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的产业振兴_杭州经济论文

论城市的产业振兴_杭州经济论文

论工业兴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兴市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此,我市确立了“工业兴市”、“工业立县(市)”的战略部署。明确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仍然是我市经济总量和增量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及安排就业的主体。围绕“工业兴市”这个主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工业改革发展,对于推进杭州城市现代化,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认识工业兴市的必要性。

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推进工业兴市,关键是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工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

推进工业兴市,是贯彻"5·31"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有效载体,是承载经济社会发挥的重要力量。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工业经济,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推进工业兴市,是应对“入世”形势的客观要求。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如何应对“入世”挑战?有两种做法:一是消极应对,二是积极应对。积极应对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杭州实际的。我们要实施“进攻型”战略,做好“入世”应对工作,关键是要分析和发挥杭州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这个领域我们要实施主动进攻战略。最近国家权威机构对我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认真研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我国“入世”后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而杭州在这些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一是我国拥有12亿人口,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需求,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拥有劳动力和土地总体价格上的优势,我国包括杭州的劳动力价格只相当于美国的三十分之一、韩国和日本的十至十五分之一;三是经过23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有一定科技含量、以组装加工为重点的制造业方面已具备一定优势;四是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而形成的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正逐步显现出来;五是中国人民具有善于经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入世”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世界制造工厂有过两次战略性转移,第一次是上世纪初从英国转移到美国,第二次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从美国转移到日本。迈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入世”后“世界制造工厂”有可能转移到中国。这一点,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把杭州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某些工业领域的制造业基地。

推进工业兴市,是“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都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确保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仍然是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经济保领先的重要保障、构筑大都市的物质基础。上半年,我市工业增长拉动GDP约4.1个百分点,“三分天下有其一”。随着工业经济质的提高和量的扩张,工业对我市经济的贡献还将增大。就是在美国这样的后工业化国家,虽然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很高,但制造业对GDP的直接贡献始终大于20%,拉动其他产业30%,拉高增长率40%。杭州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面临着完成工业化、推进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没有工业化,大都市就失去了支撑,信息化就失去了依托,现代化就失去了动力。城市化是现代化的载体,但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如果片面强调城市化,忽视工业化,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必须把工业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序吸纳人口、集聚人口,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

推进工业兴市,是促进充分就业的内在要求。现代化既要关注GDP,也要关注失业率。促进充分就业,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市型工业,就业容量大、劳动力转岗适应快,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就业不充分,现代化就名不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可以不顾及失业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则必须落实小平同志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就要促进充分就业。否则,现代化就要大打折扣,老百姓就会怀疑现代化的“含金量”。我们之所以那么关注工业兴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使杭州能够真正实现充分就业。

推进工业兴市,是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同比增长7.6%,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以上,但远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仍处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民收入的较低增长期。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市工业化进程不快,城市化推进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增收致富门路不多。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二、明确工业兴市的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推进工业兴市,必须立足产业优势,适应“入世”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明确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的要求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市属工业和区县(市)工业两个“两手抓”,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工业成为杭州大都市产业的重要支撑,使杭州成为浙江工业发展的龙头,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一流的制造业基地。具体目标是:

一是确保“一高一领先”。工业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经济总量保持领先全省各市,实现五年翻番。

二是实施“扶优扶强工程”。5年内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的“工业航母”,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2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0家,总量上翻一番,达到20家。

三是建好两大工业区。加快江东、临平工业区建设步伐,确保5年内初具规模。加快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一区多园多点”建设,形成以两大工业区为新增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为支撑、区县(市)科技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园区网络体系。

四是实现“三年倍增”。在实现个私经济、招商引资、技改投入3个“三年倍增”(2001-2003年)目标基础上,确保2004-2006年3年间,上述3项指标再翻一番。

