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论文_苏接弟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论文_苏接弟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临桂镇卫生院 广西桂林 541000)【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行静脉采血)、B组(行末梢采血),比对指标:WBC(×109/L)、RBC(×1012/L)、HCT(%)、HGB(g/L)、MCV(fL)、MCHC(g/L)、MCH(pg)、PLT(×109/L)指标;分析仪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结果:A组WBC、HGB、MCV、MCH参数值小于B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方式比之末梢采血反应血液循坏内各成分的变化情况更精准,参考价值更高。【关键字】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检验;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78-01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最基本的血液检查形式,检查的是血液循环内的细胞成分变化。医生通过观察血常规检查中血液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分布,辅助诊断病情。但是不同的采血方式会造成不同的血常规检验水平。目前,临床上对采末梢血还是静脉血还存在着争议,由于采末梢血更为方便,所以应用较采静脉血更普遍,但这并不能说明末梢采血比静脉采血血常规检验水平更高。本研究将纳入70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比对分析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7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不同采血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A组:35人,男20人,女15人,年龄16-62(平均年龄35.35±3.4)岁,接受静脉采血;B组:35人,男18人,女17人,年龄17-60(平均年龄36.47±2.8)岁,接受末梢采血。70例患者均知情并接受研究,且一般资料差异小,P>0.05。1.2方法A组:静脉采血。穿刺部位可以是患者的肘部、内踝、手背、股静脉,根据采血量可选用不同型号注射器,配备相应的针头,且采血间控制止血带压迫的时长,采集0.6-1.0ml静脉血。B组:末梢采血。穿刺部位为毛细血管丰富且无较大动脉和静脉的手指部位(35例患者均采左手无名指指尖血液)。待患者皮肤完全消毒后采集20U末梢血。70例患者均由同一护士一次性采取血液。注意事项:①采血人员注意在对应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并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二次核对。②抽血后提醒患者在针孔局部进行按压,至少3min。③血液倾倒进标本容器时注意勿将泡沫注入,以免发生溶血。④所有采得血液均在0.5-2h内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完成检验[1]。1.3 指标判定观差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白细胞计数(W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血小板计数(PLT)。 1.4统计学方法将RBC、HCT、MCV、HGB、MCH、WBC、MCHC、PLT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版本)中,用t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结果2.1 两组采血方式结果比较根据两组患者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析结果显示,除PLT、MCHCP>0.05,数据不具有参考性外,其余数据P<0.05,其中WBC、HGB、MCV、MCH参数值小于B组,说明静脉采血A组的测验指数更具有参考价值,见表1:表1两组患者采血方式比较(`x±s,n=70) 组别 A组 B组 t P WBC(×109/L) 5.2±1.2 6.7±4.1 2.077 0.041 RBC(×1012/L) 3.78±0.54 3.44±0.72 2.235 0.028 HCT(%) 0.44±0.06 0.38±0.03 5.291 0.001 HGB(g/L) 102±10.3 110±14.2 2.698 0.008 MCV(fL) 89.3±4.5 92.6±6.8 2.394 0.019 MCHC(g/L) 311±22.6 304±30.5 1.090 0.279 MCH(pg) 24.4±3.0 27.5±7.4 2.296 0.024 PLT(×109/L) 228±60.5 213±89.2 0.823 0.413 3 讨论血常规检查是辅助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手段之一,不同采血方式将会影响血液常规检查水平。其中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两种采血方式[2]。但两种采血方式因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在临床上哪种更为有效一直存在着争议。严格意义上来讲,末梢采血存在着标本有较大误差,不能准确反映出循环血液中各成分变化的问题。因为,末梢采血的穿刺部位在血管网布局丰富的手指,在穿刺过程中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将会参与其中,从而影响血液测量的准确性。并且,由于末梢血液有流畅不通的问题,在采血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按压出血,血小板在反复的按压间隙中容易黏附而形成微血块,从而进入采血标本中,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相比于末梢采血,静脉采血在结果准确上大有优势。静脉血流稳定且通畅,不会受上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精准地反应测量水平。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也发现,除PLT、MCHC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WBC、HGB、MCV、MCH参数值均能看出,静脉采血的血液水平更具有参考价值。综上所述,临床上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能使血液测量结果更精确,从而更好地反应血液循环内各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际参考价值更高。参考文献[1]刘丹丹,王彬,于雪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07):180-182.[2]王倩倩,付晓青.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8):29+31.[3]李天勇.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183+186.

论文作者:苏接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研究论文_苏接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