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健美操与世界水平差距分析_健美操论文

我国竞技健美操与世界水平差距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健美操论文,差距论文,水平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0X(2001)03-0076-03

研究我国健美操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其对象界定为第5届世界锦标赛3人项目决赛前5名的运动员,及我国1999年锦标赛3人项目决赛前5名的运动员。将他们成套动作的艺术质量和难度动作比较,可以看到我国健美操与当今世界水平的差距。

1 难度动作的差距——难度的数量、类型、组别

规则将健美操的难度动作分为6类: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跳跃(爆发力);踢腿(动力性力量);平衡;柔韧。并要求至少每类难度动作各一个。难度动作被分为从A-G7个水平,目前G组为最高难度。

从表1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数量平均是10.6个,各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平均为A类1.6个、B类1.4个、C类3.4个、D类1个、E类1.4个、F类1.8个;各组别难度动作的数量平均是:A组3.2个、B组2个、C组1.8个、D组2.2个、E组1.2个、F组0.6个、G组0个。国外选手成套动作的难度数量平均是14.1个,各类难度动作的数量平均是:A类2个、B类1.6个、C类5.1个、D类1.2个、E类1.8个、F类2.1个;各组别难度动作的数量是:A组1.8个、B组2.4个、C组0.8个、D组2.6个、E组3个、F组3.2个、G组0.4个。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在六类难度动作中,我国运动员C类动作即跳跃(爆发力)类与国外选手有明显的差距。C类动作主要包括各种大幅度的、高腾空的、多度数的转体、跳步以及技术性很强的技巧动作。同时C类动作也能充分体现对三维空间的运用。如国外选手常用的剪式变身跳转体180°再转180°落成俯撑,屈体跳转360°落成横劈腿、跳转体720°成俯撑等。这些动作都是从地上到空中再到地面,在瞬间展示了对三维空间的运用,从而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和观赏性。第二,我国运动员对高组别(E组以上)的难度动作掌握较少,而高组别的难度动作主要集中在C类共34个。要完成这些动作,必须以良好的柔韧素质为基础,准确的空间、时间感觉为先导,出色的下肢爆发力为核心,充沛的体力为保证。这正充分说明了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为基础、力量为核心、耐力为保证的运动项目。

表1 各类型、组别的难度动作数量统计

2 艺术质量的差距——时间的利用与动作密度

2.1 成套动作时间的利用率是影响艺术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

规则规定,健美操成套动作的时间为1min45s±5s。据统计,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时间为1min43s,国外选手平均为1min47s。表2表明,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中平均完成81.8个操作动作、2.8个小技巧动作、10.6个难度动作、3个配合动作、6.2个空中、地面的转换动作及11.8次队形变换。国外选手成套动作中平均完成108.8个操作动作、4.6个小技巧动作、14.2个难度动作、3.8个配合动作、10.8个空中、地面的转换动作及18.2个队形变换。不难看出,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密度明显少于国外优秀选手的动作密度。国外优秀选手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来完成不同类型的动作,充分表现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而我国运动员未充分利用时间,这就直接影响到动作类型选择的多样化,动作的强度、负荷等方面。这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国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比他们差,即我国运动员可能没有足够的体能来维持大密度和更长时间的极限运动。第二,我国运动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能。

2.2 密度和强度是相互作用配合得当,是衡量成套动作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规定的时间内,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难度动作、配合运动、技巧动作及特色动作,是当今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用快节奏的身体动作来展现健美操的美,这本身就意味着对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艺术表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2 各类型动作统计

3 分析与讨论

上述差距以及尚未提到的其它方面的差距的出现,拉开了我国健美操与世界水平的距离,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3.1 缺乏长期的专业系统化训练

由于全国性的健美操比赛只设有青年组,而没有设少年组、幼儿组。这如同一座塔楼,只有塔尖,没有塔底和塔中。这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选材带来很大困难。从近几年锦标赛的参赛队伍看,各省、市还没有专门的健美操队,主要以体育院校和行业体协为主要参赛队,而高水平的运动队(员)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队伍中。虽然我国高水平的运动队(员)几乎都接受过体操、技巧或艺术体操等项目的专业训练,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健美操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步伐移动充分地体现了“弹性”,上肢动作既要准确、到位,又要有弹性和力度,并且成套动作的完成必须充满健美操特色的表现力。这些在短时间是不可能训练出来的。只有从小抓起,从训练的初期就进行健美操的专业训练,并贯穿整个训练的始终,才有可能缩短我国健美操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3.2 科研跟不上技术的发展

任何一个竞赛项目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研成果既能指导训练又是检验训练的标准。竞技性的健美操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涉及健美操训练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上的文章不足十篇。没有科学研究的指导,训练就不可能有发展。因此,尽快建立健美操的科研机构是当务之急。

3.3 缺乏全面的身体素质

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是健美操最主要的素质。而健美操所需的力量又包括动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和爆发性力量。在跳跃类项目中,爆发力和柔韧素质又决定腾空时间和高度。为此,本文对第5届世界锦标赛单人项目前5名和我国1999年锦标赛单人项目前5名的运动员的剪式变身跳转体180°的录像资料作了分析。研究表明,第5届世界锦标赛前5名运动员在完成剪式变身跳转体180°时,获得了平均为10张连续定时拍摄画面,而中国运动员只获得了7张,反映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爆发力量和柔韧方面存在的差距。

3.4 历史文化原因

从总体上看,目前欧洲的健美操在世界上占有优势,其原因来自于他们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制度。欧洲长期以来有崇尚文化艺术体育的氛围,使他们在创编、训练、表演艺术中处于领先地位。教练员除了懂得健美操外,大多数熟悉音乐,爱好艺术的其他门类。而这些国家的运动员他们从小就受到艺术与大自然的熏陶,去艺术馆、博物馆、剧院和野外郊游是他(她)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从小接受艺术教育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一般来讲,她们的选手特别善于理解音乐,并使自己的动作成为再创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这一点是我国运动员所明显不及的。对音乐的审美,对造型艺术的审美,对这种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靠教练员本人的努力是不能完成的,这是一个民族教育的任务。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健美操与世界健美操水平存在全面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成套动作的艺术质量和难度动作的类型、组别以及完成质量上。形成差距的原因则是健美操训练缺乏科学的研究为先导,运动员接受专业系统化的时间较短,缺乏全面的身体素质等。

标签:;  ;  

我国竞技健美操与世界水平差距分析_健美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