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咸阳经济的思考论文

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咸阳经济的思考论文

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咸阳经济的思考

□宁江英

【内容摘要】 咸阳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区位、人文和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推进咸阳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区位优势,处理好大中城市关系;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人文优势,整合资源。

【关键词】 优势资源;区域经济;区域发展

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山水皆在阳”[1],故名咸阳。咸阳拥有人文、区位、资源等优势,如何在当下推进咸阳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立足区位优势,处理好大中城市关系问题

(一)咸阳发展的有利因素。咸阳市与我国其他同类城市比较存在着明显差距,但也要看到咸阳发展的有利因素。第一,咸阳国际机场是游客乘飞机到陕西的第一站,地理位置优越,游客到达陕西,首先接触的是咸阳这块古老的土地。第二,汉唐帝王陵墓和秦都宫殿遗址都分布于咸阳五陵原上,游客耳闻目睹的首先是这些文物古迹,游客要去西安,必须身临其境咸阳五陵原,从这个角度看,咸阳优于西安。第三,咸阳向外辐射的干线公路有六条,除了就近利用的文物古迹外,还可以组织南线旅游,去草堂寺、楼观台等,去西线旅游——法门寺、周原等。西北线可以参观——大佛寺、水帘洞。东北线——三原城隍庙、郑国渠遗址;东线旅游——秦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城墙、大小雁塔等。这样做,可以把咸阳附近及其周围的旅游资源溶为一片,相得益彰。第四,咸阳素以地面金字塔群——陵墓文化为特色,而西安则以建筑艺术为特色,侧重点不同,且形成明显的对照,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咸阳与西安仅一水之隔,距离很近,关系处理得当,可以利用西安这棵大树好乘凉!第六,咸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发达的医疗保健优势,可以发展治疗休养度假型游旅活动,这点,西安则不如咸阳。第七,西安是现代化和古老文化结合的大都市,相对而言,高楼大厦林立,交通车辆繁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咸阳则可以开发山村洞穴旅馆,夏天避暑景点,北五县自然景色旅游点,这样就可以弥补西安的不足,突出自己的特色,以吸引游人。

(二)咸阳与西安相比的劣势。咸阳和西安相比也有自己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距离西安较近,行政级别低于西安,西安就可以利用省会城市的优势吞并咸阳,使咸阳丧失独立存在的地位,在考古发掘、文物的开发利用方面,尤为明显。第二,缺少秦汉时代的地面建筑,给开发利用带来困难,恢复秦汉建筑文化特点,也缺少摹本参考。第三,陵墓的开发利用不成规模。

现在的人会觉得拿部《辞海》来一查不就解决了吗?这当然不错。但那时还没有《辞海》,那是大约1937或1938年的事。中华书局的第一本《辞海》是1947年出版的,这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事了。我那时僻居农村,只靠死读、死背和苦思苦想,哪里知道有什么工具书?就连注释这些古诗文的书也无处可找。到1947年中华书局的《辞海》出来了,我竭尽全力买到了一部,这就成为我的读书宝钥,凡是不懂的都去问这部书。

咸阳有着优越的毗邻西安的区位优势。西咸一体化又给咸阳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无可限量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这要求人们正确分析和处理好咸阳和西安的关系问题。

8.科研型。在开发区各景点开发开放一批图书文献、影碟资料中心、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复制工程等。让游客参与其中,满足他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需要。

二、立足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悠久而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涵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色彩缤纷的民俗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养生文化等都是咸阳市的人文优势。进一步发展咸阳经济需要立足于人文优势,整合资源,以五陵原开发作为新的突破点[2]

咸阳市的旅游业,起步晚、增速快、势头猛。咸阳距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只有二十多公里,所以发展旅游业的外部环境也十分优越。因此,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发展特色旅游业应该是推动咸阳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咸阳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再加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形成完美的资源整合,咸阳这个历史文化古都将跻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

三、充分发挥人文优势,整合资源,开发五陵原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其他任何产业都无法替代的。因为旅游活动是游客身心的全面感受,是最高层次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如看电视片、读各种游记文章,都不能代表亲身感受,同时旅游活动还有体现地位、炫耀身份等其他一系列功能。所以,旅游业会永远处于“朝阳”状态,也是目前我国最具活力的行业。无论是看旅游的拉动力,还是看它的深远影响,强有力的数据和城市的发展状况完全给予了印证。

7.商务型。在开发区建立各种购物中心,满足游客购买各种纪念品、土产品、工艺品的需要,同时提供商务型游客在信息、通讯、洽谈商务等各方面的需要。

6.疗养型。发挥咸阳中医中药优势,设立中小型慢性病疗养中心,满足部分游客养病休息恢复身心健康的需要。

“当思想方法成为教学目标的时候,发现上节课也这样,下节课也这样.更痛苦的是,实在不知道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上节课有何不同……就这样迷茫了,在迷茫中努力地教学……”

3.欣赏型。中国古代文化成果辉煌灿烂,大量的陶俑、精美的玉器、铜器等可以满足游客欣赏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需求。

