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耀阳

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耀阳

宣城市泾县医院 王耀阳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效果。方法 通过抽签的方法抽取需要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1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安排其进行实施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伤椎楔变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三个月后,相比于治疗前,41名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伤椎楔变角度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不断提高,这种意外交通事故的撞击非常容易导致脊柱发生骨折率。由于脊柱胸腰段构造的易损性质,其发生骨折的概率更高。在脊椎骨折中爆裂性骨折是一种损伤最为严重的骨折,碎裂的骨块非常容易发生爆散状况,给神经组织带来冲击,压迫神经组织,导致神经组织发生损伤[1]。在当下临床治疗中,彻底医治胸腰椎爆裂骨折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41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安排选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治疗方法,以分析该方法的具体治疗效果,以为后期临床诊治带来参考。

1.1一般资料

通过抽签的方法抽取需要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1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计29名,女患者共计12名,患者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38.73±5.62)岁。患者骨折分型中,为Ⅰ型骨折的患者共计11名,为Ⅱ型骨折的患者共计9名,为Ⅲ型骨折的患者共计6名,为Ⅳ型骨折的患者共计10名,为Ⅴ型骨折的患者共计5名。排除合并骨质疏松或者病理性疾病的骨折患者。

1.2 方法

手术之前安排患者进行插管全麻操作,待麻醉生效之后,安排采取俯卧体位姿势,确定患者伤椎具体位置后,在其后正中做切口,将伤椎椎板、上椎椎弓根、下椎椎弓根、关节突的螺钉进钉进行暴露,之后将螺钉置入上下椎椎弓根,安装连接棒同时酌情撑开复位后进行相应锁定。然后根据影像学的提示进行操作,例如针对显示有骨折碎块压迫到神经根或者是压迫硬膜囊的患者,应该先对其椎管进行适当减压后在进行间接撑开。之后选择患者神经损伤相对较为严重、椎管被骨折块突入相对比较重的一侧进行实施椎板间隙开窗操作,同时对关节突外侧进行保留,对椎管进行适当减压之后,酌情进行撬拨,将伤椎上下终板进行针对性的复位,然后观察C臂机,若其显示伤椎复位满意之后,之后再将开窗剪碎的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颗粒进行混合,通过椎管前壁进行植入到患者伤椎里面,然后进行打压填实后,探查神经根、椎管以及硬膜囊是否发生卡压情况,若无则可进行冲洗,然后将引流管进行放置好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在手术结束后2-3天可以将引流管进行拔除,之后可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安排其进行腰背肌以及下肢功能恢复锻炼,术后七天,针对没有发生脊髓损伤或者神经损伤的患者,可以通过配合护腰以及支具进行下床活动,针对脊髓神经发生一定损伤的患者,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酌情安排一些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出院后叮嘱患者至少需要坚持佩戴相关护具3个月以上。

1.3观察评估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三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伤椎楔变角度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l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正态分布数据资料用( ±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比于治疗前,41名患者治疗后三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伤椎楔变角度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具体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41名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伤椎楔变角度变化情况对比( ±s)

时段 例数 伤椎前缘高度比(%) 伤椎前后缘高度比(%) Cobb角(°) 伤椎楔变角度(°) 治疗前 41 56.11±12.35 58.17±15.54 16.44±8.23 13.28±6.17 治疗后3个月 41 97.24±5.25 88.60±5.28 6.51±5.22 3.37±2.89 t值 / 19.63 11.87 6.52 9.31 P值 / 0.00 0.00 0.00 0.00 3讨论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一般都会伴有一定的骨折块椎管占位状况,针对椎管较为狭窄,并且神经发生一定损伤的患者,进行实施椎管减压操作,在临床治疗中已经成为共识[2]。前路手术由于创伤相对较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已经渐渐地被后路椎板切除术所取代了,经后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对于减压,半椎板切除以及全椎板切除能够提供相对比较大的手术操作视野,减压相对较为充分,其手术治疗疗效相对可观;但是后路椎板切除术对后柱原有结构会带来一定的破坏,对后柱扭转刚度会产生一定影响,在实施内固定术后会增加脊柱失稳远期风险[3]。也有一些医学研究学者通过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或者是实施钛网植骨与其椎体互相进行融合的手术方案,但是其缺点是融合节段长,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等[4]。因此,临床治疗在对骨折块占位进行减压处理治疗操作时,不仅要对脊髓神经的实际损伤程度以及椎管的实际占位率进行相应考虑,还需要对后柱损伤情况以及治疗成本等等进行考虑,以确定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CT横断面对最狭窄的椎管断层进行统计后,发现41名患者的断层全部在椎弓根下缘的上面,根据解剖结构实施椎板间隙开窗操作对椎管进行针对性的减压,将后柱骨性尽量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保留,有利于后柱稳定性保留;除此之外,经椎管减压后,术中视野开阔,能够对硬膜囊里面的血凝块进行彻底的清理,同时还可以将发生破裂硬膜囊进行针对性的修补,之后再安排其进行实施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5]。在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复查,发现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伤椎楔变角度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椎管重塑结果较为理想,可见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治疗价值,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保华.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4).

[2]李政道. 单侧椎板开窗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D].遵义医学院,2017.

[2]李保华.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4).

[3]尚平福, 徐钦华, 王贵方,等. 开窗减压撬拨复位联合椎体内植骨治疗伴椎管侵占胸腰椎骨折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21).

[4]徐剑锋, 谢学义, 李金生, et al. 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6, 27(7).

[5]周云斌,张智达,唐令,等.后路短节段固定、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分析[J].健康研究,2015,(3).

论文作者:王耀阳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耀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