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艺术论文_向龙书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艺术论文_向龙书

摘要:针对过去课堂中,评价多用于用于区别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现象,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小学语文的评价应是转变性的协调发展过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总结了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

在课堂中,及时有效的评价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及质量的手段,因此笔者以为:对于课堂评价的琢磨与研究,于常规课堂而言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评价呢? 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通过教学实践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笔者以为评价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或者说可以向这几种方式靠拢。

一、评价的多元化与睿智性并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而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评价行为应该贯穿整个研究性阅读的始终,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行为进行积极评价,而不是只注意学习结束后的说教与总结。抓住研究性阅读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适时点评、适度点拨,必然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的学与思。对教师而言,评价不再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它已然是种艺术,这种艺术性给你更多地表现在热切的激励性上。这种激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理解得很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很精彩,大家为他鼓掌!”这时,其他同学一齐鼓掌。教师还可伸出大拇指说“某某某,你真棒!”或者说“你的理解很有创造性,这就是积极思考的结果!”等。与对“优生”的激励相比,对“差生”的激励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差生”的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譬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过程中,学生在解读巨人的语言时,有的体会到了“巨人很自私、冷酷”,教师马上评价:“你的体会很正确!”;有的体会到了“巨人很任性,为人冷漠”,教师也高兴地说:“你的理解很深刻!”;还有的学生说:“我体会到了巨人只是很生气,并不一定就说明他很冷酷无情。”教师也同样可以给予高度地评价:“你真会读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评价的针对性和过程性

所谓评价的针对性和过程性,是指老师在评价的时候所针对的对象并不是所追求的标准答案,而是在于学生的回答产生的源泉和思考的方式的过程。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是将学生的行为或取得的成绩作为教育绩效的基本标志。如今教师意识到:学生获得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乃是成长的结果和评价的标准。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应证:“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现在的教学,已经不能用传统的分数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也不能只停留在“知”的程度上,而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有没有研究、思考,研究思考到了什么。在这一点上笔者同意这种观点:只要围绕问题,占有了较为丰富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又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我们就应给予较高的评价。

如学习《丰碑》一文时,教师让学生研读课文,说说在军需处长身上你能看到哪些精神。一部分学生认真研读后说:“我觉得军需处长很伟大,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士兵不受寒冻,居然愿意把自己的棉衣托给他穿,说明他很无私,具有奉献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即可评价:“你们真会读书,请把你们的读书成果简要地写在自己的课本上。”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军需处长很傻,他情愿冻死自己而不要棉衣,难道自己的生命就一点也不重要吗?教室里开始有人嘻笑。 教师此时并不急于否定这种观点,而是询问其他同学的看法,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军需处长虽然是无私的,但是他的种做法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因为作为一个军需处长,他不应该就这样死去,他应该活下来挽救更多人。”他接着说:“因为如果他就这么死掉的话,那谁来做军需处长,那部队里的物资又让谁来管理分发呢,这就肯定会给红军带来更大的麻烦,到时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感到他说的也不无道理,军需处长的死不见得就很伟大?!教师则兴奋地说:“你的思维很独特!的确,你说的这种可能性是可以存在并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看到一个人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命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所以从这一点看军需处长还是很伟大的!”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及适当的引导,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她)能在学习思考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并逐渐由“差生”转向“优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信息中合理的内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应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这一点也尤为重要。这就好比一棵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三、评价角色的多元化

所谓评价的换位意识是针对评价的角色而言的,指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能只是以一个教师的角度去评价评价的人员不能只局限于老师一个。《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应改变过去“评价由教师说了算”的做法,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见作为学生的集体决定,应十分重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角色,要从教育者转变为参与者。评价也应尽可能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特别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应当成为评价的主体,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的增强,要组织学生参与评价,在学生互评、自评中,得到锻炼,受到激励。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注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又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与完善。应该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因为采用了研读策略,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以自定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评价方法也多以个人的自我评价为主,评价的内容,也不是掌握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研读的能力、协作学习的精神等。个人自我评价的优越性在于,学习者可以不顾及评价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评价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一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阅读学习解决问题,自由组织学习小组并在组内充分交流。当各学习小组交流完之后,教师让学生评价:“你们交流得出的原因哪一点在课文中最重要。”一开始学生由于不愿服输都认为自己小组研读的最重要,经过自我评价,发现这三方面在课文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自己发现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对同一内容的研读情况,不但要尽可能地让多位同学评价,还要允许一位同学作多次评价,直至他们满意为止。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我们应该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必将激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从成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刘亚娟. 做阳光雨露,让种子萌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的促进作用[J]. 新课程·小学, 2019(3).

2、叶志新.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 好家长, 2019(13):181-181.

论文作者:向龙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艺术论文_向龙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