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论文_孙文冰1,张传方2

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论文_孙文冰1,张传方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运用中药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效果,为今后展开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本组资料选自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60例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资料,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30例,治疗组患者直接给予健脾益肾祛湿化瘀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之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给予的中药方式进行治疗的疗效占总体有效率的93.3%,对照组给予的西药治疗疗效占总体有效率的70.0%,治疗组患者疗效显效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对于治疗慢性肾炎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治疗中给予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慢性肾炎;健脾益肾;祛湿化瘀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efficacy of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piyishenfang QHD Treating Chronic nephritis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conduct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ed from this group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suffering from chronic nephritis 60 cases of patient data,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based on the time of admission, 30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administered directly Jianpiyishe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QHD for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ach to treatment efficacy has 95.87%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medicine therapy accounted for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79.97%, the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effect. Conclusion :Jianpiyishenfang QHD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ephritis, clinical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given to the promotion and use.

Keywords: Chronic nephritis; Jianpiyishenfang; QHD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慢性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又以慢性肾炎的患病率最高。每年死于与慢性肾炎相关联的心脑血管疾病超过百万人。慢性肾炎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又一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所以,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就显得刻不容缓。在临床治疗中,西医治法疗效差、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治疗依从性差[1]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中医治疗慢性肾炎有着独到而有效的方法。对此,本文就阐述运用中药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慢性肾炎是属于“肾风”、“水肿”、“虚劳”、“腰痛”和“尿血”等范畴内的,在临床上以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等为主要表现的肾炎症状,而往往在临床治疗上治疗效果不佳,主要因素在于慢性肾炎的发病相对缓慢,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不易发现,延缓病情,直接加大了治疗难度,而且患者的预后效果也很差,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此疾病的过程中疗效显著,逐渐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2]。现将利用中药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报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选自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6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上患者全部经过临床确诊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而且剔除不良的影响因素,且患者都同意纳入研究资料。另外治疗组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0-5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5±6.6)岁,病程在1.2~5.1年之间。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6.5±7.3)岁,病程在1~5.3年之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的。

1.2纳入与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慢性肾炎诊断标准,肾功能失代偿期血清肌酐80-133umol/l;2、近3个月内病情稳定,无并发严重感染或心血管、神经等重要系统疾病;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肾功能失代偿期血清肌酐Scr>133umol/l或肌酐清除率Ccr<80ml/ml;2、急性肾小球性肾炎;3、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感染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疾病(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脉管炎)、代谢疾病(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肿瘤(淋巴瘤)、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3治疗方法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直接给予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的中药进行治疗,基本药方为黄芪30g、茯苓15g、白术15g、桑螵蛸10g、芡实15g、牛膝15g、菟丝子10g、山茱萸10g、女贞子10g、益智仁10g、土茯苓10g、川芎10g、益母草10g、地龙10g、甘草10g、二蓟炭30g、藕节20g,根据患者病情表现辨证加减,水肿严重者酌情添加大腹皮、车前子利水消肿;脾虚多者酌情添加党参、陈皮和莲子健脾益气;血瘀多者酌情添加蒲黄、水蛭和赤芍化瘀通络[4],蛋白尿多者酌情添加金樱子和苍术;血尿多者酌情添加杜仲炭、地榆炭、熟地炭和生地炭,肾功能不全者酌情添加生牡蛎和酒蒸大黄;身体浮肿、畏寒、面色发绀者酌情添加肉桂和桂枝;头晕耳鸣、心烦意乱、五心烦热者酌情添加鳖甲、鸡内金[2]配成1剂,日二次,早晚分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腥膻之品。对照组患者直接给予西药进行治疗,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联合复方丹参片、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和肾炎康复片进行治疗,对于患者出现严重的水肿情况在加用氢氯噻嗪,对于患者有血压高的使用坎地沙坦。在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之后进行对比疗效[5-7]。

1.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完全缓解: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阴性或24h尿蛋白持续小于0.2g,肾功能正常。基本缓解: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50%以上,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持续减少一个(+)或24h尿蛋白持续小于15%以上,肾功能基本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检查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3]。

1.5统计分析

临床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资料最终结果显示,治疗组30例患者在给予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的中药方法治疗后,结果发现完全缓解的患者有16例,基本缓解的患者有8例,好转的患者有4例,无效患者2例,患者总体缓解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30例给予的西药进行治疗,完全缓解的患者有9例,基本缓解的患者有6例,好转的患者有6例,无效患者9例,患者总体缓解有效率为70.0%,最终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是具有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n完全缓解基本缓解好转无效

治疗组 30 53.3% 26.7% 13.3% 6.7%

对照组 30 30% 20% 20% 30%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列出表格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治疗组患者采用的中药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的疗效。所以,在临床治疗上中药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可以给予推广和应用。

3讨论

慢性肾炎是临床好发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临床治疗方面也要根据患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而辨证施治。当人体正气不足时易于为病邪侵扰。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不足,运化失职,水湿之邪停聚,封藏失司而发病。在反复治疗和发作过程中湿浊瘀血阻滞,所以治疗采用益肾健脾扶助正气,化瘀降浊祛其浊邪[4],正所为补后天而强先天。就病因而言,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有内外之因。内因责之为肺、脾、肾三脏虚衰及三脏功能运行障碍以及劳伤、食伤;外因责之为外感主要以风邪、湿邪为主[8]。就病机而言,笔者认为前期大多以标实为主,当以攻邪,中期因实至虚,虚实夹杂,此时人体正气相对不足,但仍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后期人体正气亏虚,此时为本虚标实,本虚相对严重,以补虚为主攻邪为辅。就临床表现而言,大多患者伴有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中的一种或多种表现,此时应以主证表现为主加以治疗。此次治疗应用黄芪、白术、茯苓、地龙、土茯苓等药物为基础方剂,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酌情加减药物,运用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能够增加患者免疫调节能力、降低血压、控制蛋白尿、减少血尿,改善微循环抑制微血栓的形成[7],同时具有提高生殖系统激素水平,通过控制调节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肾功能,能够有效改善肾小球滤过率,从根本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且在疾病的预后治疗方面也有显著疗效[9]。综上所述,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对于治疗慢性肾炎,预防肾衰竭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与西药组相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给予推广和应用。

但是,在临床上医生不仅要把握规范的用药,还要兼顾患者的心理、生理变化、环境因素的改变以及嘱其适当的锻炼身体加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参考文献

[1].班志勇,李毅琳,卢爱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瘀热型慢性肾炎疗效观察 [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7-19.

[2].张勉之,张大宁.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9(5):297-29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4].陈翠兰,益肾健脾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5,(4):1

[5].石金花,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08-209

[6].吴水盛,张丽霞.补阳益气化疲法治疗慢性肾炎4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0,21(6):20-22.

[7].高建东,王深,郑平东.大补元煎合蒙诺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4(8):10761077.

[8].康路,马济佩.慢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回顾[J].河南中医2012.32(4):520.

[9].张艳,迟继铭. 参芪保肾颗粒剂减轻慢性肾衰竭肾小管 -间质损

伤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3):74-76.

收稿日期:2015-11-04

论文作者:孙文冰1,张传方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健脾益肾祛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论文_孙文冰1,张传方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