2.祭祖型。在周陵、顺陵、茂陵、长陵、阳陵等地设立宗庙或建立祭坛,伴以祭祀乐舞形式,满足国内海外的游客祭祖、凭吊、怀古的思想感情需要。

4.文化型。在博物馆、宾馆、饭店等场所设立与游客旅游有关的图书室、学术交流厅、影视厅,满足旅游文化生活上的需要。

5.娱乐型。将古代百戏、杂耍、体育等娱乐内容挖掘总结和现代乐舞形式有力的融合,推陈出新,使游客的身心在娱乐中得到享受。

与会嘉宾、专家围绕山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战略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为旅游文化创意研究院下一步的工作提思路,出题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观光型。利用五陵原上的陵墓、丘冢、仿古建筑、观光旅游农业形成的自然景色,满足游客游览观光的需要。

(一)五陵原开发利用的形式和内容。

近些年来,航海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中频繁发生权益被侵害的问题。这是由于虽然部分航海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用人合同,但是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仅仅把毕业学生当作临时工和廉价劳动力对待,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较低,给学生安排的工作岗位技术含量较低,难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而发生权益保障问题。

基于改进CNN-SRBM文本分类的评分预测推荐研究…………张 倩 吴国栋 陶 鸿 孙 成 史明哲 (4-58)

文献[4]对于将车站与区间隧道结构钢筋作为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并将其作为排流网接入排流柜的做法存在争议,但当时相关国家标准未有明确禁止规定,所以不少城市采取此做法。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15.7.3条规定:“无砟道床中应设置排流钢筋网,并应与其他结构钢筋、金属管线、接地装置非电气连接。不应利用结构钢筋作为排流网[5]。”如图2所示,车站和隧道结构钢筋作为排流网被接入排流柜中,同时变电所接地母排也被接入排流柜中,该做法违背了相关国家标准。

9.猎奇型。空中游览、水上运动、珍禽异草、窑洞居住、传奇历史人物故事、古代宫廷生活、帝王后妃的秘闻、轶闻等内容都可满足游客猎新、猎奇、求刺激的需要。

开发利用的类型不同,其内容到形式、方法手段应该有所不同,有所侧重。或全面开发,或重点单一开发,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不断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使文物免遭人为或者自然破坏。

神意存在于永恒当中。《剑桥哲学研究指针:中世纪哲学》第二章中给出了两种类型的永恒定义:“‘不间断’的永恒(P-eternity)——一种没有开端或没有终结或两者都没有的永恒;或是(O-eternity)——一种存在于时间之外,不受时间规定的永恒”。经过理性理智之辨,波爱修开始了对永恒的探讨。这里的永恒更类似于上面所说的“O-eternity”。

咸阳市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是古与新的结合与融汇。这就为规划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搞全“新”,反映不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搞全“古”,体现不了现代化工业城市的特点,所以规划设计既不能照搬西方,又不能走复古老路,既要继承、保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延续性,又要发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开发五陵原尤为如此。

(二)以五陵原的开发承载咸阳民俗文化。咸阳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些民俗文化中如传统节日草编、剪纸、泥塑彩绘、刺绣、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乾州四宝制作工艺、咸阳牛拉鼓、乾县王村“蛟龙转鼓”皮影戏“弦板腔”、民间社火、长武道场、旬邑唢呐、旬邑民歌、农业始祖后稷传说等民族文化财富都是民俗文化的精品,独具特色,魅力十足。但这些民俗文化中有很多项目因为种种原因潜力未能被发挥出来,甚至濒于灭绝。

1.蛟龙转鼓。蛟龙转鼓进入90年代后期,蛟龙转鼓表演甚少,人声鼎沸的热闹场面难以看到,改革开放后,中青年大多改行发家致富或多出务工赚钱或忙于做生意,同时他们艺术欣赏角度也发生转变,流行音乐占据了他们的文化主流,造成表演队伍极不稳定和后继乏人,让人更忧虑的还是身怀绝技的老鼓手、老号手,有的年老病故,有的年事已高,所剩无几,使他们世代相传的绝技面临失传。

2.弦板腔。弦板腔剧团10年前解体,青年演员下海谋生,年长者长期失业,生活艰难。特别是主要伴奏乐器“二弦”和“板子”乐队人员仅存3人,且均进入高龄,演员50岁以上者不足10人。目前,弦板腔处境危急,戏剧爱好者呼吁强烈,迫切要求对其抢救保护,刻不容缓。社会各界一致认为,如不加紧抢救保护,弦板腔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在短期内消声匿迹,那将对人类文明是一大憾事。

3.牛拉鼓。“咸阳牛拉鼓”创始人郑明寿,1978年亡故,艰难维持到1982年,停止了一切活动,传承中断了12年。郑明寿儿子郑志文1994年放弃经商,重新组织起了“咸阳牛拉鼓社”至今。(但组织形式又还原到解放前的原来形式。)但仍然问题多多:现资金缺乏,为生计经商,活动人员速减;面临城市拆迁,鼓社社址(解放前至今在郑志文私人家里)临危;“咸阳牛拉鼓”将要失去生长哺育它的咸阳老西街群体,处境危急;无训练场地,后备艺人匮乏;固定资产破损严重,活动道具笨重,出行极难等。

借鉴西安大唐芙蓉园成功的案例,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纳入到五陵原开发中,不仅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可以丰富五陵原景区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注引《三辅黄图》,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0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31

[2]梁安和.五陵原环境变迁与西汉陵寝文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20

【作者简介】 宁江英(1982~)女,陕西合阳人;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标签:;  ;  ;  ;  

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咸阳经济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