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的体会论文_武钦华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的体会论文_武钦华

(南京市浦口区浦厂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014年屈指肌腱鞘管区损伤30例40指。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术后予早期保护性功能锻炼,予6—12月的术后随访。结果:采用TAM系统评价疗效:优23例 良4例 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可以使腱外膜正确对合、表面光滑、更好地保护肌腱血运、能减轻肌腱粘连机会、获得良好功能。

关键词:显微外科;屈指肌腱;损伤

在常见手外伤中,肌腱损伤尤其屈指肌腱损伤占有很大比例。手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不但取决于损伤的程度也与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中的无创操作有关。在肌腱修复时会因缝合技术欠佳引起肌腱粘连。为此特别强调术中的无创操作技术,使肌腱内循环障碍减少到到最小。因此对缝合材料、手术器械及缝合方法需特别精心设计与研究。近年来、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并积极指导患手早期功能活动。术后患指伸曲功能恢复良好、取得很好的疗效。

一、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2014年屈指肌腱鞘管区损伤30例40指。其中男性22例、女性5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受伤原因:切割伤24例、绞伤4例、压砸伤2例,合并骨折2例、合并神经血管损伤3例。伤后时间1-8小时。

1.2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上肢外展手部置于手术台。一般用臂丛或神经阻滞麻醉。最好应用气囊止血带,创面无血条件下手术。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清创伤口及肌腱两断端。如果有骨折或关节损伤的先给予固定及修复。寻找肌腱两断端,在6-10倍显微镜下、用5-0无损伤肌腱缝线作肌腱端端缝合。我们一般用kessler缝合法。肌腱外膜用无无损性9-0显微缝线作连续缝合,保持肌腱表面光滑整齐。鞘管用6-0无损伤缝线外翻缝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鞘管缺损太多,可考虑用浅静脉片修补。如有神经损伤者同时给予吻合修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用石膏托固定。使腕关节屈曲30-40、掌指关节屈曲60-70。在指甲缘缝一线圈、弹力橡皮圈牵引。术后24小时作主动伸直、被动屈曲锻炼。5-6周后开始握拳抗阻力训练。

1.3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均给予6-12月随访,患指功能恢复满意。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肌腱委员会评定(TAM)标准[1]优23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

二、讨论:

1.肌腱的结构表面覆有脏层腱膜,其包裹肌腱小束。腱束表面为网状结构,网状膜与腱膜孔连通、使滑液与内部相通。此网膜类似海绵状结构吸收滑液、起营养肌腱作用。这些网状结构的间隙及空间是肌腱赖以营养的环境。传统的肌腱缝合及有创操作均可损伤腱表面结构及内部结构,会使网状结构间隙消失、会过多增加腱内压使肌腱部分失活或疤痕增多。因此保护肌腱滑液营养系统非常重要。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无创操作作肌腱缝合则可减少上述损害。鞘管区的肌腱更依赖滑液营养,因此修复时一并修复鞘管、保持滑液正常营养。并防止粘连、利于肌腱术后愈合及功能恢复。根据钟世镇等研究发现:腱鞘内的肌腱血管分布呈不均性、节段性、偏侧性[2]血管指多在背侧分布。因此缝合肌腱时应显微镜下寻找、多选在掌侧区,减少对其血供的影响。以往传统的方法鞘管区肌腱断裂会修复深屈肌腱往往切除浅屈肌腱。现在发现浅屈肌腱的回缩会导致系带广泛破坏、而破坏血供影响肌腱愈合。因此指深屈、浅屈肌腱损伤均应一期同时修复。修复鞘内肌腱要保持腱纽、滑车及腱膜鞘完整,使鞘内血供受影响最小利于其愈合并防止粘连。

2.术后早期主动和被动性活动,对减少肌腱粘连和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因为在主动活动过程中肌腱在腱滑车上的滑动会促使肌腱内部压力变化呈紧张性改变,可以吸收与挤出滑液,便于腱内间隙修复又利于肌腱营养。

3.因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鞘管区肌腱损伤能更好地保护肌腱血运,减轻肌腱粘连机会、可最大可能的恢复患指伸屈功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澍寰。手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功能评定。手外科杂志,1990,6(1):71-72.

【2】钟世镇,张正治,屈肌腱的外科解剖学,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9,14(1):61-62.

论文作者:武钦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的体会论文_武钦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