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达影响研究论文_高志华

张北济民医院 河北张家口 076450

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达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入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94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IL-6和IL-17水平。结果:本研究显示,A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例率为44(93.6),显著高于B组的36(76.6)(P<0.05);A组患者平均腹泻停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3±0.43)d、(4.63±0.85)d,显著短于B组的(4.65±0.83)d、(8.43±1.02)d(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具有起效快速,有效降低患童血清IL-6、IL-17水平等特点。临床上可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小儿;非感染性腹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IL-6;IL-17

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临床症状主要为便稀、大便次数多、腹泻、食欲不佳等[1],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严重不良影响,临床研究发现,其主要病因为小儿机体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消化不良[2]。若治疗不及时,该疾病可导致患儿严重脱水,长期营养不良[3],危害患儿生长发育。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入的非感染性腹泻患儿94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7例。A组中,男童24例,女童23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年龄(1.67±0.77)岁,病程1~12d,平均病程(5.3±1.6)d,腹泻严重程度轻度5例、中度30例、重度2例;B组中,男童25例,女童22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1.59±0.73)岁,病程2~11d,平均病程(5.4±1.3)d,腹泻严重程度轻度4例、中度29例、重度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均衡性。本研究遵循患者或其监护人完全知情、自愿原则。

研究对象排除条件:①存在严重心脏、肾脏、肝脏慢性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②患有精神障碍疾病;③脱水现象、代谢酸中毒情况极为严重;④其它可能影响临床治疗结果的情况。

1.2 方法

B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治疗、酸碱平衡治疗等等,服用益生菌颗粒以及补液盐。益生菌颗粒用法为温水送服,剂量及频率根据患儿的年龄进行适量调整:<6个月,0.3g/次,每日一次;6个月~1岁,0.5g/次,每日一次;>1岁,0.8g/次,每日一次;补液盐用法为每次腹泻后进行开水冲服,将1包溶解于752mL白开水中,50~100mL混合溶液/次,持续治疗1w。A组在B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温水送服,<6个月,0.5g/次,每日两次;6个月~1岁,1g/次,每日两次;>1岁,1g/次,每日两到三次。持续治疗1w。

对全部患童进行治疗前后血清中IL-6、IL-17测定。具体测定方法为:于早晨采取患童空腹外周静脉血,利用相关测仪器与试剂,去哪找相关操作步骤与要求,进行血清中IL-6、IL-17水平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IL-6和IL-17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对数据统计与分析,测定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原始数据整理后进行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治疗效果:A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例率为44(93.6),显著高于B组的36(76.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有研究指出[4],常规治疗对于非感染性腹泻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极易导致迁徙不愈后遗症的出现,危害患童正常生发发育,甚至危害患童生命安全[5]。研究表明,腹泻的发病机制为患童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极易粘膜保护功能被破坏,出现消化障碍[6]。本研究显示,A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例率为44(93.6),显著高于B组的36(76.6)(P<0.05);A组患者平均腹泻停止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13±0.43)d、(4.63±0.85)d,显著短于B组的(4.65±0.83)d、(8.43±1.02)d(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具有起效快速,有效降低患童血清IL-6、IL-17水平等特点。临床上可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立新,张声生.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 表达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4,42(15):1703-1705.

[2] 张丽,赵莉.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制剂治疗儿科最常见3 种不同类型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2):104-105.

[3] 何旒,胡文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36-38.

[4] 白海波.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常规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中IL-6、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8):1212-1213,1214.

[5] 周慧恩,梁斐,周运南,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血清IL-6、IL-17表达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6):124-126.

[6] 王雅敏,吴雅玲,韩晓燕,等.四联双歧杆菌活菌片治疗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及其对血清IL-6及IL-17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8):978-979.

论文作者:高志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对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血清中IL-6、IL-17表达影响研究论文_高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