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方法在读写中的运用论文_冯韬

对比方法在读写中的运用论文_冯韬

重庆市万州区鹏程小学 404155

“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苏霍姆林斯基语)“对比”是把两种事物相比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比较中辨别事物的异同。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对比的逻辑思维方式,把几种语言资源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能突出文本语言最本质的特征,透过语言的表象,发现和掌握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善于比照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在读写中渗透对比的方法呢?

一、从词语中对比出语言的味道。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作品。我在教学中,关于鹅的“三板一眼”与狗的“窥视”有这样一段花絮:生:“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我读了这句话就想笑,鹅吃东西慢慢吞吞的(师:“慢慢悠悠”更好),不怕耽搁时间,并且很会摆架子。师:还从哪儿看出它会摆架子?生:“鹅老爷。”这个词太形象了,它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生:狗在寻找时机,因为它瞅准了鹅三板一眼的吃饭规律。生:“敏捷地跑来”、“蹲着静候”也说明狗了解鹅三眼一板的吃饭规律。狗还是个赖皮狗,吃完饭居然“扬长而去”。师:说得真好!我们从作者对鹅和狗吃食的对比中,感受到了如人一样性格鲜活的动物形象。这样的词语对比理解,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到了词义对动物性格描写的作用上,突出了词语的要义,从而深入地感悟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流露,水到渠成,也为拓展迁移表达方法提供了契机。

二、在句子的意蕴中对比出深意。

在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相互联系和可比的素材,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解读。把一些语句挖掘出来进行比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在比较中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概括归纳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猫》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经典文章,在语言运用上匠心独运,很值得我们仔细玩味。教学中,有这样一则案例:师: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就发现了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让我们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作者在写猫性格古怪时,用“出去玩”、“不回家”等,说明他已经不仅仅是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而是看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他是多么喜爱这只猫呀。生:小猫把作者养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可作者也不忍心责打它。师: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作朋友,当作家人,当作孩子。正是有了爱,才把猫写得活灵活现。(注:此则案例摘自语文教参书)一只古怪的猫,如作者喜爱的家人,把它与小时活泼淘气的小猫作对比,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从小到大都钟爱有加。在对比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内函,同时也进行了合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想,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思维的发散性也得到了有效训练。

三、从情感的传达中对比出共鸣。

在人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四单元,编辑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编者明确地说明了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看下面一则我在教学中的片段: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鹅老爷,它是那样可笑又可爱。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在学习课文前,大家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生:它们都是鹅,肯定也很高傲吧。生:俄国的鹅是公鹅,它一定很凶,爱打架。师:从公鹅联想到它很好斗,有理有据,很会想问题。生:它一定会惹是生非,给作者制造麻烦,会不会也让作者讨厌呢?师:同学们想象丰富。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异同,作者的写法又有哪些特色。这个细节,在《白鹅》与《白公鹅》两篇文章的题目及开头中对比,披文入理,学生会对作者文字间流露的感情了然于心,白鹅和白公鹅的形象跃然纸上,与作者一同产生了对鹅的喜爱之情,对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便会产生亲近感、认同感。

四、从生动的描写中对比出文法。

在前文的案例中举到鹅与狗的吃饭“争夺战”,当对比出鹅与狗的不同性格特点后,我随即进行了一个简短的练笔,让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的表达方法,描述鹅与鸡的“战争”。同样,在老舍先生的《母鸡》一文教学中,教研课上,老师在课堂后半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对比教学的环节:既然同学们明白了老舍先生并不是真的讨厌母鸡,母鸡还是那只母鸡,作者只不过运用“先抑后扬”的对比方法,突出表达了对母鸡的崇敬而已。那么,请同学们模仿后面的写法,用“我实在喜欢母鸡”作为中心句开头,写一写你心中的母鸡形象吧。学生在这个练习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上了阅读中学到的对比的表达手法,以读促练,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同作家对不同事物的描写,以及不同作家对同一事物的描写,或者如《猫》和《母鸡》出自同一作者,在这些纷纷繁繁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行文结构上的异同,描写方法上的异同、表情达意的异同、语言风格的异同、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欣赏。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教学”为体例编排,比较阅读应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策略加以重视。我们头脑里应该常常有比较、归纳、总结的思考方法,让对比阅读成为一种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展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情感朗读和言语比较中深度阅读,感知语言的内在含义,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由读到说,说得头头是道;由读到写,写得生动具体。

论文作者:冯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对比方法在读写中的运用论文_冯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