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_中西部地区论文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_中西部地区论文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具特色论文,比较优势论文,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作为我国跨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以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提出了新的思路。这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和作用。

一、区域经济问题将是我国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区域经济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这种重要性还会越来越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更加重视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大,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重视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不仅各地区地理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而且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大区域间,还是省区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都十分明显。仅就发展对外经济而言,东部沿海地区位于经济快速增长的亚太经济区,参与国际分工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西部深居内陆,受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发展对外经济较为不便。这种地区间多层次、不平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时,必须充分把握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变化趋势,既要保持政策的统一性,又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和特点,有相应的针对性。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2.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区域经济越来越活跃,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要素配置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根据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和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合理布局的需要决定的。按指令性计划自上而下地垂直集中管理,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以及区域自成体系和封闭运行,使区域经济难以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机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地区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地方政府的经济决策权限扩大,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所有制结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与国际市场联系加强等,这些因素使区域经济越来越活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体制转轨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也引发了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地方保护、市场封锁、重复建设、结构趋同等。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区域经济问题的研究。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利益关系的不断调整,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进入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各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地区经济结构发生了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地区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出现了若干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增长较快的经济区和产业带。但是由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差距扩大较为迅速,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针对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我国在“九五”计划中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要控制地区差距扩大的势头,难度还相当大。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因此,我们一定要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二、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我国国民经济在经历了80年代以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后,正在步入一个世纪之交的新时期。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区域经济正在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改变了过去由计划为主配置资源的局面。政府经济职能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转换,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考虑社会需求和市场的意识增强;市场体系的发育,要素市场的开拓,大大增强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削弱了地区经济的封闭性。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从整体上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短缺经济的消除,一些领域的生产能力闲置和商品相对过剩,使资源供给紧张的状况逐步缓解,市场约束作用增强,促使各地方通过市场竞争确立比较优势,按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

2.在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不平衡发展问题依然突出。

80年代以来,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特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增长速度提高更快,对全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从近年来的区域经济增长看,虽然原有的经济增长地带性差异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省区之间,由于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发展也很不平衡。同为中西部省份,有的发展得快些,有的就相对慢些。如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西部的新疆、云南等省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随着中央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贯彻实施,会有更多的中西部省份加快发展速度。

3.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些产品的地区集中度提高,但是地区间结构趋同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各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都有较大提高,同时,第二产业中,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通过市场竞争,一些产业和产品在地区上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如1995年,广东省电风扇产量占全国61.7%,照相机产量占82.0%,手表产量占79.9%,日用精铝制品占58.6%,收音机占89.5%;浙江省的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占全国57.8%;全国缝纫机产量的64.4%集中在上海、广东,彩电产量的52.1%集中在广东、四川等。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高速度、高产值,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也形成了较为严重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问题。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主要集中表现在以家电为主的机电产品领域,现在又有可能发展到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随着市场供需条件的变化,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的领域,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

4.多层次、全方位的地区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但是中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依然滞后。

80年代从沿海地区起步,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形成了沿海开放地带,进入90年代我国又将对外开放扩大到沿江、沿边地区和内陆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的形成,为中西部内陆地区开辟了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国际市场调整发展经济的条件。近年来,国家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帮助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但是,从总体上说,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依然较慢,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对国外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利用依然相对有限。

5.地区经济联合和协作发展较快,但是也受到原有利益格局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地区间横向经济联合发展较快,形成了若干对全国经济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的经济区和产业带,如辽东半岛地区、京津唐地区、山东半岛、闽南厦漳泉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沿线和黄河中上游经济带,以及正在酝酿形成的京九沿线经济带、南昆沿线经济带等,这些都为所在区域按优势互补原则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共同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或规模经济要求高的加工业拓展了合作空间。但是,受原有利益格局的制约,合作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6.企业间资产重组和联合兼并的势头日盛,将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因素。

一些行业出现的生产能力过剩,促使企业加快结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和联合兼并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竞争力。企业间的跨地区联合兼并必然要影响到原有的地区经济格局,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生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变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仍将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需要我们不断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1.贯彻中央“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政策措施。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十分重视。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和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把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战略性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原则。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和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我们要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进一步深入研究加快中西部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包括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兴建基础设施,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推动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进程等。

2.贯彻中央“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精神,研究如何通过各地区结构调整,发挥各地区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1998年我们要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来。如何通过结构调整,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要研究将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全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不同,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应有所差别,要研究如何加强对各地区产业发展的指导,使各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既要有利于发展本地经济,更要符合国家对本地区在全国产业分工定位的需要。要研究将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快其经济发展。要研究将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地区间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结合起来,各个地区不能搞全方位、全门类经济,不应追求自成体系,而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建立和发展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前提下的合作。

3.结合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必然要突破一省一市的界限,跨省投资和经营,相互兼并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这将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后几年改革的重点,我们要研究如何引导国有企业通过跨地区投资和联合兼并,增强地区间的联合协作,削弱地区分割和市场封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发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4.进一步研究推动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互利互惠为基础的区域经济联合途径和方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东部地区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积极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梯度转移。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协作”。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将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人力和资源优势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管理、资金优势结合起来,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并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能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又能有效克服地区结构的趋同。

标签:;  ;  ;  ;  ;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经济_中西部地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