三、营造工业兴市的氛围。

推进工业兴市,必须坚持目标拉动、精神推动、责任驱动,营造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真正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工业兴市强区立县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加快工业发展上来,形成合力,催生动力,激发活力。要继续深化“县区学萧山、乡镇学分水”活动,坚持用大目标、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凝聚人、激励人,鼓舞士气,增强斗志。要继续发扬市四套领导班子合力抓两个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好做法,并把它延伸到发展工业中去,建立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制度,明确分工、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合力兴工。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健全完善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工业兴市强区立县的重大意义,宣传发展工业的先进典型,宣传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进一步喊响“县区学萧山、乡镇学分水”的口号,喊响“向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3位企业家学习”的口号,营造工业兴市的良好氛围。

四、落实工业兴市的政策。

为了推动工业兴市,我市最近出台了6个政策意见,对工业的扶持力度之大、措施之实,对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奖励力度之大、奖金额之高,是我市改革开放23年来前所未有的,许多方面都有新突破,都有很高的“含金量”。比如,在扶优扶强方面,规定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当年实发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应纳税所得额增长幅度的,可按实际发放数准予税前扣除;大企业引进人才可向市政府申请经济适用房;对年销售收入超100亿、60亿、30亿、15亿元的大企业,且对地方财政贡献水平年均增长不低于10%的,达标当年由市政府给予相当于年销售收入万分之一的重奖;大企业工业区当年比上年(最高年份)新增的地方财政所得部分,通过财政转移方式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杭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年内由市财政筹措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工业企业及其经营者。在培育上市公司方面,规定含国有资产的企业,在股份公司设立时,可从近3年国有资产净增值部分中划出不高于35%作为股份,奖励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企业历年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所形成的“国家扶持资金”,归原企业全体股东所有。在支持技术改造方面,规定“十五”期间我市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工业性项目投资,支持方式由贷款贴息改为对技改项目的资助和奖励,资助资金按每年实际完成的技术改造投资额计算,最高资助额可达投资总额的8%,最高奖励额可达100万元;资助和奖励范围扩大到全市,包括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在鼓励市属工业企业搬迁方面,决定建立杭州市工业企业搬迁启动专项资金。规定搬迁企业土地拍卖所得的45%,首先归还改制企业已进总资产的土地开发费;如不足以解决企业搬迁成本的,经批准不足部分可在土地招标拍卖成交价的级差地租中列支;仍不足的,经市政府同意在专项资金中安排补助,等等。这些政策意见既有利于杭州工业的发展,又有利于涵养税源,完全符合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要认真抓好政策意见的贯彻执行,严格掌握标准,自觉接受监督,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形成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做大做强、争取上市、争先创优、加快改革、主动搬迁的积极性,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推进工业兴市,政策的导向、示范、激励是必需的,但并不是唯一的。不能以为出台了政策,工业经济就能自然而然地上去;或者哪个企业享受了优惠政策,这个企业就能自然而然搞好了、做强做大了。政策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备条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治本之策。推进工业兴市,要始终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制度重于技术、环境重于政策。为此,在制度安排、制度创新方面还要出台一些重大举措,特别是要努力在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和工业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制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要千方百计地营造环境,要坚持“环境立市”,这不仅仅是指硬件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也包括与工业兴市直接有关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体制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等。

五、实施工业扶优扶强工程。

杭州市5年内要培育6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3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的“工业航母”,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2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3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0家,实现上市公司总量翻一番达20家。这是我市实施“扶优扶强工程”,打造“工业航母”,实现“工业兴市”的重中之重。要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继续深化改革,狠抓技术创新和扩大开放,通过借梯登高、借鸡下蛋、借船出海,推进产学研合作,扩大招商引资,借用外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档次,走出一条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新路子。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要抢抓“入世”先发效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积极开展境外生产、研发和销售,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全市各工业企业特别是被列入首批扶持名单的26家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认真学习政策,深入研究政策,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并成立专门班子负责用足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好中选优,有进有出,把有限的政策用在刀刃上。要把扶优扶强与市区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要精心指导上市公司搞好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为各类拟上市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发挥我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千方百计帮助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杭州板块”。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相结合,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家选拔、任用、奖惩机制,让富有创业创新精神的年轻企业家脱颖而出,培育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家,挑起工业兴市重担。

六、树立工业兴市的典型。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典型引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盘,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抓好经济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最近,市委、市政府重奖了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3位对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他们是我市工业战线的“三面红旗”。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榜样,旗帜就是动力。重奖他们,就是对他们贡献、地位和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全市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企业家的褒奖。物质奖励只是手段,目的是要在全社会激活“创业、拼搏、争先”的时代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学习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向3位优秀企业家学习,学什么?

