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议论文课堂教学论文_王延兵

浅谈初中议论文课堂教学论文_王延兵

王延兵 河北省武安市第五中学 056300

摘 要: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本文从议论文的教学特点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议论文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议论文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议论文 教学设计

一、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议论的基本能力是社会实践的必要能力,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有重点地经常指导学生训练,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

1.深入浅出,灵活掌握。议论文教学首先是讲授写作议论文的基本常识。一般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议论文和立论、驳论两种形式,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论述之间的联系;掌握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我在教学理论知识时的做法如下:

首先,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用身边的鲜活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实际上学生的发言就可以看作是议论文的引论部分,包含了论点。接着,我继续将话题引向深入。

学生思维敏捷,举了很多例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为后面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最后,进入正题——讲授议论文基础知识。实际上,学生刚才的发言已经包括了议论文的各个元素——论点、论据、论证,事例论据、道理论据皆有,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等。在此基础上,我只是稍作点拨,加以补充,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起单纯的理论化教学快得多、容易得多,也更激起了他们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为以后议论文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抓住重点,找出论点。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要阐述的观点和主张,在文章中回答“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议论文最忌讳的是在文中找不到鲜明的论点。所谓“鲜明”,一为作者态度鲜明,褒什么,贬什么,泾渭分明;二为语言表现形式鲜明,一般都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或者句子来表述。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所有的论据与论证都围绕它展开。论点明确、新颖是衡量一篇议论文好坏的重要标准。因此,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论点,是搞好议论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论点要自己去提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学生刚接触议论文时觉得“论点”二字听起来有点高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白,“论点”相当于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不同之处在于论点要简练,并且准确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3.论据选取和论据分析。论据是作者在文章中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而选取的证据,在文章中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则是作者使用论据对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进行阐述证明的过程,在文章中是用来分析、解决“论点为什么正确”的问题。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而论证从本质上说就是分析论据,把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有说服力的文章。

在教学中我通常把论据和论证的教学统一起来,要求学生使用论据时不但要精选,而且要精简,即所选论据要有代表性,且叙述时语言要简练,不仅用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要阐述自己对材料的看法,重点放在议论上,使材料与作者观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突出文章中心。

4.模仿写作,融会贯通。经过以上三部分的训练,学生对议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整篇的写作。但训练之初应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学生学写议论文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章法以至语言都能真正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是写作议论文很好的途径。

二、议论文教学的三字策略

议论文起步阶段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按序训练,讲求实效。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做文本的主宰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大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环境。具体地说,就是在全面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地采用“调、换、补”的三字策略,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调、换、补”三字策略具体措施表现为:调,即灵活机动地打乱文本次序,对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变为先学习说写一般议论文,进而学习驳论文,在此基础上学习演讲词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把握演讲词和一般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后,再根据现实所见、所感写演讲词,逐渐学会发表实地演讲。换,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大胆换读文本。即:选取既有人文价值又有读写示范效应的较规范、学生易接受的文章,代替离学生理解能力和生活实际相隔甚远的文章。补,即及时补充恰当的文本材料,构建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接受的平台,以保障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议论文的过程中,笔者首先补充了结构比较规范、内容容易理解的议论文。

笔者在初中教学中的这一尝试也启示我们: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组织者,只有把准课标要求,把握教材内容及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教材的驾驭者,才能保障教育过程的顺利畅通,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王延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议论文课堂教学论文_王延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