中发挥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主导作用,又要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具体分析“一把手”与其他领导成员的作用,不能把什么成绩都记在乡镇党委书记身上。

3、合理用绩。要把考核评价和激励使用结合起来。要将任期、交流、轮岗、晋升与考核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常态机制,形成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留人环境。要充分运用考核成果,激励乡镇党委书记自觉勤政。一是强化精神激励。对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要通报表彰、授予荣誉称号。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荣誉感、成就感和进取动力。二是强化政治激励。对执政能力强的乡镇党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如果县(区)暂时受职数限制,可给予提高职级的奖励。对在乡镇工作5年以上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乡镇党委书记,可考虑给予副处级待遇或适当安排到市直机关任副处职位。同时,还可选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锻炼。三是强化物质激励。可探索如下几种途径:(1)年薪制。各县(区)可根据工资水平状况和财政负担能力,统一发放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的年薪工资。(2)经济补助。对在经济条件较差乡镇的现任党委书记,由市或县(区)每月发给一定数额的补助。(3)高额重奖。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乡镇党委书记,由市或县(区)给予个人高额重奖。

(执笔人:邓军辉,仇昉,杨毅,安贞元,刘君)

标签:;  ;  

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_时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