一要学习“奋斗十年添个零”的创业精神。

这句话是鲁冠球同志的名言。20世纪70年代他提出日创利润1万元,80年代提出日创利润10万元,90年代又提出日创利润100万元,这些目标都已实现。迈入新世纪,他又提出日创利润1000万元的目标。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集中反映了企业家身上所凝聚的那种创业精神,反映了企业家不怕吃苦、不怕流血流汗、不畏艰难险阻,“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品质。事非经历不知难。这3位企业家,一个出身学徒、从搭茅草棚起家,一个出身教师、从踩三轮车起步,一个出身农民、从铁匠铺干起,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磕磕碰碰中,正是那种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创业的精神,支撑着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迈过一道又一道险坎,带领广大职工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上城区接过校办企业经营部时,只有3个人、2口锅,借了14万元钱。“娃哈哈”就是从卖1本作业本赚1分钱、卖1支冰棒赚1分钱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冯根生同志,1992年离开繁华市区到了穷乡僻壤的杭州西郊,搭茅草棚开始起家,现在正大青春宝集团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中药企业,成为企业中药行业的“龙头老大”。他们靠的就是这种“奋斗十年添个零”的创业精神。

二要学习“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拼搏精神。

这也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企业不倒,就必须时刻准备勇往直前,时刻准备顽强拼搏。这3家企业之所以能在十几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无论企业处在顺境还是逆境,3位企业家都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着那股闯、那股“冒”的精神,永不满足于“守摊子”,永不停步于已有成绩,以百折不挠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难攻坚的勇气,敏锐把握住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变化的脉搏,果断抢抓改革开放以来的每一次机遇,做到改革不停步、创新不停步、发展不停步。3位企业家在重大改革中都是“领头羊”,吃了“头口水”。20世纪80年代根生同志就率先在企业打破“三铁”,后来又在口外合资上、在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带了一个好头。庆后同志率先走企业兼并之路,兼并了当时县(团)级的杭州罐头厂。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他又率先涉足西部开发,实现了“双赢”。现在“娃哈哈”在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高原都有很大影响。中央还没有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鲁冠球就已经在美国收购公司,并通过收购成功实现了企业上市。他们这种“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改革、创新和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学习“敢立潮头当老大”的争先精神。

市场如战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力争上游,做强做大,才能自如应对挑战。多年来,3位企业家始终保持“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一流、当龙头”的争先精神,在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市场拓展、企业管理等方面,敢向高的攀、跟强的比、同勇的争、与快者赛,使3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厮杀拼打中最终胜出,成为在各自行业的“排头兵”、“领头雁”。现在这3家企业都是全国同行业的“龙头老大”,是杭州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人要有一点精神,民族要有一点精神,发展经济也要有一点精神。3位企业家身上闪现的创业、拼搏、争先的精神,值得发扬光大。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干任何事情就能无往而不胜。

七、加强对工业兴市的领导。

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工业兴市这个重点,以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为载体,深化“工业企业服务月”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断改进服务手段、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推进工业兴市中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工业兴市,要从市属工业抓起。当前,市属工业改革和发展正处于“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必须力争在几项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一要抓好江东、临平两大工业区建设,为有序推进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优化市区工业布局,加快我市工业新一轮发展打好基础。二要确保市属工业体制改革到位。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讲稳定,市、区县(市)联动,上下形成合力,积极稳妥地做好部分市属企业属地管理工作,理顺国资营运监管体制,确保国资保值增值。三要解决好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一揽子”处理好工龄置换、负资产转制、企业门诊社会化管理等“老大难”问题,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各区、县(市)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一两个事关工业发展的重要难点问题,集中力量,克难攻坚,以新的突破推动新的发展。

标签:;  ;  ;  

论城市的产业振兴_杭州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