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马亚丹

马亚丹

浙江省义乌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病理科 32200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结核病患者均进行抗酸染色检查,同时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结核病中抗酸染色检查对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对各个部位结核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30%、90.91%、96.00%,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84);抗酸染色检查对各部位结核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肺结核98.68%、淋巴结核94.12%、结核性胸膜炎96.15%、支气管结核94.44%、脊柱结核93.33%,其中,抗酸染色对肺结核(94.29%)、肺外结核(97.56%)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4,P=0.424)。结论 抗酸染色技术在肺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可在结核病各个部位有效检出,对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抗酸染色;结核病;病理诊断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慢性癫痫发作和延迟愈合的特点。它通常涉及患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结核病的感染率有所增加。由于结核病灶分布广泛,可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结核病,明确病灶分布情况,提供临床科学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抗酸染色技术涉及多株,广泛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1]。为了研究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的50例临床诊断结核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以检查其抗酸染色情况结果与临床证实的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的5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含有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年龄在8-79岁,平均41.05±16.81岁,经相应诊断最终确诊肺其中肺结核25例,淋巴结核10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支气管结核5例,脊柱结核4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数据)均完整保存,未发现缺失结果。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抗酸染色,并在内镜下观察病灶,将病变部位固定在浓度为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石蜡包埋,切片,脱蜡,洗涤,采用石炭酸复红染液对切片标本进行持续染色15-30分钟,水洗,再用盐酸酒精脱色分化,水洗,然后用美兰复染剂进行浅染,水洗,倘若光镜下观察可见细长微弯,两端钝圆,长度1〜4μm,宽度0.3〜0.6μm,杆状细菌呈单分布或分枝状排列,菌体染成鲜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即可判断为抗酸染色阳性。

1.3统计学方法[2]

研究数据均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以%表示计数资料,予以x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cNemar检验,即配对的卡方检验,进行四格表设计,诊断结果之间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Kappa为0.4~0.7表示一致性中等,Kappa>0.7表示一致性良好。

2.结果

2.1抗酸染色检查对结核病诊断结果分析

研究数据显示抗酸染色检查结果检出37例阳性、13例阴性,其对结核病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48/50)、92.30%(36/39)、90.91%(10/11),其中含1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误诊率为0.91%(1/11),漏诊率0.77%(3/39),各项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相近(Kappa=0.684),详细见表一。

3.讨论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它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大多位于肺部。同时,它也会影响身体的所有系统和器官。根据肺结核患者的病变分布情况,肺结核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是指病变位于肺部的肺结核。肺外结核是指病变位于肺系统或组织外的肺结核,主要包括脊柱结核。,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其发病相对隐蔽性较高,由于疾病部位的分布,临床症状不同,症状不典型,导致早期肺结核可误诊为其他感染疾病,延缓病人治疗的最佳时机对病人的病情控制非常不利。因此,应积极开展肺结核诊断方法的临床研究,寻求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3]。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内镜技术和医学影像学技术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方法更加多样化。常见的诊断方法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X光片,胸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和其他辅助诊断结果,可以做出综合判断,准确诊断结核病。抗酸染色技术是一种病理活检技术,主要是指活检组织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抗酸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诊断[4,]。

本研究结果表明,结核病耐酸染色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30%,90.91%和96.00%,与临床诊断符合率较高(Kappa = 0.684),耐酸染色试验对结核病具有显着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结核病的明确诊断方法。然而,在抗酸染色试验中仍存在一些误诊和漏诊的病例。在这项研究中,有1个假阳性和3个假阴性病例。即耐酸染色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0.91%和0.77%,提示应采用抗酸染色技术诊断结核病,还应结合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射线等诊断工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王巍.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24(37):189-190.

[2]]韩莹,刘昕阳,王会平,等.15082例抗酸染色镜检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1):62-64.

[3]陈顺平,陈伟德,吴文乔,等.金胺 O 荧光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2):229-230.

[4]中华医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9.

论文作者:马亚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抗酸染色在结核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马亚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